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5,(1):1-5
介绍了海南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方式等生产现状,分析了海南水稻种植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海南独特资源加强水稻生产主导地位、提高水稻集约化生产水平、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现代稻米加工业、充分利用南繁平台带动海南水稻产业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黄海稻区的气候特点及水稻生产概况,概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黄海稻区水稻品种更新及栽培技术改进,针对稻区存在的病虫害发生较重、种子市场混乱、农业技术推广环节较薄弱、缺乏抗病优质主栽品种等问题,提出育种单位应确立高标准的育种目标、加大杂交水稻育种力度、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强对稻农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试验和推广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2年3月27日~29日,由专题组长袁隆平先生主持,在海南三亚市召开了第五次海南育种工作会议,863-101主题办公室陈永强同志等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指示。参加会议的有本专题各课题组长、各合作单位负责人及其主要研究人员,还邀请了少数地、市农业局、种子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交流了1991年及本季海南育种的进展和经验,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贵州省农科院的海南育种现场,并针对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目前的几个重要问题,开展了学术讨论。通过交流和参观,大家认为本年度两系杂交水稻选育又取得了可喜进展,主要表现在起点温度低的光温敏核不…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简称体系)的内部交流,宣传体系近年来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成果,2021年4月18日,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召集体系及福建省水稻联盟成员在海南福建省南繁育种新品种展示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对展示品种进行详细观察,对品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通过此次观摩,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福建省水稻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尤其是育成了米质优、抗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吉林省水稻品种经历了五次更新,使2011年吉林省水稻单产达到535.0 kg/667 m2。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及本课题组近年来对吉林省历史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的系统研究,提出吉林省下一步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株型及农艺性状特点。同时建议为提高品种选育的科学性,可将水稻生理机能纳入育种选择的范畴,水稻上3叶光合能力特别是倒3叶光合能力可作为生理机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并介绍了从1949年到现在辽宁省品种演进过程及水稻品种演进的启示。对辽宁省水稻育种科研条件和水稻育种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品种资源研究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够深入,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育种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大课题攻关网络,设立品种资源研究专项资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改进传统育种方法,加强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新质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优质育种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宁夏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宁夏水稻育种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宁夏水稻育种和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特色特性不突出、适应生产方式不高等,提出了加强选育高品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以及适宜机械化直播生产品种的建议,以提高宁夏水稻品种创新能力,支撑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及其分布特点、水稻抗褐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水稻抗褐飞虱遗传的“基因对基因”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与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并对今后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利用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省建国以来水稻育种工作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绩,特别对近20年育成品种的特点、水平及育种对水稻生产发展的巨大作用做了详细的论述。近而,从40余年的育种成就中总结出六条对未来育种有借鉴作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14.
水稻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水稻的选育。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方法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5.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味是水稻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本文介绍了香稻的种植历史、分布及香味测定方法;并就国内外水稻香味遗传研究和香稻育种进行全面综述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水稻香味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太湖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机械直播水稻主要采用精量播种和宽行条播技术,实现水稻精细播种和个体有序生长。本文介绍了太湖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沈希宏 《中国稻米》2021,27(4):122-126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引进6个水稻品种在浦城县烟后稻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02、圣优369、天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2005年辽宁省审定的3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近况进行了分析。在所有的材料中,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的有3个,达标率为9.38%;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整精米率,最低的是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对辽宁省水稻品质改良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饲料用稻谷和糙米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8个饲料用水稻样品的稻谷和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有效能值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稻谷和糙米含蛋白质分别为(8.85±1.23)%, (10.35±1.33)%,含总能分别为(15.83±0.28) MJ/kg, (15.95±0.20) MJ/kg, 含消化能10.28 MJ/kg 和 13.48 MJ/kg。稻谷的养分消化率明显低于糙米的相应值。主要是由于稻谷含粗纤维8.94%,而糙米的相应值为1.19%。稻谷和糙米分别含赖氨酸0.29%和0.44%,蛋氨酸0.10%和0.18%,苏氨酸0.26%和0.30%。用作猪饲料时,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异亮氨酸是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