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和柳毒蛾(L. salicis L.)是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有效治理该害虫,我们从1984—1987年对杨、柳毒蛾为害杨树的经济阈值,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人工模拟摘叶、接虫试验及实际为害损失结果指出,不同林分被害经济阈值不同,存未郁闭林中,胸径年生长量1.5cm以下及2cm以上的人工林,失叶量分别为30%和15%达到为害的经济阈值。在郁闭林分中失叶量25%达到经济阈值。通过饲养了解,平均每头杨毒蛾幼虫一生食叶量为5.3g,柳毒蛾为4.5g。然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林分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茶叶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茶叶上发生危害的茸毒蛾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进行了报道.云南茶园内常见的6个茸毒蛾种类,以茶茸毒蛾、皱茸毒蛾和蔚茸毒蛾危害为主.茶茸毒蛾在茶园中1年发生4~5个世代;生长时期完成1个世代需要61.2~71.5d;越冬代长达146.8d.茸毒蛾的综合防治,充分利用茶叶——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的生态调控作用,发展生物制剂、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等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或者不用化学农药,建立可持继发展的害虫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17种寄生性天敌,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室内饲养可繁殖4~5代,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其中,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寄生率高达36%~50%)、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3~4代,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茧姬蜂的重寄生昆虫.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舞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 ,其中 ,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 (寄生率高达 36 %~ 5 0 % )、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 3~ 4代 ,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 .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 .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 ,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研究了不同诱导方法对舞毒蛾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存活率、蛹质量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不同诱导处理的落叶松后,其幼虫体质量显著下降,存活率降低,蛹质量减轻,产卵量减少.不同诱导因子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取食舞毒蛾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各项生长指标,低于取食落叶松毛虫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喷施茉莉酸甲酯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最大,4龄后幼虫体质量、蛹质量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的幼虫.说明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能诱导落叶松的防御反应,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效果最好.因此,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能够有效诱导落叶松产生抗性,可以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刚竹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4-1964,1966
刚竹毒蛾是安徽省南方毛竹产区近年新发生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危害竹叶,大发生时造成全林枯死.介绍了刚竹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茶毒蛾危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油茶毒蛾危害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00,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建议加强油茶产区虫情的监测,防止人为传播.提出对油茶毒蛾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芦毒蛾是危害荻的主要害虫之一。1991和1993年在沅江市万子硝苇场进行罩笼接虫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虫口密度对荻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根据产量损失率的测定,确定了芦毒蛾的经济受害允许损失水平为5.75%;由此得出洞庭湖区第一代芦毒蛾的防治指标为:每株荻4.3头芦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9.
刚竹毒蛾生活习性及其大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刚竹毒蛾在庆元la发生3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气候条件对刚竹毒蛾周期性大发生起主要制约作用。倒春寒可使越冬代死亡率达80.0%以上;大暴雨对刚竹毒蛾有大量的机械杀伤作用;9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而10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且气温变化平稳,刚竹毒蛾就有可能大暴发。  相似文献   

10.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自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03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食叶性害虫抗性的自然鉴定,发掘出对本地大豆食叶性害虫表现抗性的资源7份,主要抗豆芫菁的5份,主要抗大豆毒蛾的5份。其中大多数资源的抗性水平高于已鉴定的4个食叶性害虫抗源赶江南×泰兴黑豆选系、丰平黑豆、吴江青豆3、通山薄皮黄豆甲等。一些抗性资源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抗虫育种的首选亲本。同时发掘出对本地大豆食叶性害虫表现感性的大豆资源6份,与抗性资源一起可用于抗虫机制与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海南澳毒蛾属Orvasca Walker一新种,即异色澳毒蛾O.heterocolor sp.nov..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后翅基半部浅灰色,端半部淡黄色;抱器瓣深分叉,背侧一壁宽大,长方形,腹侧一壁相当小,三角形;阳茎直,近端部凹陷;阳茎端膜膨大,密被微刺.提供了成虫和雄性生殖器图片.  相似文献   

12.
正柳树、榉树、榆树、茶树、柿树、海棠、月季、蔷薇、山楂、桂花、荷花、樱花、紫藤、溲疏、千屈菜、芦苇、荻草等等的花木一直被大量的地应用于园林绿化项目上,但近年来却常见其受到一种害虫——肾毒蛾的侵害。肾毒蛾,别称豆毒蛾、大豆毒蛾、肾纹毒蛾、飞机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肾毒蛾属。在江苏,其一年会发生3代。肾毒蛾是以低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的树冠中下部叶片背面,或者是在枝干上,其他的杂草、枯叶中,或者是地表下进行越冬的。通常待  相似文献   

13.
芦毒蛾是危害荻的主要害虫之一.1991和1993年在沅江市万子湖苇场进行罩笼接虫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虫口密度对荻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根据产量损失率的测定,确定了芦毒蛾的经济受害允许损失水平为5.75%;由此得出洞庭湖区第一代芦毒蛾的防治指标为:每株荻4.3头芦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毒蛾又名秋千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我国分布普遍,主要分布北纬20^o~58^o。该虫食性很广,寄主植物多达500多种。2006年舞毒蛾在双鸭山农场大发生,1.33万hm。林地均有发生,向阳、松岭、西瓮三大施业区的次生林、人工林及各作业区、作业站的阔叶树零星地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角斑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张宪颖,史连春(河北省邯郸职业高中,邯郸056000)(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园艺系,昌黎066600)角斑古毒蛾OrgyiagonostigmaLinnaeus,,又名杨白纹毒蛾、赤纹毒蛾、囊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在我国东北、华...  相似文献   

16.
木毒蛾是厦门同安地区龙眼树的最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3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主要为害期,以卵越夏和越冬.在厦门同安,幼虫期31天,预蛹期1天,蛹期9.5天,成虫寿命5天,卵期300多天.木毒蛾的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阶段,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对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雪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治雪毒蛾,具水平传递和垂直传递特性,用量少,效果好,防效持久,可控制3年不成灾.于病毒液中加入微量DDVP,可提高雪毒蛾对病毒的感受性10培,防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红卫  何孝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32-6032
[目的]筛选较为理想的防治荒漠、半荒漠化草地类型唐古特白刺上的古毒蛾的药剂。[方法]以2.0%阿维菌素、类产碱和草毒蛾为供试药品,每个药品分别设300和375ml/hm^2两个处理,研究不同药刺对古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2.0%阿维菌素、类产碱和草毒蛾防治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唐古特白刺上发生的古毒蛾,在300、375ml/拼的剂量下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5.23%、95.94%和90.43%,98.00%、99.04%和90.81%,且类产碱、草毒蛾剂量以300ml/hm^2为宜,2.0%阿维菌素剂量以375ml/hm^2为宜。[结论]这3种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荒漠、半荒漠化草地类型唐古特白刺上的古毒蛾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1983—1986年应用舞毒蛾光学活性性信息素及其光学异构体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7R,8S)-disparlure]是舞毒蛾天然性信息素,诱蛾效果非常显著,而其它光学异构体基本无效。舞毒蛾性信息素不仅对舞毒蛾具有活性高,而且对松针毒蛾也具有活性。使用舞毒蛾性信息素作为测报工具,不仅可以监测舞毒蛾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监测松针毒蛾的发生。性信息素监测虫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精确度高,方法简便易行。在低虫口地区,使用粘胶诱捕器进行大量诱捕法是成功的,连绩使用诱捕法即可有效的控制舞毒蛾的危害和蔓延,抑制其猖獗暴发的周期。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可先用杀虫剂压低虫口密度,再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控制,使性信息素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害虫天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舞毒蛾性信息素的应用,为该虫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将成为综合治理舞毒蛾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0.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舞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