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博  牛宁  张文龙  刁明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830-1838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 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测定加工番茄各生育期的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等指标。【结果】 (1)在苗期阶段,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无显著差异;坐果期后,N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有效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2018年,红熟期N2处理下的加工番茄株高为85.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期N2处理下的茎粗为18.40 mm,显著高于N0处理,但与其他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且2019年有同样变化趋势。(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8年在拉秧期N3处理下的硝态氮含量主要残留在40 cm以下土层中,占总硝态氮含量的54.72%,且2019年有同样趋势,淋洗风险较大;N2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分布较均衡,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3)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N0、N1、N2处理下的氮素主要以作物吸收的方式带出土壤,N3处理下的氮素主要残留在土壤中;N1处理可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但也降低了氮素的利用率,N2处理有利于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氮肥表观残留率,N3处理促进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加大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利用率。【结论】 在基于加工番茄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氮素运筹方案下,加工番茄苗期阶段,按N1处理施44 kg/hm2减氮施肥,在开花期以后,施氮按N2处理施234 kg/hm2的氮运筹可促进植株生长,且土壤氮素残留相对较少,保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 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1(138 kg/hm2)、N2(207 kg/hm2)、N3(276 kg/hm2)和N0(对照,不施氮肥)4个水平;滴水量为副区,在统一冬灌900 m3/hm2的基础上,起身期以后设W1(1 800 m3/hm2)、W2(3 150 m3/hm2)、W3(4 500 m3/hm2)3个滴灌水平,共12个处理。【结果】 (1)适当增加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其中N3W2、N3W3、N2W2和N2W3处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开花前是氮素积累量的主要时期,其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8.28%,拔节-扬花期是氮素吸收速率高峰期,并以N3W2、N2W3和N2W2处理最高,分别达6.38、5.81和5.01 kg/(hm2·d)。(3)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鞘>颖壳+穗轴;N3W2和N2W3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58.34和147.49 kg/hm2;N3W2、N2W2和N2W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5.73%、15.41%和14.18%及1 475.94、1 256.97和1 217.78 kg/hm2。(4)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氮耦合效应,N3W2、N2W3和N2W2处理的产量较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结论】 207~276 kg/hm2的施氮量和3 150~4 500 m3/hm2的春季滴水量是该地区较合适的水氮供应范围,当施氮量为275.08 kg/hm2和滴水量为4 457.89 m3/hm2包括冬灌900 m3/hm2时,产量可达最大为8 558.73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氮水协同供应对驻玉216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运移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3个灌溉水平W0(0 m3/hm2)、W1(750 m3/hm2)、W2(1 500 m3/hm2);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结果】 W2灌水量(1 50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下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最高,W1灌水量(75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有利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籽粒内运移,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运移量,增加籽粒内的分配比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运移效率、氮素运移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 综合籽粒产量与节肥节水因素,灌水量75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是驻玉216品种灌水施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滴灌棉花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滴灌棉花的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为种植棉花高效合理的施用氮肥和高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50号、新陆早58号、鲁棉研24号,施氮量水平为0、120、240、360 kg/hm2纯氮。【结果】不同品种棉花吐絮期的各器官氮素分配比从大到小分别为:纤维+种子>叶片>铃壳>茎秆;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平均氮累积量为N3>N2>N1>N0,不同品种氮累积量为新陆早58号>新陆早50号>鲁棉研24号;新陆早50号和鲁棉研24号在施氮量240 kg/hm2、新陆早58号在施氮量360 kg/hm2时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达到最优,在获得高产的同时氮素达到有效的利用。【结论】3个品种中以新陆早58号的氮素分配率、氮累积量、生物量和产量达最高,鲁棉研24号的氮素利用率高于另外2个品种;滴灌棉花在360 kg/hm2处理下的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4个玉米季的大田试验,测定了5个施氮水平(N0~N4分别施氮0、150、300、450 kg/hm2和600 kg/hm2)下玉米生物量、氮素吸收量、产量和N2O排放,并分析了玉米生长和N2O排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玉米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体呈递增趋势,施氮显著促进玉米氮素吸收,N4处理(600 kg/hm2)较N0增加144.60%;但过量施氮对玉米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的积极影响,N3处理(450 kg/hm2)生物量和产量分别为27.88 t/hm2和14.10 t/hm2,与N4处理差异不显著。(2)施氮对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与其对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N3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与N4处理差异不显著;N2O排放系数随施氮量的...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哈密市滴灌棉田合理施氮量,为区域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新陆早25号棉花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4个氮肥水平:0、193、276、359 kg/hm2,分别记作N0、N1、N2、N3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棉花生殖器官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茎、叶氮素积累量逐渐向生殖器官转移。与N0处理比,各施氮处理棉花吐絮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值提高10%(P>0.05),而N2处理地上部分整株累积吸氮量较N0与N3处理显著增加41.5%与22.5%(P<0.05)。相较于其他处理,N2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及单铃重均达到最大,产量高达6 321.30 kg/hm2,但与N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N2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灌区膜下滴灌甜瓜栽培施氮不合理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甜瓜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及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为河西灌区膜下滴灌甜瓜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膜下滴灌施肥模式,设置5个施氮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 kg·hm -2(N240),在苗期、伸蔓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测定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析不同氮素用量对甜瓜产量、品质以及氮素平衡和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累积的影响。 【结果】在施氮量为180 kg·hm -2时甜瓜商品瓜产量达到较高值,果实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达到最大,甜瓜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变幅分别为39.59%—40.22%、56.61—61.44 kg·kg -1和142.98 —152.76 kg·kg -1;不同深度土壤NO3 --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同一处理中土层越深NO3 --N含量越低;收获后NO3 --N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占试验监测土壤范围(0—100 cm)的46.74%—51.84%;施氮量与甜瓜吸氮量、硝态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呈显著正相关,甜瓜吸收量占氮输出量的41.27%—41.36%,氮素残留量占42.62%—43.41%,表观损失占15.32%—16.02%。 【结论】在河西沙漠绿洲灌区甜瓜膜下滴灌种植中,氮素施入量以180 kg·hm -2为宜,有利于甜瓜氮素吸收利用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降低氮素损失,达到氮素收支动态平衡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春小麦津强11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N80、N160、N240),研究减量施氮对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N8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自抽穗期后快速增加,且成熟期时显著高于N240处理;施氮条件下,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增高,N160、N80处理分别较N240处理显著提高14.36%、5.36%和39.88%、20.90%;施氮后各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且从孕穗期到开花期以N240处理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N80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180.44 kg/hm2);N80处理的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滨海盐碱旱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增施叶面肥对棉花氮肥减施的补偿效应,研究棉花稳产前提下的氮肥减施补偿策略,为滨海盐碱旱地棉花减肥增效规模化种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225(N6) kg/hm2 7个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处理植株农艺性状、主茎叶SPAD值、光合特征指标、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 花铃期处理棉花主茎叶SPAD值随氮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增施叶面肥后各减氮处理主茎叶SPAD值差异不显著;主茎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施氮量225~60 kg/hm2时,籽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随氮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其中施氮量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与180 kg/hm2处理间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纤维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随氮肥用量的减少先升高再降低,马克隆值逐渐升高,对纤维长度和伸长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盐碱旱地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减缓作用,“减氮肥+增叶肥”施肥模式有助于产量稳定,减少氮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麦秸全量还田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300 kg/hm2),A1,减量20%施氮(240 kg/hm2),A2]和氮肥运筹(基蘖氮肥∶穗氮肥=6∶4,B1,基蘖氮肥∶穗氮肥=7∶3,B2)处理,分析了麦秸全量还田下减氮施肥及不同氮肥运筹对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1水平下粳稻分蘖中期、拔节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值高于A2水平;提高基蘖氮肥比例有利于粳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A2水平下粳稻平均产量较A1水平仅降低110.08 kg/hm2,差异不显著;A1和A2水平下B2处理粳稻产量均高于B1处理,但差异不显著。A1水平下分蘖中期、拔节期以及分蘖中期至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宽早优”模式下施氮量对棉田碳足迹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设置不同施氮水平(0、120、240、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棉田碳足迹、碳足迹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当氮肥施用量( 360 kg/hm2)减少33.3%( 240 kg/hm2)和66.7%( 120 kg/hm2)时,碳足迹分别下降了8.4%和17.6%。在N360处理下籽棉产量为8 035.4 kg/hm2,在N240处理下籽棉产量为7 797.2 kg/hm2,且N240、N360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灌溉用电、农膜及化肥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分别占47.4%、25.2%和24.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田N2O排放总量随之增加,N360分别比CK、N120和N240显著高221.9%、123.1%和 33.1%。【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棉花单位面积碳足迹也随之减少,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降低氮肥用量可以减少“宽早优”棉田碳足迹,在新疆地区实现以较少的碳足迹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哈密巴里坤地区测土配方施肥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本研究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量(N 276 kg/hm2、P2O5 207 kg/hm2、K2O 78 kg/hm2)为参考,在哈密巴里坤地区石人子乡布置氮肥减施和增施4个处理:N0PK、N1PK、N2PK、N3PK (氮肥各施0、193、276、359 kg/hm2)。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276 kg/hm2处理响应最为显著;不同施氮处理对氮、磷、钾元素积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与磷钾积累量产生互作效应;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施氮276 kg/hm2时肥料利用率和农学效率达到最大,为25.30%和5.38 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膜3行条件下氮肥配比及种植株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组合。【方法】 以新陆中 88 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氮肥追施策略,副区为10、8、6 cm 3个株距。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棉铃时空分布、蕾铃脱落率及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氮肥均施的处理N2铃数多,铃数比N1、N3高8.7% ~23.3%、8.82% ~36.5%,其棉铃时空分布更理想,蕾铃脱落率低从而增加产量,且N2处理纤维品质显著优于其他2个处理。综合收获株数及单株结铃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可得,氮肥均施处理N2及株距8 cm(D2)的处理N2D2皮棉产量最高,为3 025.65 kg/hm2。【结论】 在1膜3行模式下,氮肥均施及株距8 cm的处理N2D2能取得高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互作效应,以“新陆中88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20(N1)、480 kg/hm2(N2)2个施氮(纯氮)水平和67.0(F1)、150.0(F2)、260.5(F3)、371.0 g/hm2(F4)4个缩节胺喷施剂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缩节胺喷施剂量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剂量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与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互作效应。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Pn与Tr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棉花盛铃期与吐絮期,且Pn与Tr均以N1F3处理较高。N1最终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与皮棉产量均高于N2,各指标依次高出5.6%、11.32%、7.68%。同一施氮水平下,F3剂量能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减氮调控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新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新春31号和新春6号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所施用的氮肥用量:0 kg/hm2(N0,不施氮)、225 kg/hm2(N1)、250kg/hm2(N2)、275 kg/hm2(N3)、300 kg/hm2(N4),5个不同施氮量,N4为常规施氮处理。【结果】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2个品种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且趋势都是先增后减;SPAD值发生的变化也为先升高后降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先增后降,而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增,与PnTrGs的趋势相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开花期均出现最大值且变化趋势都先增后减;2个品种小麦的产量变化趋势先增后减,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趋势,但千粒重却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新春31号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新春6号在N2处理下产量最高;经通径分析,产量三因素中穗数、穗粒数对产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结论】 新春31号的最佳施氮量为275 kg/hm2,新春6号的最佳施氮量为2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氮素运筹方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施氮时期及比例,为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和宁2038为材料,采用小区栽培试验开展研究。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04.5 kg/hm2)、N2(207.0 kg/hm2)和N3(310.5 kg/hm2),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1 (100%基肥)、R2 (60%基肥+40%拔节肥)、(R3 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4 (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两品种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N3R4处理最大,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新春6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N3R4处理最大,宁2038以N3R3处理最大。在施氮量相同时,R3处理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最大;在施氮时期及比例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以N3最高,但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施氮量为310.5 kg/hm2、施氮时期及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4∶4∶2和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2∶4∶2∶2时,两品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新春6号达1.21~1.26 g/株(折合产量8 511.78~8 930.72 kg/hm2),宁2038达1.09~1.12 g/株(折合产量8 190.62~8 362.59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1)、210(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肥源单一、氮素利用率低及小麦品质差的问题,探究适宜的绿肥与减量配施氮肥的栽培技术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和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2021年在甘肃武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区设单作小麦(W)和麦后复种豆科绿肥(W-G)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种施氮水平:农户传统施氮100%N肥(180 kg·hm-2,N4)、传统施氮的85%N肥(N3)、传统施氮的70%N肥(N2)、传统施氮的55%N肥(N1)及不施氮肥(N0)。【结果】麦后复种绿肥结合施氮85%(W-G-N3)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W-G-N3较单作小麦模式下施氮85%(W-N3)和传统施氮(W-N4)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6.7%—18.4%和13.6%—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