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利于梯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及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AVC (Attraction、Vitality、Capacity)理论,从梯田文化景观资源吸引力、资源生命力、资源承载力3个层面遴选22项指标,以基于模糊评价的层次分析法作为技术手段,构建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及其评估模型。通过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实地调研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数理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合理性与准确性。综合数理统计结果,对中国南方3个最具代表性的梯田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进行排序可得:γ(哈尼)>γ(龙脊)>γ(紫鹊界)。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00-102
梯田既是一种农耕方式,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景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梯田文化及其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涉及梯田的起源与发展、梯田文化及其开发价值、以及梯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尤其是对当今全国各地的古老梯田遗存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紫鹊界梯田传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为主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开展专题调研。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开发使用、合理的农事安排、耕作种植制度和模式的推行以及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如育秧、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旱地穇子栽种等技术,应属保护的农业文化遗产之列。针对紫鹊界传统耕作技术与知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生物基因库、完整档案库和传统农业耕作知识与技术博物展览馆、培训传承人等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6月22日,意大利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新化紫鹊界梯田精彩亮相米兰世博会,新化县委书记胡忠威向与会的国内外媒体发布了紫鹊界梯田全球认租公告。紫鹊界梯田位于娄底市新化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总面积有1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开垦最早的梯田之一。紫鹊界梯田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很少用耕牛,更不用机器,是保持完整的古老稻作文明的成  相似文献   

5.
罗意坚  王鹏  邓育武  田成  罗文丽  黄政珉  唐高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40-10941,11134
以紫鹊界为例,结合乡村人居环境遗产型社区的特点,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分析方法,对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得出紫鹊界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对紫鹊界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农作物种植结构多元化和农作物耕作技术传统化3个方面介绍了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紫鹊界景区种植业面临着农田生态系统受损、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新型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和古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被破坏风险增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专门保护与开...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7,(23)
<正>11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  相似文献   

8.
哈尼人在1000多年前创造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规模之大、形态之美,不亚于哈尼梯田,并且历史更为悠久,应该是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产品,但因种种原因,该地的旅游开发程度和水平都很低。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对紫鹊界梯田文化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中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  相似文献   

10.
以新化紫鹊界梯田景区为研究对象,以游客体验质量为切入点,建立旅游体验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经过专家意见和预调研对问卷进行优化与提炼,利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数据,通过模糊评判法对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游客消费行为和游客后续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总体评价为良好,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较强,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较差,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有待提升。针对旅游体验质量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景区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开展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1月23~2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认定,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批准认定。本次会议通过或原则通过的还有:日本的德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通过了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8个项目获得认定,分布在19个国家,而我国则占了15个项目,居各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新纳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包括4处,分别是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湖南新化紫鹊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梯田类遗产保护和管理难度尤其大。在对我国六个梯田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了其现状和基本情况,针对各遗产地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自觉保护、合力保护的内生动力,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与系统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联合梯田的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农户走访等方法,调查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结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森林蓄水、梯田调蓄、流水串灌和分级截流的方式分配水资源,并根据稻作类型及水稻生育期的需水特性管理水分;(2)采用种植绿肥、放养红萍、秸秆还田、施用厩肥、沤制农家肥,以及种养结合、稻豆间作等措施维持地力;(3)以复种轮作、种养结合和秸秆覆盖为主,人工与化学除草为辅的途径控草;(4)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控病虫害。[结论]联合梯田保留的传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对维持梯田稻作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的土地用养结合、物质循环再生与生物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对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紫鹊界梯田区域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机理,在该区域选择一个边界闭合的小流域,在其中游和出口断面各设一个降雨-径流观测站,上站控制区基本为原生态的天然植被覆盖区,上、下站区间基本为梯田区。采用数字滤波法对两断面的实测日径流序列进行了基流分割,分析其水源结构。分析得出:原生态植被区径流模数与基流指数均远大于梯田区。凸显其蓄水保水作用,是梯田区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天然水源。基流指数大说明水源结构中以基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所占比例大,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地下蓄水库,能较好地涵蓄降雨,为下游梯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15,(8):49
<正>三处古梯田联手冲刺全球奖藏在深山的福建尤溪县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县上堡梯田、湖南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千余年来,因为崇山峻岭免受世间纷扰,也是这崇山峻岭保佑着此间的百姓安然耕作栖息,历经一代又一代先人探索、传承,至今山民们依旧按时令、节气,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间有序地开展稻豆间作、稻鱼共生、稻鸭共作,以及稻菜、稻药、稻薯、稻瓜、稻草等的轮作,完整保存着古老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多品系的栽培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  相似文献   

18.
贺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00-10302
在介绍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概况、发展沿革及其旅游价值(即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及农耕文明与少数民族民俗的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旅游开发的对策:①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为基本内容,以原汁原味的当地"活态人文遗产"为展示重点,与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结合。②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重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规划决策的社区参与;在旅游收益分配上要特别突出社区民众的参与性。③结合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共同发展。对现有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的有力补充,是对现有客源、现有市场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的生计经历了刀耕火种、采集狩猎和梯田农耕的生产方式。在梯田农耕活动中,已普遍使用犁、耙、锄、斧、砍刀、弯刀、锯镰、镰刀、铁锤、铁撬杆、谷船、麻袋、背箩等生产工具,也使用脚碓、水碓、水碾、水磨、石磨、筛子、簸箕等稻谷加工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是维护梯田农耕持续发展的生产条件,而且是展示梯田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受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不仅梯田农耕的传承问题受到严峻挑战,而且象征梯田农耕物质文化的生产工具也逐渐消亡,由此引发传统生态的生产方式功能降低,导致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被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