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场所。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的各项服务功能,并针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其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居住区的总体规划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住宅建设本身还是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都越来越趋于完善和合理。因此,对居住区绿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居住区环境绿化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铺装、地面覆盖、垂直绿化、复层混交构成、季相变化、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丰富居住区内涵,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  相似文献   

3.
鲍文沁  徐正春  李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32-10634
通过对柳州市居住区绿化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满意度访问,分析了柳州市居住区绿地布局、植物选择与配置和养护管理等绿化现状以及居民对居住区绿化的满意程度,并针对柳州市居住区环境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人性化、生态化和特色化绿化设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强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投身城市建设绿化美化活动,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有效保护和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跨越地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武汉市居住区绿化建设中盲目追求风格不考虑实际环境效果;各类绿地空间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使用人的实际需要,利用率低;小区的植物配置缺乏生态意识。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建筑要结合绿地合理布局、扩大宅旁绿地面积形成生态走廊、满足居民的各项活动要求、植物配置满足生态位的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培义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81-82,84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还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重要的生活境域。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园林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住区园林绿地是整个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水平有重要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区正面临从单一小区模式向多样化模式发展的趋势,这将对居住区园林绿地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居住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加强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研究,改进居住区园林绿地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现代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环境绿化是城市人居环境绿色空问保护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广州市居民的居住区绿化环境满意度访问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广州居住区绿地布置、植物选择与配置以及绿化管理等绿化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居民对环境绿化的满意程度,并针对广州居件区的环境绿化现状,提出了特色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绿化设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住宅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居民对居住环境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植物景观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宁波市青林湾1期住宅小区为例,进行绿化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小区中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在植物配置上进行总体评价,为今后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与后期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绿化是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结合平顶山市探讨了新老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差别、居住区绿化对特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不同功能单元绿化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型、季相与色彩的搭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城市绿化日渐升温,对绿化树种的要求更加精细。彩色苗木走进小区绿化行列之中,红叶石楠(学名:Photinia serrulata)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红叶石楠以其优越的品质倍受国人的睛睐,目前在江浙一带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一遍大好。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软化城市建筑的硬质景观,应该园地制宜,合理采用绿化形式,充分利用各边角裸露地,加强城市的垂直绿化,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承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44-1044,1059
分析了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能够了解目前克拉玛依老城区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扩大克拉玛依城区绿化面积,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采取了现场勘查的方式对小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小区存在诸多问题,即乔木种植密度大、树种单一、乔灌木种植比例不当及乔木与楼房、电线过近等,并通过分析,提出老城区小区绿化的相应改造建议,包括绿化改造设计初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小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乔木、灌木和龙草,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合理进行植物配置,科学搭配草花和宿根花卉,积极努力解决现有人树矛盾及加强小区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阐释我国不同气候带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点,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374个典型村庄调查,通过SPSS 26.0对乡村绿化美化模式同质集群进行聚类分析,基于Python编程语言构建基于自然断点法原理的分类程序对同质集群的主导模式、各气候带主导同质集群进行分析,得到与乡村所属气候带具有相关性的10组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模式的基础模式组成、模式特征及气候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组同质集群中,村庄聚落及周边绿化美化作为主导模式出现的频次高于村庄全域绿化。村庄聚落绿化美化以四旁绿化、居民庭院景观等类型为主,村庄全域绿化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风景林营造、古树名木保护、乡村公园与休闲绿地建设、路旁水旁绿化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原气候地区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在聚落人居环境营造、蓝绿空间保护利用、特色农林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4类功能导向下,全国不同气候带典型村庄的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17.
张玺  蒋玲  陈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80-16483
南京城市绿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成果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自然与文化特色,维持"绿色隧道"的传统特色,体现古城风貌与"最佳人居环境"的绿化举措,是南京绿化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室内垂直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垂直绿化植物改善室内环境的能力。[方法]对绿萝、红钻、银皇后、紫边碧玉、白蝴蝶、红掌6种室内垂直绿化植物进行了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和滞尘效益的定量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垂直绿化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效果显著,不同植物的生态指标效益不同。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释氧效益以绿萝最佳,单位绿化面积日固碳量为5.48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释氧量为3.98 g/(m2·d);降温增湿效益以红钻最佳,单位面积日增湿量为581.34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降温量1 415.85 k J/(m2·d),并可降低温度0.12℃;滞尘效益以红掌最佳,单位面积日滞尘量为0.010 0 g/(m2·d),单位面积年滞尘量3.64 g/(m2·d)。[结论]6种植物单位绿化面积的综合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银皇后、绿萝、红钻、红掌、紫边碧玉、白蝴蝶。垂直绿化的建设不能只追求景观效果而忽略植物的生态价值,应多选择生态效益综合评价较好的植物,以较好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垂直绿化的特点,介绍了一些适宜在住宅小区进行垂直绿化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小区垂直绿化的应用形式,为住宅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