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验证机插稻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2016年在湖州市吴兴区和南浔区两地进行了机插稻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大田示范。结果表明,集成的两套机插稻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均具有除草效果好、安全高效、省工省本、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对环境友好、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等优势,且水稻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但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状况。传统除虫方式是在水稻上喷洒农药,虽然能够达到有效除虫的效果,但农药会附着在水稻上,给人们的食用带来危害。基于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水稻种植中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方向与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节本增效防控技术,是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和农田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积极推行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本文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防控目标、防控重点、技术路径、非化学防治技术、合理用药等方面对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作物的病虫害天敌越来越多,农作物用药量也越来越多,农产品药害越来越重,要减轻农产品药害,就要强调"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要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主攻重大病害和重要虫害,培育稻田生态系统的控害能力,优先使用抗(耐)病虫品种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强化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用药,禁止使用含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绿色防控要与药物防治相结合,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米产品的安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中,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该文阐述了东至县保护和利用天敌的主要做法,通过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天敌的保护与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运用,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大大减少,天敌的数量显著增加,天敌控害作用日益增强,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为目前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控制质量十分关键,且需满足检测标准。利用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改善水稻农药残留现状。本文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理念进行探讨,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的水稻种植方法,如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从而明确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产生的成效,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并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对邳州市水稻病虫草害发生概况和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稻田养鸭、生物农药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实例着重分析了绿色防控的效果和效益情况,以期为农药减量控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重大病虫为主攻对象,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做好害虫主害代和病害流行关键期的防控,主推绿色防控技术,注重合理用药,推进专业化防治,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食品,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重大灾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水稻病害网络系统进行建立,针对水稻实施相应的监测工作,并采用生物药剂对水稻重大病害进行防治,既能够对水稻病害进行有效解决,又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本文中,将主要对水稻重大病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9 年肥东县水稻示范区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统防统治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在水稻上使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的综合防治对虫害的防效较好,可为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示范区应用健身栽培、种植诱虫香根草、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疏航 《河南农业》2023,(14):7-9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产量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但在水稻种植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各类水稻病虫害的出现,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水稻种植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优势,具体介绍了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农业、生物、物理和生态调控等防控技术要点,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推广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农业种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浙北单季稻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面积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稻田生态环境脆弱,病虫害再猖獗现象时有发生。2017年在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的实践,结果表明,集成应用以生态调控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了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种群和危害水平,绿色防控区较农户自防区平均减少农药使用量46.1%,每667 m2经济效益平均增加151.8元。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可构建生态景观,打造美丽田园,让人切身感受到田园风光、农业魅力。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面甸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30hm2,为了保障水稻能够高质量的产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了整个过程中能够贯穿水稻种植的绿色防控理念,认真落实到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中,文章从水稻常见的病虫害出发,阐述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通过生物、物理、科学用药技术等来促进水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在病虫害防控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水稻病虫害防控成效,也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稻农业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以此促进水稻种植质量的提升,同时实现我国水稻农作物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防控示范技术,对其进行严格的推广,创建合理的管理体系,提升水稻种植工作产量与质量,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全面优化水稻种植管理工作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提升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控力度,有助于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高毒农药的应用,不仅不利于提升水稻的质量,还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鉴于此,本文以绥化地区为例,对农业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绿色防控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与人们的饮食及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部分。我国对水稻的需求较大,因此水稻种植规模也十分庞大。病虫害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若没有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则会直接影响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基于此,本文就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实践与探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