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种鹅免疫程序1~3日龄: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或抗体1~1.5ml)皮下注射。7日龄:副粘病毒灭活苗皮下注射0.25ml(无此病流行地区可免除)。4周龄:鹅巴氏杆菌蜂胶复合佐剂灭活苗皮下注射1ml。27周  相似文献   

2.
选取15窝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初生仔猪 ,按14、21、28、35日龄断奶和不断奶随机分为5组(14E、21E、28E、35E、C) ,每组3窝 ,研究断奶及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外周血Et玫瑰花环形成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哺乳仔猪外周血Et玫瑰花环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LTT(PHA、LPS刺激原)随日龄增长呈线性加大的趋势(P<0.05) ;断奶应激均使Et、LTT(PHA)、LTT(LPS)降低(P<0.05)。断奶越早 ,断奶后血液LTT(PHA/LPS)下降的幅度越大 ,恢复与哺乳猪相同水平的时间越长 ,其中14日龄断奶后1~3周 ,21、28日龄断奶后1周LTT(PH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4日龄断奶后1~4周 ,21日龄断奶后1~3周 ,28日龄断奶后1~2周 ,35日龄断奶后1周LTT(LP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 (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 ,简称牛病毒性腹泻( BVD)或牛粘膜病 ( BMD) ,是由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 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1 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 95 3年 Ramsey和 Chiver发现粘膜病。 1 961年 Gillespie等研究证明 ,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 [1] ,1 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将其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BVD/MD呈世界性分布 ,在许…  相似文献   

4.
奶牛和猪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习惯上简称为牛病毒性腹泻(BVD)。以腹泻、消瘦和消化道(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粘膜的充出血、水肿和糜烂为主要特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而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的分泌物、排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在于比较DL-蛋氨酸(DL-Met)与液态2-羟基4-丁酸DL-蛋氨酸(MHA-FA)在肉用鸡(300只)中的生物利用效果。实验鸡随机分成30组,每组10只。采用3种日粮处理:1.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日粮组为对照组;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DL-蛋氨酸;3.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液态2-羟基4-丁酸DL-蛋氨酸(LiquidDL-methionineHydroxyAnalogueFreeAcid,DL-MHA-FA),DL-蛋氨酸的量为2组中的1.54倍。每种日粮随机饲喂10个重复组。在前3周,2组(DL-Met)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次是3组(MHA-FA)。在整个实验周期(0~6周)中,2组和3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0~3周间,2组和3组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提高(P<0.01)。而在整个试验期,处理间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2组或者3组的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腹部脂肪比实验组多(P<0.01)。3组的胸肌重高于2组和对照组(P<0.05)。MHA-FA组对于DL-Met组在0~3周,3~6周,0~6周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62.11%,64.82%,63.88%;饲料利用率分别为62.98%,67.73%,64.01%。而在6周龄的胴体重,腹部脂肪的减少,胸肌的减少和胸肌的增重分别为65.85%,71.40%,67.94%。  相似文献   

6.
商品肉兔(70日龄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商品肉兔(70日龄以上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60~65日龄繁殖母兔(每年2次定期免疫)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相似文献   

7.
选15窝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初生仔猪,按14、21、28、35日龄断奶和不断奶随机分为5组,每组3窝。研究仔猪主动免疫功能的发育及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主动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哺乳仔猪外周血Et玫瑰花环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LTT)随日龄增长而呈线性加大的趋势(P<0.05);断奶应激均使Et、LTT(PHA)、LTT(LPS)降低(P<0.05)。断奶日龄越早,断奶后血液LTT(PHA、LPS)下降的幅度越大,其中14日龄断奶后1~3周、21、28日龄断奶后1周LTT(PH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日龄断奶后1~4周、21日龄断奶后1~3周、28日龄断奶后1~2周、35日龄断奶后1周LTT(LP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组特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AV)有3个名称:鸭肝炎病毒、鸭星状病毒(DAstV)、鸭甲肝病毒。DHAV基因组的3个显著特点是:3′端(314~336nt)是小RNA病毒科中最长的;5′端内的结构元件有特点;2A由结构上不相关的蛋白组成,口蹄疫病毒样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由妊娠后期(产前2~3周)转变为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为围产期。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妊娠毒血症和肥胖综合征)、胎衣不下等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病,多发于日产奶超过30kg的高产牛。  相似文献   

10.
肉仔鸡铜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肉仔鸡对铜的需要量,进行了此试验。试验采用三重复二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性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肉仔鸡对铜的需要量。试验用1日龄AA肉仔鸡396只,公母各半,按体重等级随机分组,每组11只,共36组。采用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试验期共8周,分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日粮中铜(mg/kg)、代谢能(MJ/kg)、粗蛋白质(%)的含量如下:1~2周,4.57、13.08、20.41;3~6用,4.29、13.25、19004;7~8周,3.99、13.42、17.57。以硫酸铜为外加铜源,补铜水平分别为0.2、4、6、8mg/kg。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最洼生产性能反应组,公、母肉仔鸡3个生长发育阶段对铜的需要量分别为(mg/kg,以日粮含铜浓度表示,下同):8.57和8.57,8.29和8.29,5.99和11.99;以组织铜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3个生长发育阶段公、母肉仔鸡日粮铜的适宜量分别为(mg/kg),8~9和8~10,8~10和8~10,8~11和9~11;以体铜沉积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的需要量分别为(mg/kg):6.57和8.57,8.29和8.29,11.99和9.99。综合分析各指标得到的数据可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公、母肉仔鸡对铜的需要量基本一致。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铜给量分别为:1~2周,9mg/kg:3~6周,9 mg/kg:7~8周,10mg/kg。  相似文献   

11.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  相似文献   

12.
29日龄肉鸡腹腔接种0.5mL大肠杆菌肉汤悬浮液(O2标准菌株,2.1×109CFU/mL)建立了肉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对其病理指标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感染1h后肉鸡表现出发病症状,10h后发病率100%;试验期间死亡率55%,死亡时间在19~65h,扑杀感染鸡的脏器病变率为心包炎55%、肝周炎85%、气囊炎65%;感染后1~3d,肝脏大肠杆菌阳性率为100%,第7天为80%。感染后1~3d的体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后1~7d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股动脉压极显著低于(P<0.01)对照组,分别平均下降了26.25%、27.72%、27.12%。感染后第7天肉鸡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齐齐哈尔市郊区养鸡业迅速发展,鸡病的发生趋向于复杂化,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其种类多。为了增强养鸡防疫工作的科学性,我们对鸡病毒性传染病之流行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了防治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特作报道。 1 鸡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1.1 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齐齐哈尔郊区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ND)、传染性囊病(IBD)、马立克氏病(MD)、白血病(ALL)、传染性支气管炎(IB)、  相似文献   

14.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osis,MDPVS)又称3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以1~3周龄雏番鸭为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脚软、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症状,其致死率达50%~80%[1].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又称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代长春 《中国家禽》2007,29(9):34-35,3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尤其是3~20日龄的雏鸭发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对麻羽肉鸡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日龄温氏麻鸡母雏240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0只鸡。试验Ⅰ组采用基础日粮+0.0125%黄霉素(4%);试验Ⅱ组采用基础日粮+1.5%乳酸菌制剂饮水;试验Ⅲ组采用基础日粮+1.5%乳酸菌制剂拌料后发酵6h。试验期72d,分为3阶段:前期(1~4周)、中期(5 ̄8周)、后期(9~11周)。结果表明:发酵方式添加乳酸菌组与抗生素组在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比饮水组有所提高,发酵组可显著提高雏鸡盲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其内容物氨的浓度(P<0.05)。  相似文献   

17.
李振 《动物保健》2006,(9):55-55
2005年8月临沂市某养兔场发生了一起肉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一)发病情况2005年8月25日我市某养兔场王某饲养的320余只3~4月龄新西兰肉兔,其中21只突然发病,开始患病兔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从鼻腔中流出粘性分泌物,打喷嚏,体  相似文献   

18.
1.母猪分娩前1周与产后2周,于每吨料中拌入以下药物:(1)80%支原净125克+强力霉素100克(或金霉素300克)。(2)80%支原净125克+磺胺异口恶唑(SIZ)5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100克+碳酸氢钠(小苏打)1千克。  2.乳猪哺乳阶段:(1)于1周龄和3周龄各免疫注射1次气喘病苗(以“瑞倍适”、“迪卡”肌注2毫升较适宜)。(2)饮口服补液盐,补充多种维生素、酸化剂、消化酶制剂。(3)乳猪饮水或开口料中可添加支原净(50~150)×10-6+阿莫西林100×10-6。(4)自2周龄后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10-6+粘杆菌素50×10-6+杆菌肽锌250×10-6。(5)添加80%支原净1…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β-酪啡肽添加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4头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探讨β-CM的适宜添加时间,在3周饲喂期内,和对照组相比,第1周、第2周、第3周,①β-CM能分别提高33.33%(P<0.01)、16.13%(P<0.05)、2.5%(P>0.05)的日增重:②β-CM能分别提高13.73%、6.11%、1.21%的饲料转化率;③β-CM能分别降低41.67%(P<0 05)、6.67%(P>0.05)、0%的腹泻率;④β-CM在仔猪早期断奶后1~2周内的添加,是缓解断奶应激最合理的一种经济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益生素和中草药在乌骨鸡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1日龄泰和乌骨鸡27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抗生素对照组(添加金霉素)、试验一组(添加益生素)、试验二组(添加中草药),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鸡;试验分两个阶段(即0~5周和6~10周),共70天。结果表明:益生素组和中草药组的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及腹泻率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