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场建于1989年,主要饲养绵羊,3年累计饲养绵羊791只。其中,1989年饲养207只,当年发生“胆汁缺乏症”的病羊5只,发病率为2.42%,致死率为100%;1990年饲养296只,发生本病的羊6只,发病率为2.03%,治愈3只,病死3只;1991年饲养288只,发生本病的羊5只,发病率为1.74%,  相似文献   

2.
<正> 饲养种母火鸡 舖厚垫料饲养种母火鸡的标准是:大型火鸡饲养的密度为1m~2的面积饲养一只半,中型火鸡饲养二只,小型火鸡饲养两只半;而公火鸡的饲养密度为1m~2只养一只。饲养一只成年母火鸡消耗垫料30公斤。垫料应是干燥的,经过消毒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2 d的黄羽肉鸡14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鸡。试验处理中不同的饲养密度分别为8、10、12、14和16只/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8、10只/m~2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热休克蛋白70水平显著低于饲养密度为14只/m~2组(P 0.05),其中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最高(P 0.05)。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T-AOC和SOD活力最低(P 0.05),而饲养密度为10和12只/m~2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和16只/m~2(P 0.05)。饲养密度为8只/m~2组T-AOC活力显著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10只/m~2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肝脏SOD活性最高(P 0.05)。随着饲养密度从8~10只/m~2增加到16只/m~2,白细胞介绍-4(IL-4)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与饲养密度为8、10和12只/m~2组相比,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IL-1β浓度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肉鸡饲养密度达到8或10只/m~2时可以防止对肉鸡生长和免疫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11日至6月17日期间我们先后在洞泾、叶榭、仓桥、张泽四个镇的四家饲养户的5100只肉鹅进行了成本测算。结果表明前一段时间所饲养肉鹅经济效益较去年好一些,四户中有三户盈利、一户亏损。四户肉鹅共上市4607只,上市总体重为11468公斤,平均只重2.5公斤,平均饲养天数为68.8天,只均成本(人工、房屋拆旧不计)为18.23元,只均出售收入为19.91元,只均盈余1.53元。 一.经过对上一阶段饲养成本测算,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我区肉鹅生产的不少问题: 1.饲养周期过长。 由于肉鹅在8周龄以内生长速度较快,从9周龄开始因为处于羽毛和生殖器官发育阶段,所以只长羽毛不长肉,一周仅长肉25-30克左右,四家饲养户中最长饲养天数76天,其经济效益也最差,只均亏损3.17元;最短为63天,平均为68.8天,因此饲养周期过长将直接增加成本。 2.饲养群体过大。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饲养群体的大小同经济效益呈负相关,四户平均饲养只数1275只,最多是1980只,最少的300只,后者只均创利5.90元。由于群体过大,青料又跟不上,精料用得多,饲养管理差,个体发育差异较大,总成本高,经济效益也就差,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肉鹅群体大小要适中。 3.成活率较低,上市体重较小。 四个饲养户肉鹅平均成活率为91.1%,由于苗鹅价格为5.00元,因此成活率太低也  相似文献   

5.
去年秋天,我市一些乡镇的养羊户反映,他们饲养的绵羊突然死亡、消瘦,剖检后发现肝脏坏死,当地人称“烂肝病”。其中有一户饲养绵羊150只,死亡21只,死亡率为14.0%;另一户饲养81只,死亡24只,死亡率为29.6%。  相似文献   

6.
某鸡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狄高种鸡4672只,其中母鸡3994只,公鸡678只。采用开放式半棚饲养法,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4只,并有相当舍面三分之一的水泥地面运动场。该种鸡群饲养15个月后全部淘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8.
两户园地     
<正> 我家是从一九八一年冬季开始饲养水貂的。第一年饲养3只种母貂,产仔24只,成活22只;第二年饲养4只种母貂,产仔30只,成活27只;第三年饲养6只种母貂,产仔43只,成活26只  相似文献   

9.
1989年5月,我场黑熊分场饲养的73只黑熊中,有5只2~3岁龄熊表现起立困难,运动强拘,强迫运动时,偶有叫声。起初认为是风湿症,后经进一步临床观察确诊为骨软症。现将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熊患病前自然概况五只熊在发病前同其它67只熊一起饲养在铁笼中,舍内所用铁笼大小不一,最大笼内饲养7只,最小笼内饲养1只,饲养方法及饲料配方各熊相同。  相似文献   

10.
北京鸭肥育期精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肉鸭肥育期的饲养密度与饲养环境 在肉鸭肥育期(6~7周龄),肉鸭的体重将迅速增加。肉鸭舍内适宜饲养密度应从5.5只/牛方米减少到4.0只/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适宜密度为3.5只/平方米。肉鸭应分群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