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草种质资源iPBS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PBS (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 Amplification,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分子标记技术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从28个iPBS引物中共挑选出的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iPBS引物,对47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11个iPBS引物在47份菌草种质材料上共给出了208个多态片段,平均每个引物给扩增出18.9个多态片段,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M)分布在0.58~0.99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7份菌草种质材料分成10大类群,所有47份材料被区分开来.[结论]iPBS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用于菌草种质资源材料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为科学管理和利用菌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8份菌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首先从256个组合中通过分析4个菌草材料择优筛选出18个扩增稳定、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然后用这18个组合分析了所有48份菌草种质资源材料,共获得了284个多态DNA片段,平均每个组合给出16个片段。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M)分布在0.58~0.98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45时可以将48份菌草种质材料分成I、II、III和IV四大类群,表明SRAP分子标记可准确、有效地用于菌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也表明我国各地还蕴藏着丰富的芦竹的种植资源有待于进进一步的采集和挖掘。该研究为菌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未来可以利用该研究中筛选出的优良引物组合来分析更多、更广的菌草种质资源材料,为各类菌草种质资源植物的收集、分类、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晓燕  陈静  陈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66-12268,12270
[目的]研究虎杖的地理属性。[方法]应用基于反转录转座子(RTNs)的iPBS技术对四川省内6个地区的9份虎杖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从50个iPBS引物中筛选出22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9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61条扩增片段,其中66.5%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86个多态性片段。UPGMA聚类结果表明,利用iPBS技术,当遗传相似遗传系数0.79为闽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iPBS标记的虎杖基因型与地理属性有密切关系。[结论]试验研究了虎杖的地理属性,可为虎杖种质资源分类和深入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分别对34份枸杞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34份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9,表明34份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将34份种质分成5大类群,反映出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质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首先,在海南象草等4份菌草材料上检测了20个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情况。然后,从中筛选出6个扩增效果较好的组合用来进一步分析48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共产生了208个多态性条带。用NTSYS-pc 2.1软件结合UPGMA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8份种质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SM)在0.48~0.9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时可将48份材料分成4个类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分析结果能直观地表现菌草种质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为菌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瓣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DNA样品进行引物筛选,从50条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清晰的引物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从50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0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条,多态性条带268条,多态性比率为92.68%,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分别为1.9571、1.3544、0.2332和0.3767,表明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3~0.836,在遗传相似系数0.680处,可将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聚为3组。【结论】iPBS分子标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有效进行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供金花茶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和简单序列重复间DNA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兜兰属同色组种质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可靠的种质鉴定方法,为兜兰属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PBS和ISSR分子标记对47份兜兰属同色组种质进行种质鉴定,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挖掘可用于鉴别3个近缘种的分子标记。【结果】利用7条iPBS引物共扩增出11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0个,多态性比率为85.47%;47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3~0.97;在遗传相似系数0.76处可将47份供试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6份难鉴定种质与已知的文山兜兰聚为第Ⅱ类群,第Ⅰ类群包含了所有巨瓣兜兰种质,第Ⅲ类群包含了所有的同色兜兰种质。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1个,多态性比率为96.52%;47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9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处可将47份供试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1个巨瓣兜兰种质,第Ⅱ类群包括表型难鉴定的6份种质及13个文山兜兰种质,第Ⅲ类群包括17个同色兜兰种质。iPB...  相似文献   

8.
勒杜鹃种质资源的ISSR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7份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4个引物,对17份勒杜鹃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有效扩增,扩增出3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5条,多态性比率为94.6%。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勒杜鹃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17种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31~0.89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其中11号与其他的种质材料相似系数较低,说明其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7份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可划分成2组,11号独立聚成一类,其余16份勒杜鹃种质材料聚成另一大类。供试勒杜鹃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勒杜鹃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红豆杉1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18份红豆杉种质资源为材料,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其扩增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条引物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9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72.39%。18个红豆杉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1~0.89之间,说明SCo 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53处可将18份红豆杉资源分成两大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红豆杉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Co T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从分子水平揭示红豆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AFLP技术对美洲黑杨及其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63份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构建其聚类图谱。[结果]利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63份杨树无性系扩增后检测出1 153条谱带,其中有1 152条多态带,多态带比例为99.92%,表明所试杨树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条带有165条,包括14条缺失带;各品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077 9~0.794 6,平均值为0.548 7,说明各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杨树种质分成7组,同种的无性系并未严格聚在一起。[结论]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