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平衡施肥模型与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及其特征参数模型的一般应用表达式,进而建立了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和区域特征参数模型,最后介绍了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和地块施肥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和预测施肥量方法。研究表明: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是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在不考虑土壤有效养分因素情况下的特例;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能够满足地块半定量施肥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获得加工番茄最大产量下的合理施肥量,为加工番茄种植提供施肥模型和施肥量确定方法,采用传统的肥料效应函数法模型和本研究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肥模型2种方法,对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最大产量下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施肥模型下的施肥方案优于传统的肥料效应函数施肥模型方案。由此可见,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施肥模型,在解决土壤养分含量、施肥量、最终产量三者之间复杂非线性关系上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它考虑了土壤养分含量,所得的施肥方案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多年实践,建立了通用施肥模型及其若干应用模式。(1)不进行秸秆还田情况下,当Wj≥Wi时的通用施肥模型表达式为肥料转化率+肥料离土率+肥料培肥率=1;当Wj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对伊犁河谷冬小麦施肥模型进行研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201.6kg/hm2,P2O5=144.9kg/hm2,K2O=24.3kg/hm2,产量可达9213.4kg/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3414”试验建立水稻施肥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测土配方"3414"试验研究水稻施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施肥量和产量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得到回归方程和最佳施肥配方,建立施肥模型,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生产用肥。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化肥的过量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倡精准施肥。本研究利用养分平衡施肥法与计算机Visual Basic语言相结合,编制配方施肥系统。通过作物需肥量参数的计算、土壤供肥量参数的计算、肥料利用率参数的计算、目标产量参数的计算和有效养分含量参数的计算5部分,输入系统计算各肥料施肥量。达到了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提供最科学与最小的施肥量。本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科学的完成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稻区域施肥模型和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89个水稻三要素肥料试验结果的无肥区产量水平,将福建稻田土壤划分成5个肥力等级。取同一肥力等级内的不同试验点的相同处理产量平均值,建立水稻区域施肥模型。依据这些模型,采用边际产量法或产量频率分析法确定各肥力等级的水稻最优施肥量。32个验证试验表明,不同肥力等级的水稻最优施肥量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稻谷405 ̄600kg/hm^2,每公顷净增收352 ̄399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越冬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效应函数模型,用于计算推荐施肥量,为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的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越冬中熟花椰菜品种‘120天’为材料,通过“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单形格子设计,分别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建立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产量、外观成品率和与营养品质有关的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以及阶段施氮肥的产量效应函数模型。在不同地块土壤养分分析基础上,将施肥效应函数模型运用于花椰菜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花椰菜产量、外观成品率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之间回归关系极显著并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寻优得到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2.83、P2O5 89.65、K2O 201.41 kg•hm-2,其最高产量为19 089.25 kg•hm-2,进一步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最高产量下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的较优施氮比例为0.4313﹕0.2427﹕0.3260。寻优得到最高出口成品率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434.20、P2O5 90.11、K2O 213.92 kg•hm-2,其最高成品率为84.95%。通过对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模拟及主效分析,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主要受氮肥含量的影响,施氮量为394.62 kg•hm-2时,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达到极大值。结合施肥模型,在分析土样养分含量基础上,运用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完成30份地块不同生产目标的氮、磷、钾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生产目标和土壤基础肥力不同,施肥模型推荐的最优施肥量均有差异。以追求最高产量下不同地块的施肥推荐为例,氮、磷、钾最大推荐施肥量比最小推荐量分别高7.92%、10.21%和68.39%。【结论】建立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可以对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下的地块进行施肥推荐。  相似文献   

9.
以合川区"3414"田间试验为依据,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对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降维处理,分别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与水稻产量的单因素效应和交互效应.并且通过对该试验区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获得了水稻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三者的配比组合情况,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闫毅  王瑞梅  于海业  陈丽梅  袁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9-8520,8559
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3要素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得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和度较好,预报性较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衡阳烟区烤烟3414肥效试验数据,获得了衡阳烤烟精准施肥的相关技术参数,筛选出了植烟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的最佳数学模型;并依据斯坦福施肥量计算公式W=(U-Ns)/R,结合烟叶目标产量、植烟土壤速效养分测试值及实际施肥纯量等指标,建立了N、P、K施肥用量(Y)同烟叶产量(X_1)和烟田土壤养分含量(X_2)的二元一次回归数学模型;将最适施肥的数学模型及计算过程置入Excel软件和安卓智能手机APP中,构建了烟草推荐施肥专家系统。该系统能简单方便地指导烟户因地制宜地精准施肥,同时通俗易懂、可行性高,适合基层技术人员及农户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井大炜  刘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15-7416
[目的]探讨控释BB肥对西瓜栽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丰乐1号西瓜为试材,设置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料CK,习惯施肥,等量、减量、减氮控释BB肥),探讨了不同肥料施入土壤后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习惯施肥处理的养分在短期内达最大值。在3个控释BB肥处理中,等量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最高 减N增P、K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最高。相对于习惯施肥处理,这3个控释BB肥处理的速效NPK养分均有滞后释放的特性,基本上都在西瓜进入膨大期(施肥后45~60 d)时达到释放高峰,更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结论]控释BB肥的养分释放曲线与西瓜的养分需求曲线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西瓜。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肥料利用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3414试验得到最佳施肥量,结合土壤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关系,建立基于土壤常规测试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数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处理下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田间长期定位施肥处理下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循环特征及制定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等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常熟(乌栅土)、江西余江(低肥力红壤)、湖南望城(高肥力红壤)和重庆(紫色土)4个地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3个处理,通过室内27 d的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量;选择Jones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土壤类型和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长期施肥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但会降低土壤pH。长期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C)(常熟试验点除外),不同施肥处理下增加幅度为11.7%-86.1%,而对于矿化动力学方程拟合所得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只有同为红壤的余江和望城两地的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相同施肥处理下C、C0和C1均表现为常熟、望城试验点的较大,重庆、余江试验点的较小,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C0/SOC)则是余江试验点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有机碳、总氮、碱解氮、全磷与C、C0和C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和全钾与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0/SOC与有机碳、pH和各养分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于矿化速率常数(k),施肥处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但不同土壤类型可以显著影响k。相关性分析表明k与pH、C/N和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聚合推进树(ABT)方法分析了不同因子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对C和C0影响较大,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8%、20.2%(对于C)和29.5%、23.7%(对于C0);有机碳含量和pH对C1和C0/SOC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6.7%、15.9%(对于C1)和34.4%、23.0%(对于C0/SOC);pH和全钾对k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4.2%和22.1%。【结论】土壤类型对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要大于长期施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同地点长期定位施肥处理下土壤母质、pH、有机碳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土壤性质的不同,造成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顶果木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生长与养分元素分配情况得出,施肥对顶果木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袁,对苗高生长影响显著,地径最高生长量(0.319 cm)为施复混肥的处理,苗高最大生长量(16.8 cm)为施磷肥的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单株根、茎生物量差异显著,叶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施复混肥生物量最高(27.27 g/株);施肥处理的顶果木根冠比低于空白对照(0.34);施肥均可促进植物N元素累积,其中叶片贮藏量最大,对P 元素的积累较少,对K元素的累积具有一定选择性,单株干物质累积的营养元素大小排序为N>K>P;不种元素袁平衡施肥对顶果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西南紫色土地区冬春茬甘蓝露地栽培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甘蓝栽培的影响,以早熟耐抽薹的2个春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00%化肥(CK)、70%化肥+30%有机肥(T1)、50%化肥+50%有机肥(T2)及100%有机肥(T3)共4种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比处理,系统比较了增施有机肥对春甘蓝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甘蓝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同一甘蓝材料,根际土壤转化酶、β 葡萄糖苷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T3>T2>T1>CK,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处理T3、T2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T3、T2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CK,以T3含量最高,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T3处理的春甘蓝综合品质最高,T2与T1次之。同种施肥处理下,不同甘蓝品种间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品质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减少化肥投入、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西南紫色土地区的土壤质量,促进甘蓝综合品质的提高,研究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及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信阳市完成的13个油菜"3414"试验、10个氮肥用量试验、10个五区丰缺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建立了信阳市油菜施肥模型,摸清了在本区域内油菜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技术参数,制定出了信阳市油菜施肥建议,为指导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安徽泗县为例,结合一手调查与实验数据,论证了土壤深松改良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农机推广机构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广大农村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地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SI法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方法比较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I方法是在多年来国际上土壤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套高效、快速、精确的,用于土壤养分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完整方法。文章就ASI法与常规化学方法在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提取及测定,ASI法与作物吸肥的相关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对比分析及综述,并对该领域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