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营养特征。[方法]以3种土壤质地盛果期库尔勒香梨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库尔勒香梨开花展叶期、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叶片的N、P、K、Ca、B、Mg等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与标准株产量的关系。[结果]香梨叶片的N、B和Mg含量随生长期呈增加的趋势,P和K含量随生长期呈单峰曲线变化,Ca含量在开花展叶期最大,花芽分化期最小,不同生长时期对香梨叶片不同元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香梨处于土壤环境不同,其叶片营养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是有差异的。开花展叶期土壤质地对叶片N/P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质地对叶片N/P影响差异显著(P0.05),同一类型土壤的叶片N/P随生长时期呈增加趋势,生长时期均对叶片N/P影响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库尔勒香梨养分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茭白地上部N、P、K含量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茭白植株地上部总体上N、K含量较,P含量低。干物质中P、K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N的含量在孕茭膨大期有一个激增过程。叶片和缩短茎N、P、K的含量民植株N、P、K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肉质茎膨大过程中N、P、K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和缩短茎的N、P、K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片制造的养分首先送往缩短茎,缩短茎积累这一定程度而肉质茎尚未膨大时,叶片进行自身积累,肉质茎开始膨大后,短缩茎内养分送往肉质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柴达木盆地白刺群落叶片的养分特征,分析土壤养分对叶片营养的影响规律,为白刺退化居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采集区域中白刺叶片和0~15,15~30,30~45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白刺叶片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养分特征,并建立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6个区域白刺居群间叶片营养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叶片有机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分别为357.43~415.63,26.12~52.65,1.60~4.23和8.03~17.32g/kg;C/N、C/P和N/P分别为7.68~13.49,95.33~218.98和12.44~17.84。叶片有机碳(C)含量与叶片N、P、K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叶片P、K含量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养分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养分含量与表层(0~15cm)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叶片N含量与表层土壤碱解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表层土壤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K含量分别与表层土壤全K、碱解N和土壤有效P含量显著相关。15~30cm土层土壤全N、全P、碱解N和速效K含量仅对叶片P含量有显著影响。白刺叶片N、P、K含量与30~45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无关。【结论】白刺居群中叶片N和P含量相对充足,K相对不足;表层土壤(0~15cm)养分含量对白刺叶片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地形差异性,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选取3种地形(坡地、槽谷和漏斗)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通过Canoco 4.5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最小为0.12(C:N),最大仅为0.55(C:K),均在0.10~1.00范围内,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土壤C、N、P和K元素含量水平整体较高,其均值分别为102.78、9.41、3.99和9.30 g/kg.不同地形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及C:N、C:P、C:K、N:K和P:K均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全P含量表现为槽谷>漏斗>坡地,全K含量表现为槽谷>坡地>漏斗.RDA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对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比的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对容重影响显著(P<0.05,下同),而对pH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与有机C、全N含量及C:P、C:K和N: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K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有机C、全N含量及C:K和N: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P含量、C:P和P:K呈显著负相关;pH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具相关性.[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内土壤有机C含量相对较高,N和P养分含量丰富;自然含水量是影响土壤C、N、P、K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康由发  尹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95-17197,17260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甲壳素对文心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营养饥饿状态下,施用不同浓度(0、500、1000、1500、2000μg/L)的甲壳素,测定文心兰叶片和假球茎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甲壳素浓度为1500 μg/L时,文心兰叶片中的N、P、Fe、Mn营养元素含量最高,特别是Fe、Mn表现尤为突出,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假球茎中N、K、Ca、Mg的含量最高,其中K、Ca、M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Zn虽然在叶片中的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但其在假球茎中含量的变化却极显著,处理浓度越大含量越高。[结论]营养饥饿状态下,施用不同浓度的甲壳素对文心兰叶片和假球茎中营养元素含量影响显著,但对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与假球茎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一致,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区主要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土壤养分限制状况、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内选取刺梨林(Rosa roxburghii)、核桃林(Juglans regia)和裸地进行野外定点取样,结合室内分析方法对3种人工林样地不同深度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种人工林样地的有机C、全N、碱解N、全P和速效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全K和速效K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层间变化不显著(P>0.05)或略有增减,养分总体上呈表层聚集性.土壤C/N、C/P、C/K、N/P、N/K和P/K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深度土层的C/N均以刺梨林最高,C/P表现为刺梨林>裸地>核桃林,C/K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N/K和P/K均表现为核桃林>裸地>刺梨林.刺梨林、核桃林和裸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31.25%、5.59%~17.14%和6.82%~23.7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全P含量、C/K、N/K,全N含量与全P含量、C/K、N/K,全P含量与C/K、N/K,全K含量与N/P及C/K与N/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全N含量与全K含量、C/N,全P含量与全K含量、C/N、N/P,全K含量与C/K、N/K及C/N与N/K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人工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分配均受土层深度影响,主要聚集在表层,N和P含量处于亏缺状态;生态化学计量比总体上为表层显著高于底层,土壤养分对其贡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油松春季含水量变化与N P K营养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园林树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体内含水为60%-80%.树木所需要的水分,依靠根系吸收土壤水.本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成正相关并达极显著,与K的含量成正相关,与N、P成偏相关.叶片含水量与N、P、K的含量均成偏相关.因此得出,土壤含水量、针叶含水量对油松营养诊断参数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龙眼座果期间叶片矿质营养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龙眼座果期间树体对养分的需求状况。[方法]采摘龙眼座果期间叶片,分析其矿质元素含量,探讨龙眼座果期叶片矿质营养变化规律。[结果]龙眼叶片中不同的营养元素在座果期内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大、中量元素中,N、K的变化最明显,P、Ca、Mg的变化不明显;在微量元素中,Fe的变化最明显,Mn、Cu、Zn、B含量相对稳定。[结论]在龙眼座果期间应适当补充N、K、Fe。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无患子的矮化效果。[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进行喷洒试验,通过测定其株高、节间距、出土茎粗、叶面长、叶面宽、单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探索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矮化效果。[结果]浓度为2 g/L的缩节胺喷施处理对无患子株高的矮化,茎粗的增加,节间距的缩短,单叶面积的减小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植株纵横生长,达到植株矮化的效果。[结论]2 g/L缩节胺为无患子矮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用醋在蓝莓生产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4年生"灿烂"兔眼蓝莓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以硫磺和硫酸钾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醋酸处理对蓝莓生长势及叶片全N、全P及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每10kg基质施用35 m L食用醋蓝莓植株长势最好。施用硫磺和不同浓度的食用醋都能在5月将土壤pH降低至蓝莓生长发育最适的4.0~4.8范围,在最适范围内,蓝莓叶片N、P及K含量的差异不显著;硫酸钾调节土壤pH的效果不理想,在整个检测周期土壤pH均高于4.8,而相应处理蓝莓叶片的N、P及K含量也较低。同时,蓝莓叶片N、P及K的含量随不同的物候期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即先下降(5—7月)后上升(8—9月)再降低(10月)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蓝莓土壤改良、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极端干旱区绿洲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特别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文过程的改变,绿洲土壤环境因此产生了强烈异质性。植物如何适应高度土壤异质性是绿洲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而探究植物叶片这一对土壤异质性敏感器官的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有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绿洲植物适应的根本策略。方法本研究以额济纳这一典型荒漠绿洲的常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选择25种植物的8种叶功能性状,包括叶片厚度(LT)、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片碳氮比(C/N)、叶片氮磷比(N/P),分析了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群落水平上的特征,并探讨了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水盐环境的响应。结果(1) 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中,各个叶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其中SLA最大,LCC最小。(2) 部分功能性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或权衡变化趋势。LT与SLA、LDMC与SLA、LPC与LDMC、LNC与C/N、LPC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LCC与LT、LNC与LCC、C/N与N/P呈显著负相关(P < 0.05)。LDMC与C/N、SLA与LPC、LCC与C/N、N/P与LCC、LNC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LDMC与LCC、SLA与LNC呈显著正相关(P < 0.05)。(3) 叶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在低水低盐环境中,叶片通过提高LDMC、LNC、N/P,降低LPC、C/N来适应干旱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低水高盐环境中,叶片通过降低LDMC、C/N、N/P,提高LNC、LPC来适应盐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相对)高水高盐环境中,叶片主要通过降低LNC、N/P,提高C/N来适应盐胁迫相对较低、水分含量相对充足的土壤环境。结论在额济纳绿洲区域内,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异和某种协同?权衡的功能组合形式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盐分含量对该环境下的群落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更为关键。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极端干旱区绿洲植物对土壤水盐因子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陵水、保亭、万宁3地的野生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为材料,研究不同地点益智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土壤养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保亭和万宁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光合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3地的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保亭和万宁、陵水和万宁的叶绿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陵水与万宁、保亭与万宁的土壤氮、磷含量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保亭与陵水、万宁与陵水的土壤钾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磷含量与益智的高度和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为提高益智的品质,为野生益智的驯化、改良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43-14644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浙皖粗筒苣苔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浙皖粗筒苣苔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比较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浙皖粗筒苣苔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浙皖粗筒苣苔总叶面积、单叶面积明显减小;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幼苗期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呈降低趋势;水分胁迫引起幼苗期浙皖粗筒苣苔叶片气孔数显著增多,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显著减少。[结论]在水分胁迫下,浙皖粗筒苣苔幼苗叶片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理特性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改善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肥力状况,提高设施农业产量。[方法]在银川市贺兰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灭菌沼液肥、常规施肥对设施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对照处理,在番茄初花期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使得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幅为32.2%~50.7%,在初果期增幅则为23.3%~46.1%;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6.9%,全氮和全磷含量也稳步增加;而常规施肥相对于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3.0%和50.0%),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淋失。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常规施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设施种植条件下,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相对于其他肥料类型更有助于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成熟期烟叶K等主要矿质元素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分别为40%、60%、70%、80%,研究成熟期不同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矿质元素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含量增加,K含量降低;K346中部叶中K含量受土壤水分影响最大,云烟97下部叶中K含量受土壤水分影响最大。土壤水分和品种对烟叶中P、Ca、Mg、Na、B、Zn、Cu、Fe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和烟叶中Fe、P、Ca、M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和80%时,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和70%时,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成熟期烟叶合理灌溉、提高烟叶内在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陕北延安地区枣树土壤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枣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的微生物菌群、养分及pH状况,并且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在不同树龄的枣园土壤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数量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枣园>老龄期枣园>幼龄期枣园,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铁、钼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有效钾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适当降低土壤pH,提高养分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枣园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明确磷肥用量与烤烟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低磷肥处理的经济性状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高磷肥处理。施磷肥的处理下部烟叶X2F、上部烟叶B2F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氮、烟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中部烟叶C2F烟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磷肥用量对C2F烟叶有较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施磷处理余味增加,杂气、刺激性减弱,评吸总分提高0.14%~2.26%。磷肥用量与评吸质量指标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评吸总分呈弱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烤烟施肥与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的枝叶性状,可了解峨眉含笑种群枝叶之间对资源的权衡利用情况,预测枝叶性状的空间分布情况。  方法  以四川省雅安周公山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MA)、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枝叶性状的相关性和空间特征。  结果  ①不同发育阶段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干鲜比、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1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干鲜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1年生小枝干鲜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不同发育阶段叶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小枝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叶片性状与小枝性状相关不显著(P>0.05)。③整体种群枝叶性状的最优半方差拟合函数以线性模型为主,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以指数和球状模型为主,呈聚集分布,而中小树阶段的空间相关性差。  结论  峨眉含笑种群的生态策略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由快收益向慢收益转变,采用半方差函数能够预测枝叶性状的分布情况。图2表7参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