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双低甘蓝型油菜株型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的株型结构分析表明,扬油 4号和宁杂1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高,是优势型油菜品种;史力丰虽然干物质积累量不高,但收获指数高,是经济型油菜品种。 3个高产品种均有较好的结角层构型,其中扬油4号的结角层是典型的“华盖式”结构。对结角层分层研究发现,一般经济产量主要集中第3~6层,其中第4~ 5层角果质量最高。对一次分枝分析表明,各品种均以前5个分枝经济产量较高。因此在育种中应加强中部结角层和前5个一次分枝经济性状的选择 ,同时还应注意高光效结角层构型的选择,以提高整体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结角高度与荚层厚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果是油菜重要的光合作用和种子存储器官,对油菜产量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以412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芸薹属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对其基因型分析,并对油菜结角高度和角果层厚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显著关联的SNP,其中重庆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个和4个SNP与结角高度和结角层厚度显著关联,单个SNP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61%~5.69%和5.94%~6.31%。云南环境下分别检测到5个和1个显著关联的SNP,单个标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2.66%~13.97%和22.43%。对2个环境的结角高度差和结角层厚度差共检测到3个和1个与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它们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7.33%~20.32%和29.05%。其中,环境间结角厚度差的关联SNP与重庆环境结角层厚度的1个显著关联SNP位于同一LD区间。各显著关联标记LD区段的多个基因调节植物细胞组织发生、花分生组织发育、角果数目和多器官发育,如NSN1、TPST和SAC1等,它们可能通过上述功能影响油菜花序或角果的生长发育,导致结角高度或结角层厚度差异。本研究发掘的这些位点和候选基因可作为影响油菜结角高度和角果层厚度的重要候选区域和基因,为揭示油菜结角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油菜高产形态特征为指标,强化全程调控技术,即在培育油菜大壮苗的基础上,强化以稀植、冬壮、春发为核心目标的全程调控,协调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扩大结角层,充分挖掘二次分枝的增产潜力,最大化地增加单位面积角数,从而实现油菜单产3750~4500kg/hm2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油菜高产形态特征为指标,强化全程调控技术,即在培育油菜大壮苗的基础上,强化以稀植、冬壮、春发为核心目标的全程调控,协调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拉长结角层,充分挖掘2次分枝的增产潜力,最大化地增加单位面积角数,从而实现油菜单产250-300kg/667m^2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移栽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晚茬油菜应用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油菜栽后早长早发,油菜生长速度加快,生育进程提前,有效分枝和结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关键栽培技术为精细整地覆膜,适当降低密度发,改革肥料运筹方法,合理化控。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小勇  周敏  王涛  张兰  周广生  蒯婕 《作物学报》2018,44(2):278-287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 茎秆倒伏和角果开裂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密度对油菜机械化关键性状的影响, 以中双11、华油杂9号为材料, 设置4个密度(15万株 hm-2、30万株 hm-2、45万株 hm-2和60万株 hm-2), 测定产量构成、倒伏指数及抗裂角指数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1)不同密度下, 群体有效角果数, 每角粒数差异显著, 2个品种产量均在45万株 hm-2时最大; (2)随密度增加, 油菜根颈粗变细, 茎秆倒伏指数增加, 增加了倒伏风险; 在低密度(15万株 hm-2和30万株 hm-2)下, 茎秆临近冠层部位最易倒伏, 在高密度(45万株 hm-2和60万株 hm-2)下, 茎秆中部及中部偏上部位倒伏指数较大, 即与低密度相比, 高密度油菜茎秆倒伏发生部位降低; (3)分枝抗裂角指数均小于主茎抗裂角指数, 且随分枝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品种油菜主茎抗裂角指数对密度响应存在差异: 中双11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 在15万株hm-2下最大, 华油杂9号则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 在30万株 hm-2下最大。角果发育初期至成熟期含水量下降速率与抗裂角指数极显著负相关, 且相关系数最大, 表明该指标是密度影响抗裂角指数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了1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每个品种(系)设15万、30万、45万、60万和75万株/hm2等5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群体高产的最佳密度在30万~60万株/hm2。采用灰色关联梯度分析方法就油菜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其重要性表现为: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分枝角果数>株高>每角粒数>分枝子拉千拉重>单角果子粒重>一次分枝高度>单位面积花序数>分枝单株产量>密度>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子拉千粒重>主花序单株产量。对高产群体中的角果数、每角拉数及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每角拉数分别与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但与主花序单株产量和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拉重均与主花序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油菜群体获得高产主要依靠较多的分枝数和角果数,同时兼靠单角果子粒重。研究结果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可减少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多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甘蓝型油菜21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不同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长度>角果籽粒密度>千粒重>始角高度>株高>花期生长天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苗期生长天数>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总数>分枝部位高度>结角密度>分支角度>角果表面积>角果长度。在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改良和选育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与单株籽粒重关联密切且表现稳定的农艺性状,如主花序性状因子(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产量三因素构成因子(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植株形态因子(一次有效分枝长度、二次有效分枝长度、始角高度、株高)、生育阶段因子(苗期、花期、生育期)。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栽培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栽培密度是决定轻简化栽培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滇早油16号、花油8号、黄矮早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高密度处理(30万、36万、42万、48万、54万株·hm^-2),研究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及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万株·hm-2高密度下,油菜获得较高群体籽粒产量最高,栽培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油菜的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而对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的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一次分枝数、千粒重和株高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油菜的实际产量与千粒重和株高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油菜以高产育种为目标应重点选育株高和千粒重较为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成龄‘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处理A)、隔株间伐(处理B)、行内隔3去1间伐(处理C)3种处理和对照(CK),研究它们对果树群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间伐处理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叶丛枝、短枝和长枝比例增加,徒长枝比例减小;3个处理的每公顷的总枝量、树冠覆盖率开始时下降明显,以后逐年恢复;处理A的行间交接率明显下降,而处理B的株间交接率下降明显;各处理的叶面积系数降低,叶片变大,百叶厚度增加;果园的通透条件明显改善。间伐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如单果重、色泽、着色面积、优质果率均明显的好于对照;果实的内在品质如含糖量增加、滴定酸含量下降、硬度增大,果实的风味和质地等也都优于对照。试验得出结论,适宜的间伐方式可从根本上改善苹果郁闭园的群体结构,提高果实品质,各间伐处理的综合效果以处理B最佳,处理A次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龙安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测定12年生龙安柚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色泽、果实硬度和内在品质等,进行果实色泽与内在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施肥处理对龙安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在龙安柚生产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17年,T1、T2和T3单株产量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60.10%、19.11%、46.17%,而T4比2016年降低了30.38%。T2单株产量2年均最高(95.40、113.63 kg/株)。说明施肥处理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T2效果显著。(2)施肥处理对果皮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果肉色泽。各施肥处理的果肉颜色为橙红色,其中T2的颜色较其他深,而CK的果肉颜色为黄绿色。(3)施肥显著影响了龙安柚果实的果皮、囊瓣、果肉硬度,其中T2上、下层果实硬度均较大。(4)内在品质转化糖、总糖、糖酸比、Vc含量均是T2上层果实中最高,T3中可溶性固形物(13.07%、13.07%)、固酸比是最高的,且两者中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说明T2、T3有利于改善果实内在品质。(5)根据果实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色泽各指标均与果肉糖含量关系密切,说明果肉糖含量可能影响了果实色泽。  相似文献   

13.
对3年生油桃‘沪油018’开心形树冠的果实着生情况、着色情况、裂果情况和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把冠层分为向阳面和背阴面各12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桃冠层向阳面果实数和产量比背阴面多74.9%和68.2%,冠层垂直方向以上、中部结果为主,冠层水平方向以中部结果为主。背阴面的发病率较高,裂果指数和病情指数比向阳面分别增加24.7%和80.1%。冠层垂直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均以树冠顶部最高,冠层水平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裂果指数和发病率均以外部最高。果实离地高度与病害度呈显著负相关,距中距离与裂果度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着色度、裂果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裂果度与病害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浙东沿海地区种植油桃‘沪油018’应注意改良树体结构、合理疏花疏果、加强夏季修剪和及时防治疮痂病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树体流胶程度与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相关性,筛选客观的评价指标,以期为桃树体流胶的防控提供量化依据。[方法]设置以下流胶程度:Ⅰ级:一级枝、二级枝或三级枝上有散生流胶点或1-2个较大流胶块(流胶直径<3cm);Ⅲ级:一级枝、二级枝和三级枝合计支数1/4以下的枝条有连片流胶,无法区分各流胶点;V级:一级枝、二级枝和三级枝合计支数1/4-1/2的枝条有连片流胶,无法区分各流胶点;Ⅶ级:一级枝、二级枝和三级枝合计枝数1/2-3/4的枝条有连片流胶,无法区分各流胶点。研究树体流胶对果实采收品质及贮藏品质(果肉组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腐烂率等)的影响,并以采后腐烂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果肉组织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与采后腐烂率的相关性,筛选客观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结果]采收时,树体流胶对果实硬度无显著性影响,流胶程度高的树体(Ⅴ-Ⅶ)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色泽;冷藏期间,发病程度高的树体(Ⅲ- Ⅶ果实腐烂率显著(P<0.05)>发病程度为Ⅰ>对照果实。树体流胶对果实果肉组织硬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流胶病树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发病程度无线性关系。对照和流胶程度为Ⅴ级的树体果实采后腐烂率与果肉组织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92和0.848(P<0.05)。对照树体果实采后腐烂率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为0.93,流胶程度为Ⅴ级的树体果实采后腐烂率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R值为0.76。[结论]Ⅴ级为桃树体流胶病的关键点,显著影响了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腐烂率结合果实果肉组织硬度和可滴定酸可作为果实耐贮性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枣树小冠疏层形空间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结构特点、各冠层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状况,为枣树造形提供理论支撑,以‘鲁枣2号’枣为试材,研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个体结构、生长特性、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小冠疏层形中间冠层为产量主要分布层,枣果数与枣吊数最多,但是果枝比较其他2个冠层要低,下层平均单果重最大,上层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枣吊长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下层高。因此,在对枣树小冠疏层形进行整形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树冠上层的营养生长,适当控制中间冠层侧枝长度,缩放下部冠层侧枝,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侯剑 《种子》2004,23(3):36-38
在油菜制种区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制种田花期进行田间小气候记载和70块制种田进行结实情况考查,并对历年500余公顷的制种田的实际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度制种田母本结实情况和产量存在着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制种区,油菜初花晚,花期内气温较高且变化相对稳定,母本平均有效角率、角粒数和结实系数较高,实收产量也相对较高.海拔在700m以上比海拔500m左右的制种油菜结实系数要高2%~3%,产量高出5kg/667m2左右.因此,在选择制种隔离区时,最好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制种.  相似文献   

18.
裂果性不同的枣品种果皮及果肉发育特点观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辛艳伟  集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53-253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19.
佛手瓜果脯真空渗糖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真空渗糖生产工艺加工低糖佛手果脯,对其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定分数为指标,得出真空渗糖浓度、时间、温度以及渗糖真空度对佛手瓜果脯褐变程度均有较显著影响的结论。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真空度>温度>浓度>时间;最佳的组合为:真空渗糖质量分数为70%,渗糖温度为90℃,渗糖时间为2.5h,渗糖真空度为0.07MPa。  相似文献   

20.
了解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下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提供理论参考。对几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树体结构、果园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园群体结构及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不同栽植密度8个群体结构指标可简化为树高、冠高、冠幅及新梢长度4个指标,可反映不同栽植密度果园群体结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的8个成分中,单果重、果形指数、色调角、可溶性固形物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随着密度的减小,果园群体综合得分越低;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较高;2.5 m×7.0 m果实品质较差,产量高。综合评价可知,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群体结构合理,为较适宜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