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发展概况 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种植面积和总产不断增长.据统计,2007-2010年期间,全国年均种植面积为501.65万hm2,总产量8 056.6万t,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3.93万hm2和1 037万t.2011年全国马铃薯种植统计面积为542.4万hm2,产量8 829万t,比2010年分别增加21.89万hm2和675.5万t,平均产量为16 275 kg/hm2.加上未统计在薯类作物中的山东省和河南省的面积,2011年的全国总种植面积为568.73万hm2,总产量为9 754万t,平均产量达17 145 kg/hm2.2011年鲜薯总产量在900万t以上的地区有甘肃、四川、内蒙古和贵州,700万t以上的有云南和山东,300万t以上的有黑龙江、重庆、湖北和陕西.  相似文献   

2.
<正>1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4.50%。其中:2006年8.35t/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40%;2007年8.62t/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60%,均增产极显著。2008年在荆州区太晖村种植0.76hm2,平均产量8.97t/hm2,高产田块超过9.75t/hm2。2008年在石首市、公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力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合适的栽培密度对优化水稻群体结构和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影响,选择高肥力和中低肥力稻田,设置5 种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稻秸秆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在高肥力稻田,宽窄行栽培分别比常规增产19.5% (MD5,13.41 t/hm2),10.7% (MD4,12.42 t/hm2),7.7% (MD3,12.09 t/hm2)和0.6% (MD2,11.29 t/hm2)。中低肥力稻田分别增产8.2% (MD3,9.41 t/hm2),6.3% (MD4,9.24 t/hm2),5.7% (MD5,9.19 t/hm2)和5.0% (MD2,9.12 t/hm2)。超级稻“大宽行窄株”栽培(40-15 cm),在高肥力稻田上显著增加株高和穗粒数。增强籽粒吸收氮、钾能力。超级稻生产要依据肥力水平适当调整移栽密度。在稻田肥力水平高时,超级稻宜采用“大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主攻大穗优势。肥力水平中低时,以“宽窄行”栽培(30-20 cm)产量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Ⅱ优50329系重庆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5032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杂交籼稻区试,2001年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生产示范,均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产量高1998年参加本所新组合比较试验,三次重复平均产量折合单产9.03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7.8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2000年丰都县种子公司引种示范20hm2,平均产量9.14t/hm2,同田较汕优63增产5.8%。20…  相似文献   

6.
贵州高海拔地区引种紫花苜蓿的生长结实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花苜蓿进行引种试验,观察其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的生长结实特性,表明紫花苜蓿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威宁县表现为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年鲜草产量66.14t/hm2,是对照品种"胜利"的2.6倍(25.26t/hm2)。并能开花结实,种子产量为0.34t/hm2,最高达0.38t/hm2。  相似文献   

7.
茎用莴苣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11-A最优回归设计和{3,3}单形重心设计,设置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的田间试验,分别拟建了茎用莴苣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试验结果表明,茎用莴苣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为N 90.92kg/hm2、P2O566.38kg/hm2和K2O 116.84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41.859t/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94.31kg/hm2、P2O5 65.97kg/hm2和K2O 116.48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26822.78元/hm2,经济产量为41.849t/hm2;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0.402:0.328:0.270,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 37.79kg/hm2、30.83kg/hm2和25.38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45.340t/hm2。  相似文献   

8.
1母本直播制种的优点 1.1增产显著 育苗移栽一般用种量为45~56kg/hm2,秧龄18~20d,5.5~6.5叶左右移栽,栽培密度为50万穴/hm2左右,基本苗150万~180万/hm2,成穗270万~300万/hm2.采用直播技术一般用种量为55~60kg/hm2,属于超稀播量,营养面积大,个体发育好,低节位分蘖多,成穗可达330万/hm2以上,比移栽田多30万~60万/hm2;而且主穗差异小,抽穗整齐,开花集中,增产增益较为明显.2000~2001年全县协优559制种,直播田平均单产为2.93t/hm2,移栽田为2.70t/hm2,增产0.23t/hm2,增幅达9.2%.经多年实验对比,水直播一般比育苗移栽增产6%~12%.  相似文献   

9.
科糯986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单交组合衡白杂一2/中选05作母本,与自育父本自交系W-1-1组配育成的糯玉米三交种.表现出产高、早熟、果穗整齐、食味佳、耐旱耐涝、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2006-2008年在建德市种植面积达到177hm2,平均每hm2单产达13.912t,比苏糯玉1号增产21.6%.2007年科糯986在该市杨村桥镇制种12.7hm2,实际入库种子77.191t,平均单产达6.078t,其中利用草莓大棚套种的科糯986制种单产达到6.35t.  相似文献   

10.
肖志清  周卜龙  周新文  龚光雄 《种子》2000,(3):47-48,80
超级稻组合培矮64S/E32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协作,用“培矮64S”作母本,“E32”作父本配制成的一个超高产组合,该组合增产潜力较大,1997~1999三年分别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高邮和湖南省的怀化、麻阳等地试种,一般产量11.25t/hm2,高产丘达13.26t/hm2,已达到每hm2日产稻谷100kg的超高产指标。1998~1999年我市共制种面积73.866hm2,实收种子226.03t,平均实收种子3.06t/hm2,高产户赵家桥0.106hm2,实收种子0.502t,平均产量4.74t/hm2,现将其制种高产技术介绍如下:1 亲本的特征特性1.1 “培矮64S”属光温互作型低温…  相似文献   

11.
优质籼型两系法杂交水稻丰两优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两优 1号是北方粳稻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杨振玉育成的籼型优质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 1999~2 0 0 0年在江西赣州、安徽合肥、江苏、湖北、浙江、广西、河南等地试种示范面积达 666.67hm2 ,在各地试种 ,表现为米质较好、生育期短、需肥量少、易栽培、不早衰、稻曲病轻的特点。赣州市农科所 1999年引进 ,2 0 0 0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正规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产量表现 丰两优 1号作中稻单产 9.84 t/hm2 ,比汕优 63增产稻谷 1.34 t/ hm2 ,增产 15 .76% ;比两优培九增产稻谷 1.5 5 t/ hm2 ,增产 18.69% ;比65 396增产稻谷 2 .38t/ hm2 ,增产 31.…  相似文献   

12.
加工番茄条斑型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 997年种植加工番茄到2 0 0 2年,农五师八十四团累计种植番茄1 31 7.3hm2 ,累计创利润5 73.42万元,种植面积和单产由1 997年的4hm2和31 .5 t/hm2增加到2 0 0 2年的387.1 hm2和69.75 t/hm2 ;2 0 0 3年又种植了40 4 hm2 。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番茄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重,2 0  相似文献   

13.
1 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佳福占2001年早季在清流县嵩溪镇种植单产7.40t/hm2;2002年全县15个乡镇种植,产量6.70~7.65t/hm2.其中,嵩溪镇丰连片种植6.8hm2佳福占经县农业局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实割验收,平均产量7.21t/hm2,比佳禾早占增产1.08t/hm2,增产17.6%,是近几年早籼优质稻种产量较为突出的一个品种,深受种植农户喜欢.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氮肥用量配施对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及黄瓜营养品质、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和氮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率均较高的是M2N3、M3N1、M3N2。黄瓜果实硝态氮含量随施氮肥量增加显著提高,高量施用氮肥(N3)将降低黄瓜Vc、还原糖含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能够降低黄瓜硝态氮含量,促进黄瓜Vc、还原糖的合成。有机肥的M2(45t/hm2)、M3(90t/hm2)水平与氮肥的N1(450kg/hm2)、N2(750kg/hm2)水平组合为较好处理,综合黄瓜品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应是中有机肥用量90t/hm2与低氮肥用量450kg/hm2水平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硅钙钾肥(陕西华县荣昌钾肥厂提供)为试材,研究了该矿质肥料在生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设置的7个处理中,以施肥1500kg/hm2增产最高,鲜、干重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44%和40.57;施肥量750kg/hm2的产出投入率最高,其鲜药产出投入率为6.53,干药为18.81;经回归分析,得出硅钙钾肥的最佳施用量,鲜重为2086.95kg/hm2,干重为2062.2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24.79t/hm2和6.53t/hm2。  相似文献   

16.
肖立一 《种子》2002,(5):88-89
我场地处湘北湖区平原 ,从 70年代初至今一直承担着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三系”亲本提纯及生产任务 ,由于平湖区小气候条件的影响 ,我场“三系”亲本不育系生产产量前些年基本上徘徊在 1 .50~ 2 .2 5t/ hm2之间 ,且只能春季生产繁殖 ,成本高效益低。因此 ,从去年起我们在平湖区首次采取春秋连茬不育系繁殖模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新香 A”和“金 2 3A”二个不育系春秋连茬繁殖面积 1 7.82 hm2 和 1 0 .35hm2 。平均产量分别达到了 4.44t/ hm2和 5.34t/ hm2 ,最高丘块达到了 6.75t/hm2以上 ,其主要高产技术措施如下。1 确定最佳抽穗…  相似文献   

17.
益农1号系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于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在遵义仁怀市制种20.0 hm2,并开展了该组合制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可达5.3t/hm2,平均产量为4.0t/hm2.总结了其亲本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硅钙钾肥(陕西华县荣昌钾肥厂提供)为试材,研究了该矿质肥料在生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设置的7个处理中,以施肥1500kg/hm2增产最高,鲜、干重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44%和40.57;施肥量750kg/hm2的产出投入率最高,其鲜药产出投入率为6.53,干药为18.81;经回归分析,得出硅钙钾肥的最佳施用量,鲜重为2086.95kg/hm2,干重为2062.2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24.79t/hm22和6.53t/hm2。  相似文献   

19.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华北农学报》2021,36(z1):130-135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