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使用产地集中度系数、生产集中度和生产规模指数分别从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考察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0—2013年其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业总体生产布局比较集中,玉米生产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东北和华北分布最为集中,且生产集聚的省份主要在东北及华北地区;成灾率、有效灌溉比例、劳动力投入、化肥施用量、非农收入比例、城镇化率、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状况和科技进步等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有效灌溉比例、城镇化率对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10年之前,我国肉鹅生产重心主要由南方主要消费区向北方粮食主产区移动;2010年之后,我国肉鹅生产布局重心则由东北地区向华南、华东等主要消费区转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条件、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麦生产布局及其比较优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1997—2015年中国大麦生产布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产地集中度系数、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大麦生产布局及其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1997年以来中国大麦主产区变化不大,大麦种植分布总体上呈现逐渐向江苏、云南、甘肃、内蒙古等省份集中的变化趋势,大麦产地分布趋于集中;甘肃、云南、江苏、内蒙古和新疆的大麦生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是中国大麦优势产区,表明中国大麦生产布局变动符合比较优势原则。鉴于江苏、云南、甘肃、内蒙古四省(自治区)具有的大麦种植优势,长期来看,预计其大麦种植面积及产量会继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生产风险区划是开展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的基础与前提。以广西60个甘蔗主产县(市、区)的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为例,选取影响甘蔗生产的12个指标,利用聚类法对甘蔗生产的受灾致损风险进行风险区划,划分了3个风险等级。研究发现,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桂西北地区,中等风险地区主要位于广西中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桂中和桂西南地区。得出的研究结果对科学布局农作物生产和开展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甘蔗生产规模发展形势及时空关联分布特征,为提升广西区域甘蔗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关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2011—2018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且省域整体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10;各地级市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呈现一轴两翼的分布局面,其中桂中和桂西较高,最大值为3.50左右;桂东偏低,数值均小于0.10,表明广西区域内甘蔗生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均衡性来看,2011—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10,表明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性,并根据LISA集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集聚区数量逐渐增加至4个,无显著相关性区域的数量由9递减至2个,整体呈现出点—带—片的空间结构特征,省域间空间集聚关联性不断增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按照显著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指标、财政支农水平、农户人均纯收入,而单位面积劳动力对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依据广西各市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因素间影响程度进行优劣互补,增强桂中甘蔗“双高”基地空间溢出效应;培养良种,有效降低农户甘蔗生产及企业加工成本,保障甘蔗产业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甘蔗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产地集中度系数和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测度2003-2008年间我国荔枝生产格局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荔枝生产的区域集中度偏低,呈现出由集中走向分散的趋势.气候条件、产业政策、成本和品种选择是我国荔枝生产格局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我国荔枝产业正通过利用先进技术、转变生产方式、示范基地带动等方法推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甘蔗种植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影响糖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对广西甘蔗种植业进行成本效率分析,以期从成本控制途径提供对策。根据主体控制的内外部范围和影响因素的内生性区分成本结构,采用随机前沿分析和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对1978—2013年广西甘蔗种植业成本进行效率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内生性成本的影响因素和程度。结果表明,甘蔗生产过程中的农资物质投入对甘蔗的生产成本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物质费用和用工费用对甘蔗生产成本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甘蔗产量对甘蔗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含糖量、用工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对甘蔗的生产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产和区位熵对甘蔗的生产成本同样存在负向影响;甘蔗种植面积对甘蔗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较小。因此,广西需要加大土地流转体制改革,推动耕作标准化以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生物技术水平,实现外部输入技术控制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香蕉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产量的提升,但在单产水平和总产量方面依然具有较大潜力,这就需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进行香蕉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采用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区域比较优势指数来反映2003—2014年中国香蕉生产布局的变动,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剖析播种面积和单产对香蕉总产量变动的贡献,以把握香蕉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的基本规律。鉴于香蕉产业的现实问题,提出强化灾害防控体系建设、调整香蕉种植结构和时间、完善储存与运输设施建设、实施香蕉深加工战略,都是优化中国香蕉生产布局、缓解香蕉产业内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移动、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布局空间相关性,为探究蔬菜空间集聚特征、蔬菜布局影响因素、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995—2019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修正的区位商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的区位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其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但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采取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蔬菜生产布局等措施推动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甘蔗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在生产上受多个非生物因素制约,其中干旱是影响甘蔗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干旱胁迫对甘蔗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的影响及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甘蔗抗旱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单产的时空差异和生产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生产重心的变化轨迹。基于2001—2019年的数据,计算了三大平原12个省份的玉米区位熵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重心经历了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的转移;自然因素、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政策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其中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针对主产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同时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概述广西甘蔗常见的病害的症状、流行危害以及对应的防治技术,为广西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走访、调查以及互联网查询等方式对广西甘蔗病害特征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归类分析。【结果】广西甘蔗发生病害的影响因素有的气候条件、种植管理技术等;广西蔗区主要病害有凤梨病、黑穗病、梢腐病、甘蔗线、虫病大螟、小地老虎,发生较为普遍。【结论】掌握常见甘蔗病害特征特性,选用抗病及无病种苗,改善土壤环境,加强病害的预防是减少甘蔗病害、降低损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甘蔗作为一种糖料作物,为蔗糖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广西作为甘蔗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蔗糖产业依然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甘蔗种植与生产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然而,当前广西甘蔗生产技术仍然亟待改进和提高,机械化生产规模有限,影响了甘蔗生产效率,降低了蔗农的收益。因此,必须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甘蔗机械化生产水平。本文分析了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布局指数及区域重心分析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化特征及演变轨迹,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肉羊生产重心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并整体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趋势;2)虽然中国各省区肉羊生产布局空间关联性有减弱迹象,但仍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3)当地的粮食产量、受教育水平、畜牧业比较优势、出栏率均对肉羊生产布局变迁产生重要影响,而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正向效应得到缓解。当地与邻近地区人均GDP、非农就业机会和禁牧政策共同影响肉羊生产布局变迁。邻近地区交通便利性也促进了肉羊生产布局的变动。应加强对肉羊生产布局问题及变迁规律的认识,并重视肉羊生产的空间效应,推动产业在不同地区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量化茂名市县域蔬菜生产布局与产地集中的变迁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专业化、集聚化程度指数,对茂名市县域 1998—2018 年蔬菜产地集中状况进行量化分析,探究茂名市蔬菜生产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对茂名不同时期蔬菜产地集中程度进行度量,进一步分析不同阶段茂名蔬菜产地布局的特点。【结果】茂名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集中度均较广东省总体水平高,主要集中在电白区、化州市、高州市,但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超过茂名市平均水平的只有高州市,而电白区和化州市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处于全市平均值以下。通过产值对茂名各地区进行专业化程度分析,蔬菜种植面积最小的茂南区专业化水平最高,其区位熵维持在2.0 左右,远超其他地区,约为信宜市的 2.5 倍;电白区专业化水平排第 2 位;而化州市与高州市作为蔬菜主产区,其区位熵较低,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均小于 0。【结论】通过对专业化与聚集化程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茂名市的蔬菜产业集中度高,部分区县专业化水平也不低,但集中度与其专业化水平不匹配。  相似文献   

16.
对加快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星高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22-122,82
本文从当前广西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加快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在广西甘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蔗生产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并为加快广西甘蔗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形复杂,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天气和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共同影响,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气候多变,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广西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近百亿元。其中甘蔗是受害最严重的作物之一,对甘蔗生产造成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霜冻冷害、干旱、涝害、热带风暴、冰雹天气,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对策,给甘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503份样本农户数据为例,采用SFA-Q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的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高于非适度规模的农户,2种不同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894和0.75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非呈典型的线性关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根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生产条件及生产机械化对规模较大的农户甘蔗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农户,完善的农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503份样本农户数据为例,采用SFA-Q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的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高于非适度规模的农户,2种不同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894和0.75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非呈典型的线性关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根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生产条件及生产机械化对规模较大的农户甘蔗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农户,完善的农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