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难点。文章论述了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的分布和植被特点,探讨了其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评述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未来需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恢复生态学理论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应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对几类退化生态系统(湿地,喀斯特,采矿地,荒漠)的恢复和重建进行论述。表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的,恢复生态学理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在此理论指导下。首先排除干扰,再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微环境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盆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促进,本文以广元碗厂沟流域为研究单元,根据盆边山地的区域特点,在坡面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防护林空间配置基础上,以实验法为基础,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西低丘红壤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策略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省低丘红壤5种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及理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西低丘红壤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园地制宜的应用了森林培育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遵循依靠科技,适地适树,充分利用乡土种为主的种质资源,考虑群落结构组成和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原则.总结出自然封育和人工重建是江西低丘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的两种基本途径.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并辅以现代营林的科学技术理论与措施是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失、重建低丘红壤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总结了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特征及退化原因,并针对西部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提出相应的恢复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早期,人工重新构建生态系统成为修复或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工重建在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渐将以人工重建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向自然恢复方式转变。但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复杂性,目前经单一的人工重建或者自然恢复后的生态系统还不能达到最优化程度。该文以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为出发点,对于两种措施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对地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大都市区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人为干扰导致生态系统被肢解,动、植物栖息地破碎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广州地处我国南部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人类的过度开发与破坏,非法贸易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以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构建为目标,合理选择南亚热带特色的物种、林木遗传种质资源,模拟自然顶级群落,满足大都市野生动物救助,特色物种保存,地带性群落示范,生态科普教育与展示等主要功能,实现区域特色的迁地保护与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是我国南方物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样性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绿色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通过对福建省森林旅游区调查、规划、设计和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制订《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开展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研究,为全省范围内各类型森林旅游区(点)的森林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森林旅游资源管理调查和开发利用调查做一些必要的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关键种有所不同,而不同类型的关键种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群落当中。文中阐述了关键种通过种间交互作用、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演替3种途径对群落动态的影响,探讨了关键种的确定方法以及关键种影响群落动态的研究手段,针对关键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热点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福建省宁化县严重退化紫色土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按侵蚀强度由强到弱选取4种生态恢复措施Ⅰ、Ⅱ、Ⅲ、Ⅳ,研究了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紫色土退化生态系统的植物出现43科78属86种,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类型中出现12个.沿恢复梯度,植物的生活型谱逐渐丰富,种子植物属各分布区类型出现的属数趋于增加,各种叶特征所对应的植物属数依次增多.可见,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区系与群落外貌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该紫色土生态系统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趋势面分析,对福建省大田桃源林场引种的25年生的89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的地理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和基于GIS的表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的南部,广西的东部及广东。各种源胸径和材积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在广西中部、南部,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马尾松的高产种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中南部和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这为马尾松种源的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木兰科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载了福建省木兰科植物 6属 ,1 9种 ,1变种 ,其中国家 级重点保护植物 2种 ,国家 级重点保护植物 4种 ;列出了分种检索表 ,并对其天然分布、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大力开发利用该科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热带松树种、种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南亚热带的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引种 5种热带松树的 7a栽培试验表明 :湿地松×加勒比松F1、F2 代生长均优于马尾松、湿地松 ;台库努曼松、马克西姆松与湿地松持平 ,各种源间初显差异。卵果松生长虽好 ,但抗逆能力差 ;墨西哥松基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南亚热带气候区开展金黄熊猫树引种试验,对其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黄熊猫树适应性强、种植容易且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在没有受冻或轻微受冻的情况下,幼树的生长速度与该树种在深圳种植的生长量相当,3 a生即可正常开花结实,且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性、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但耐寒性有限,幼树可耐-1.5℃的低温。因此金黄熊猫树适合在福建南亚热带气候区极端低温不低于-1.5℃、海拔300 m以下的地段种植,但不宜在山谷、低洼等有寒流沉积的地段种植。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南靖县乐土自然保护区白蚁有2科6属10种,且发现了当地有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象白蚁类、印颚白蚁类和歧颚白蚁类,说明乐土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南亚热带和热带北缘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花卉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福建省花卉生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福建省花卉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南酸枣地理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0cm以上,7月份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9%和7.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10和0.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了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带种源为主的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以中亚热带偏北种源为主的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166科519属823种。以突出区域药用植物特色、开展科研科普及利用研究为目的,以收集本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建立了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圃区划为:畲族民间药用植物园,保健药膳i森林野菜)植物园,水生及湿地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种苗繁育与产业示范园,珍稀药用植物观赏带。在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