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华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虾难养,成活率低,排塘严重的现象,困扰着众多的对虾养殖户。有的养殖户谈虾色变,有的积极寻求养殖良法。广东阳江市大沟镇养殖户冯尊罗与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对虾环道式两级高效养虾技术(即本刊2012年12月报道的“塘中塘”养殖模式),并大胆进行了生产尝试,  相似文献   

2.
2010年,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病害肆虐,令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但是珠三角地区却在那场灾难性的病害中“独善其身”。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珠三角地区养殖户今年想大展拳脚之时.对虾病害猝不及防地袭击而来.重演了去年湛江等虾病严重地区的一幕。据《海洋与渔业》记者调查了解。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的对虾养殖受病害所影响。排塘率约高...  相似文献   

3.
吴群凤 《内陆水产》2013,(11):24-25
今年早造虾养殖失利已成定局,下半年整体对虾养殖格局并未好转。据本刊记者调查统计,今年珠三角对虾养殖成功率不到30%。粤西地区排塘率高达70%,广西对虾有60%的死亡率,海南只有40%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以来,对虾养殖发病率高,排塘率岛,饲料价高,养殖风险高!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控制养殖成本,已成为对虾养殖户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江以南,每年4-5月阴雨连绵,光照强度弱。天气不穗定,水温较低,池塘浮游植物难于繁殖,对对虾生长不利,因此每年4-5月对虾特别难养。尤其是去年春季养虾,出现排塘率高,有的养虾塘曾出现4~5次排塘,放苗仍不成功。因此,如何做好梅雨季节对虾养殖疾病的防治,提高养虾成功率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今年广西对虾养殖户在虾价低迷和排塘率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下,热情受到严重打击。北海地区早造虾养殖排塘率6-8成不等,养户大幅降低养殖密度以求安稳。发病死亡快的“跳跳死”成合浦地区排塘主因,钦州地区排塘现象尚且较少,土塘半精养模式占其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虾双季养殖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在原有养虾塘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塘利用率,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1.方法与措施 (1) 苗种的中间培育双季养虾必须具备养成塘和暂养塘,面积比例为5:1,即10亩养成塘,应有2亩暂塘;养殖的品种一般为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早季为东方对虾,晚季为长毛对虾。由于养殖前期塘水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对虾养殖排塘率高企,养殖户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节对虾又称台湾草虾,是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养殖虾类,也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市场售价高,该虾成为海盐县低盐度海水围塘中除南美白对虾外的重要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气候关系,我国有些地区海水养殖池塘仅下半年养1季,池塘闲置率高,且虾塘连年使用,塘底淤泥多,即使年年清塘,也回避不了虾塘富营养化问题,产量长期徘徊在200kg/667m2左右。近年来浙中有些地区养殖塘效仿农业轮作模式,实施“种养结合,虾瓜轮作”新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谓“虾瓜轮作”就是养虾业与种植业轮作经营,循环利用同一口虾塘。  相似文献   

11.
梁康成 《水产科技》1998,(5):9-10,8
高位池养虾是我市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对虾养殖新模式。所谓高位池养虾,就是提高水位养虾,在海水高潮线以上的沙滩建造养殖池开展对虾养殖。其最大特点就是养殖池建在海岸线以上的沙滩上,不论高潮、低潮都能把池内水体排干,因而有别于传统的滩涂围垦挖池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春以来,湛江市池塘养殖对虾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病症,很多池塘对虾在表面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死亡,放养对虾30天内出现死亡的尤其严重;今春以来,形势更加严峻,养殖者早造放养对虾排塘者十居八九,多数虾农反复放养反复排塘,经检测,此病疑为微孢子虫感染引发。湛江市异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摸索试验。逐渐探索了一条以杀灭虫体、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为主要措施,以培育良好水质、提高对虾应激为辅助治疗措施的防治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予以总结,供广大对虾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对虾养殖排塘率高,成功率很低,养殖者感到对虾越来越难养,不少经营者颗粒无收,谈虾色变,甚至连一些经验丰富的养虾高手也感到无所适从,不少养虾者只好改养其他品种。当前对虾难养殖的问题何在?笔者认为客观原因是近海受污染、水质差、种苗弱,疾病多。根据调查研究,要攻克当今对虾难养局面,现提出必须落实的关键技术措施,与同行切磋。一、彻底清污近年来对虾养殖放苗密度越来越大,养殖中过量地投放饲料,大量残余饲料淤积、对虾的排泄物以及生物死亡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30尾/500g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左右,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造成死大虾、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所倡导的生态养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也同样追求高产高效,但这一方式经常导致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因为产量低且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据笔者多年从事养虾技术服务的实践观察,许多人在养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养殖观念,现提出,希望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今年南美白对虾早造虾投苗以来,广西各地虾苗排塘率居高不下,其中铁山港地区排塘率高的甚至高达9成,其它养殖重县、镇也有4-7成不同程度的排塘。  相似文献   

16.
从历年对虾养殖的情况看,每年清明到五一是发病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对虾发病的特点是: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70%以上),死亡率高,大部分发病池以排塘告终。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病害暴发,不仅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广大虾农的生产积极性。改革旧模式,开辟新途径,是对虾养殖业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为寻求对虾养殖高产高效新途径,搞好对虾养殖“二次创业”,我们依据近几年本地区探索的多种对虾养殖模式经验,就胶东半岛地区对虾健康防病养殖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携手澳华集团主办的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2015年年会暨澳华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论坛于4月18日在海口丽华大酒店拉开帷幕.据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秘书长王平介绍,2014年整个海南的养殖成功率比较低,排塘率超5成.病害、水质和微孢子虫病导致的生长缓慢问题较严重,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偷死.各参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对对虾病害防控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9.
OHLES和光合细菌在养虾生产中的使用近年来,对虾人工养殖受到主要的疾病威胁是Vibrio传染病以及病毒性疾病,这二类病原体所引起的虾病已扩散至世界各地,造成了对虾大量死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了一些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在养殖塘里建立起一种微生物平衡,...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海南、广东和广西第一造虾的排塘率超过90%。1993年暴发的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而新一轮的暴发病,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其称为"一激三毒",涉及四大因子,这就是强应激、藻毒、菌毒和病毒。一、"一激三毒"的由来与发展对于"一激三毒"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注意这一问题了,当年湛江第一造虾排塘率高达80%,原因未明。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也出现一个现象,凡倒藻的池塘养殖对虾便会出现红体,且往往很难救治,2009年第一造尤甚,2010年达到巅峰。细心观察者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