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降低青杨叶锈病发病率和提高苗木质量,调查研究了叶锈病发病规律和不同扦插密度、药剂防治对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杨叶锈病受扦插密度、地形地貌、降雨量和管理水平的影响,7月下旬~9月上旬为青杨叶锈病发病高峰期,侵染源主要是夏孢子。育苗时降低扦插密度和发病初期及早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不同药剂中,发病初期叶面喷洒29%石硫合剂1000倍液防效最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 58%和0. 10,较对照(CK)不喷洒任何药剂的发病率71. 74%和病情指数0. 56分别降低了92. 22%和82. 1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广安青花椒锈病发生的影响因子,本研究开展了实地观察记录。经统计分析发现,在2.5 m×2.5 m、2.5 m×3.0 m、3.0 m×3.0 m 3种栽培密度下,3.0 m×3.0 m密度下锈病病情指数最低,但与2.5 m×3.0 m密度下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广安青花椒锈病最早发生在4月底,当温度18.71℃、总降雨量30.60 mm时锈病开始发生,9月中旬后病叶大量脱落。在5—9月,病情指数与温度成正相关(R=0.584,P=0.0180.05),病情指数的增长程度与总降雨量变化成正相关(R=0.547,P=0.0350.05)。高温和高总降雨量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广安青花椒锈病发生的影响因子,本研究通过一年的实地观察记录,经统计分析发现,在2.5m×2.5m、2.5m×3.0m、3.0m×3.0m三种栽培密度下,3.0m×3.0m密度的锈病病情指数最低,但与2.5m×3.0m密度下的病情指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广安青花椒锈病最早发生在4月底,当温度大于18.71℃,总降雨量大于30.60mm时锈病开始发生,9月中旬后,病叶大量脱落。在5-9月,病情指数与温度呈正相关(R=0.584,p=0.018<0.05),病情指数的增长程度与总降雨量变化正相关(R=0.547,p=0.035<0.05)。高温和高总降雨量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大蒜锈病近年在陕西关中地区日趋严重。经鉴定病原菌为Puccinia allii(DC)Rudolph,每年4月下旬田间开始形成发病中心,5月中下旬流行。不同播期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黔西北地区大方县达溪镇进行了夏秋反季节甘蓝霜霉病发生危害调查及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均有霜霉病发生,8月上旬开始发病,病情随甘蓝株龄的增加而上升,病情指数1.23~35.31,以9月下旬最高。选用5种农药作防效试验,筛选出2种防治甘蓝霜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防治效果分别达87.44%~85.77%和86.01%~83.37%,适合防治甘蓝霜霉病,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花椒不同品种叶锈病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10个花椒种(品种)的叶锈病(Coleosporium xanthoxyli Diet et Syd.)病情指数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树种均发病严重,发病率为75.10%-99.80%,病情指数22.90-71.20。不同种(或品种)抗病性出现明显的分化,绝大多数品种间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花椒抗锈病选育工作中,应注意花椒种或品种间的抗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时间(季节)流行动态和空间流行动态的系统研究,绘制出时间流行曲线和空间流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及不同菌株在相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性和发展速度有差异,并随着调查时间的延后,病情指数有增加趋势,流行曲线经过升高—平稳的循环过程达到高峰值,8月下旬至9月初各个品种均达到发病高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以中心传播方式进行传播,随着距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大,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病情指数均有降低趋势。不同发病时期每个距离调查点的不同方向病情指数存在差异,距菌源中心较远处,东向比西向发病重,而发病前期和发病中期南向比北向发病重,发病后期距菌源中心近处各个方向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锈病与白粉病在当地种苜蓿上的发生动态,建立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监测两病发生动态.对种苜蓿田进行药剂处理,造成不同病级,分别测产后用一元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并验证.[结果]种苜蓿锈病6月中上旬零星发病,且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至8月中下旬种苜蓿近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高点,接近70.种苜蓿白粉病始发于7月中旬,8月病情进展较快,至种苜蓿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55左右.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为Y=1.671 6 X+1.605 8.[结论]种苜蓿锈病及白粉病发病于结束期与成熟期,且病情进展较快,病情指数较高,对种苜蓿危害较重.苜蓿种子产量损失率与锈病及白粉病两病最终复合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叶片上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发病从5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两个发病高峰期。化学防治的田间试验表明: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防效均可达80%左右。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玉米锈病是一种通过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发病较重的田块减产5%~15%,对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玉米锈病是近几年黄淮海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的一种新病害,我们通过大量田间调查和查阅资料,结合当地生产情况,对玉米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危害损失、发病条件、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采取以抗病育种为核心,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病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气象因子依次为雨量,日照时数,温度。特别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至关重要据此建立了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式。小麦锈病的发生期大多在1-2个月,最早的在12月中,下旬。2-3月份为病害高峰期,4月份为严重危害期,播种期越早发病也越早。病害流行扩展快。目前我省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为条为30,31号,新小种水源类型正在迅速上升,已达20%。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芮城县小麦条锈病13年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决定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感病品种面积占总麦田的比率、4月份温雨系数及5月上旬降雨量。同时组建了该病害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处理对新疆早实核桃温185(Juglans regia L.)枝条抗寒力的影响,从安全越冬的角度初步提出促进抗寒力的栽培措施基本参数,为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年生温185核桃的生长后期水肥控制、修剪调控和生长延缓剂处理共24个田间栽培处理,通过测定和分析各处理的田间冻害指数、一年生枝条-24℃胁迫的相对电导率、枝条组织活力、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6个指标,以此评价不同栽培处理对枝条抗寒力的影响.[结果]田间冻害调查与室内抗寒力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适宜的生长延缓剂处理促进枝条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积累;生长后期浇水对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和束缚水比例影响较大;冬灌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大;生长后期追肥和修剪可调控枝条束缚水/自由水.[结论]使用12 g/株的多效唑、生长季合理修剪、8月中旬和9月中旬浇水2次、8月底追施磷钾肥400 g/株·次、10月中旬冬灌等单项措施,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4年生温185核桃枝条抗寒力.  相似文献   

17.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张炳坤  李瑜  周黎  王萍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0):1893-1899
【目的】研究温湿度对蔡氏胡杨个木虱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为蔡氏胡杨个木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和保护胡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监测蔡氏胡杨个木虱成虫越冬环境中温湿度,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室内模拟胡杨林区小环境研究不同温湿度对蔡氏胡杨个木虱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蔡氏胡杨个木虱入蛰场所的温度在5~15℃区间变化,而入蛰场所的相对湿度在25%~75%变化,5~25℃范围内,蔡氏胡杨个木虱越冬成虫的存活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温度间差异显著;在5℃时,成虫存活时间最长,达150 d(相对湿度25%)和200 d(相对湿度75%),而25℃时,分别为7 d(相对湿度25%)和12 d(相对湿度75%);相对湿度75%条件下成虫存活时间明显高于相对湿度25%条件。温度和湿度对蔡氏胡杨个木虱越冬成虫的存活有明显交互影响作用。【结论】在新疆北部蔡氏胡杨个木虱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陆续羽化,11月中旬以成虫进入越冬场所,主要在胡杨林区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蛰活动。较高温度和缺水环境不利于新疆胡杨林区蔡氏胡杨个木虱越冬成虫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播期与密度对衡阳地区油菜性状及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阳地区半冬性油菜直播的播期以9月底至10月初为宜,过早可能导致早花,延迟至10月中下旬,则生物量降低,产量下降。种植的密度应控制在15.0万~22.5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