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木薯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采用双波长比色法,研究不同样品分散温度对木薯淀粉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70~100℃范围内,85℃时直链淀粉百分比率最低,相对应地,85℃时支链淀粉的百分比率最高。样品分散温度对鲜薯中总淀粉含量测定值有影响,其测定值在80℃时最高。由此可知,不同样品分散温度对木薯淀粉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测定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使用压热酸解法研究淀粉乳质量分数、压热温度、压热时间、磷酸添加量、糊化时间等因素对木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0%,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0 min,磷酸添加量2.0%,糊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25.95%,与抗性淀粉含量为1.2%的木薯原淀粉相比,其抗性淀粉含量增加24.75%。  相似文献   

3.
对比4种不同变性淀粉对裹粉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效果最好,木薯氧化淀粉、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羟丙基淀粉较好,木薯醋酸酯淀粉次之,且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20%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魔芋精粉、0.1%明胶复配制作的裹粉应用效果最好,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颜色及口感,减少了其他增稠剂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4.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19-123
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压热、辐照和微波3种方法制备抗性淀粉,并研究其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含量及物化特性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和链构象。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压热、微波和辐照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辐照处理制备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原淀粉和3种处理淀粉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辐照处理的淀粉溶解度最高,膨胀度最低;压热、辐照和微波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淀粉的透明度(p0.05);3种处理方式降低了淀粉的有序结构和双螺旋结构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普鲁兰酶(PUL)去除苦荞淀粉支链,进行多次湿热处理(HMT),探究PUL用量和HMT次数对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L、HMT和PUL-HMT均能增加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用量10U/g、HMT 2次效果最佳,抗性淀粉含量从4.74%增加到13.38%。经过PUL-HMT,苦荞粉表面由光滑变凹凸状,晶型结构发生变化,从A型变为A+V型,相对结晶度和热焓值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内部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去支化和HMT能有效改变苦荞粉理化性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10-HMT2的处理方法能得到更加理想的高抗性淀粉苦荞材料。  相似文献   

7.
原淀粉经变性后应用于保鲜湿面条中可以显著改善其品质。研究了木薯原粉及3种木薯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然后将4种木薯淀粉分别按照3%,5%,8%的添加量加入到保鲜湿面条中,通过研究保鲜湿面条的特性,确定最佳的木薯变性淀粉种类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加入保鲜湿面条中应用效果最佳,当添加量为5%时,保鲜湿面条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糖为木薯块根淀粉的合成提供底物和能量,准确测定其含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木薯块根淀粉积累过程。本研究以水提法提取木薯块根中的可溶性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样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以Waters-NH2色谱柱结合Alltech 3300 ELSD蒸发光检测器进行糖含量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含0.1%的氨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在1~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分别为0.31%、0.22%和1.42%,回收率分别为97.62%、98.03%、96.30%,样品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88%、0.48%和1.05%。实验结果表明HPLC-ELSD法是分析木薯块根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的有效技术,可为研究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差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使用电子加速器对新鲜板栗进行不同剂量(0、150、300、450、600、750、900 Gy)辐照处理,0 Gy剂量贮藏在-18℃,其他辐照处理组贮藏在5℃,贮藏时间270 d,探讨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新鲜板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组板栗可以达到未辐照板栗-18℃保存条件的含水效果;辐照处理后的板栗淀粉含量较低,而还原糖含量较高,对板栗粗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辐照处理对板栗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效果,可以延长板栗贮藏期,且安全、无污染。其中150 Gy辐照处理的板栗菌落总数较低,水分、还原糖、淀粉、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综合值较好,在5℃条件下可以保鲜板栗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籼米和糯米淀粉为原料,经部分和完全糊化后,在25℃下贮藏3 d,及在4℃和-18℃下贮藏14 d过程中,测定其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0 d的样品相比,在4℃下,部分和完全糊化籼米淀粉结晶度分别增加了13.60%和12.53%,而部分和完全糊化糯米淀粉结晶度分别增加了8.45%和6.60%;在-18℃下,部分和完全糊化籼米淀粉结晶度分别增加了11.75%和9.77%,而部分和完全糊化糯米淀粉结晶度分别增加了4.61%和2.75%;在25℃下,部分和完全糊化籼米淀粉结晶度分别增加了7.97%和6.08%,而部分和完全糊化糯米淀粉结晶度仅分别增加了2.68%和1.05%。综合结果表明,部分糊化的淀粉表现出较快的结晶速率;在4℃下贮藏,部分和完全糊化淀粉的结晶速率较快,-18℃次之,25℃最慢。  相似文献   

11.
60Co不同剂量辐射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60Co不同剂量辐射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木薯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依据,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材料,采用2000 γ、3000 γ、4000 γ、5000 γ、6000 γ、7000 γ、8000 γ、9000 γ 8个等级的60Co辐射剂量对木薯种茎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辐射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不同剂量辐射,木薯的株高、茎粗、单株块根数、块根淀粉含量有明显差异。8000 γ辐射比5000 γ辐射平均株高增加40.26 cm,茎粗增加0.53 cm,块根长增加4.66 cm,块根粗增加0.37 cm。4000 γ辐射比9000 γ辐射块根淀粉含量提高4.5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木薯采用60Co不同剂量辐射是获得突变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和氯化胆碱(CC)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GR911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单独IBA浸种,单独叶面喷施CC和在IBA浸种基础上喷施CC的试验.结果表明,IBA和CC可使木薯的株高增高3.2%~12.1%、茎节数增加2.3%~12.8%、主茎直径增加5.9%~15.4%、绿叶数增加7.3%~23.5%、块根产量提高14.6%~33.8%、块根淀粉含量提高1.7%~7.1%.从而说明IBA和CC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对木薯的生长、产量形成和淀粉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旨在获得转淀粉分支酶反义SBEⅠ基因的‘华南木薯8号’转基因植株,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木薯淀粉品质打下基础。在建立了木薯从胚状体子叶到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Sporamin驱动的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华南木薯8号’进行遗传转化。共接种‘华南木薯8号’子叶517块,获得7株生长良好的转化再生植株,转化再生频率达到1.35%。经PCR检测,其中5株转化再生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实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已整合进了‘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可以将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导入到‘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向面粉中添加不同性质的淀粉,运用粉质仪进行面团粉质试验,研究不同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红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等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均可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面团的韧性、延伸性和筋力。与对照相比,玉米淀粉能有效改善面团的硬度和弹性,添加量应在8%以下;木薯淀粉对面团的影响不明显,添加量应在2%以下;红薯淀粉由于颗粒比较大,面团的吸水率随之变化较明显,最适添加量不得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遗传转化木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获得转淀粉分支酶反义SBEI基因的‘华南木薯8号’转基因植株,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木薯淀粉品质打下基础。在建立了木薯从胚状体子叶到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Sporamin驱动的木薯淀粉分支酶SBEI反义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华南木薯8号’进行遗传转化。共接种‘华南木薯8号’子叶517块,获得7株生长良好的转化再生植株,转化再生频率达到1.35%。经PCR检测,其中5株转化再生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实木薯淀粉分支酶SBEI反义基因已整合进了‘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可以将淀粉分支酶SBEI反义基因导入到‘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6.
旨在找到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有效测定方法。以成熟期的木薯块根为材料,对现有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从酶液提取液、酶液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到酶反应终止方式作了比较和改进。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的有效方法:取0.5g成熟木薯块根,加入提取液研磨成浆,离心后上清为粗酶液,粗酶液稀释后加0.5%可溶性淀粉,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后置沸水浴中终止反应,再加碘液显色反应10min后测定波长660nm处吸光度值,木薯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以波长660 nm的吸光度下降百分率表示,以每降低1%碘蓝值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改良后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能很好的区分不同木薯株系淀粉分支酶活性差异,实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有助于木薯抗逆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袋栽木薯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浸种比较,矮壮素、缩节胺和清水浸种可提高木薯苗的出苗率、株高、茎径,提高其细根的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提高根茎叶的干重、根冠比、净光合速率、薯干淀粉含量,部分处理和指标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矮壮素效果为优;吲哚丁酸浸种对木薯苗部分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部分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浸种对木薯苗部分生长指标有抑制作用,部分处理和指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2,4-D浸种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木薯品种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056、南洋红、GR891、辐选01、华南124和新选048共6个木薯品为材料,于生育后期分析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块根淀粉积累等,以探讨木薯衰老生理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生育后期茎叶生长和生理机能最旺盛的是华南124,最弱的是南洋红,居中的是辐选01、GR891、新选048和新选056。木薯后期茎叶生长状况对块根淀粉积累有明显影响,过早衰老,降低块根淀粉含量及块根产量;过旺使光合产物大量用于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而运到地下部的相对减少,从而降低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因此,木薯生育后期茎叶生长的调控,使其保持在适当水平,是提高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指标也可作为高产和高淀粉含量品种选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室温半干法制备木薯氧化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CuSO4为催化剂,常温半干法制备木薯氧化淀粉。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水用量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双氧水用量10%,催化剂用量0.16%,反应时间9h,水用量30%。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可达1.55%。  相似文献   

20.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薯生长发育和淀粉积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1999-2000年对云大-120、多效好,乙烯剂,多效唑四种植生物生长调节对木薯生长发育和淀粉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云大-120、多效好、乙烯剂,多效唑浸种茎和喷施植株,对木薯种茎发芽,植株生长,块根分化发育和淀粉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木薯的产量和块根人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云大-120促进木薯种茎发芽,茎叶生长、块根分化发育,提高块根产量效果最好,乙烯利促进块淀粉积累,提高块根淀粉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