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龙先华 《广西植保》2008,21(4):9-10
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WP、64%曙霜·锰锌WP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用药后10d防治效果分别达84.95%和84.03%,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理想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2507对蔬菜卵菌病害的防治作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防治黄瓜苗期疫病生物测定法对分离获得的1368个放线菌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把防治效果达80 %以上的菌株作为初筛入选菌株 ,结果选出16个菌株进入复筛 ;然后对其产生的抗生素2507在温室进行防治黄瓜疫病试验和田小区防治小白菜霜霉病试验。结果表明 ,抗生素2507在温室人工接菌情况下 ,防治黄瓜疫病的效果可达95%以上 ,田间小区防治小白菜霜霉病的效果达到87.5%。抗生素250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能耐酸碱和储存  相似文献   

3.
拮抗细菌P78对黄瓜疫病及丝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从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广州等地区采集土样228个,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细菌菌株426个,在温室黄瓜苗期直接人工接种疫病菌进行测定,筛选出对黄瓜疫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P78。其摇瓶发酵液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防治黄瓜疫病效果平均达95.2%;在田间小区中,P78有效物质可防治丝瓜霜霉病,初提物稀释20倍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4%。该菌株是分泌活性物质起作用的,其活性物质可耐高温和酸碱处理。  相似文献   

4.
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在温室条件下堆沤半年以上的各种家畜粪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机理初步研究,经3次重复试验得出:马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7.33%,牛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6.10%,羊粪、猪粪沤肥浸渍液也分别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低于马粪、牛粪。马粪、羊粪沤肥浸渍液经100℃高温2h灭活后对黄瓜霜霉病仍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高于相应非灭活的沤肥浸渍液。经沤肥浸渍液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增高,致使黄瓜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霜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通过试验,进行啶氧菌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WP、啶氧菌酯22.5%SC.[结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除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外的其他几种药剂亦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用2%甲壳胺低聚糖水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的结果表明.药后20d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达73.2%-82.1%,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7.2%-84.7%,并能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郊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鑫  赵晓军  周建波 《植物保护》2008,34(5):152-154
对太原市郊区黄瓜主要种植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于8个不同地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为100%。在检测的27个菌株中有2个中抗菌株,12个高抗菌株,13个特高抗菌株,无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8.
69%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可湿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替代本地区经常使用常规药剂,本文对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用69%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可湿粉剂进行防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作用,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在200 μg/mL浓度下,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分别为77.99%、70.08%;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病斑扩展、产孢及再侵染的抑制率分别为74.37%、84.56%和72.22%,与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孢子囊的致病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与25%嘧菌酯悬浮剂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庄园乐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药效试验刘元凯(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650069)15%庄园乐水剂是一种复合氨基酸、铜、锌、锰、镁化合物,已于1993年获农药登记用于防治黄瓜枯萎病。近年来很多用户反映庄园乐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也有防效。为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单季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三代二化螟主害代的防控效果.[方法]对4种杀虫剂防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兼治三代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每667 m 2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6%阿维·氯苯酰SC 40 mL、5%甲氨基阿维菌素WG10 g 3种处理对单季稻四(2)代稻纵卷叶螟以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较佳,药后4 d对幼虫校正防效达80.0%,其次为6%阿维·氯苯酰SC 40 mL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WG 10 g防效分别为66.7%和64.7%,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持效性以6%阿维·氯苯酰SC较好.每667 m 2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6%阿维·氯苯酰SC 40 mL、12%甲维·氟酰胺ME 20 mL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防效均较好,药后7 d对幼虫校正防效分别为76.9%、51.1%、60.0%,药后17 d保叶效果分别达49.3%、38.9%、59.8%,对六(4)代稻纵卷叶螟持效性以12%甲维·氟酰胺ME较好;对三代二化螟主害代兼治防效均较好,株防效分别达78.9%、100%、78.9%,但以6%阿维·氯苯酰SC为最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浙西北单季稻区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和三代二化螟主害代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  相似文献   

13.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亮  袁庆华  侯向阳  姚拓 《植物保护》2009,35(6):164-166
通过对9种植物源药剂进行药剂混配并与1种化学药剂(2.5%溴氰菊酯)对苜蓿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进行防治比较试验,筛选出针对西花蓟马具有较好防效的复合植物源药剂。结果表明,10%柠檬草乳油250倍液与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以及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与2.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两种组合具有显著效果,防效分别为76.5%~92.5%和79.9%~88.7%,具有见效快、持效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入侵害虫。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草地贪夜蛾,本文应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利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10 s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苜蓿银纹夜蛾NPV浸卵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有一定的延迟作用,24、48 h的孵化率分别为12.50%、69.17%,显著低于对照;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较强,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浸卵后初孵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2.32%、82.49%;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浸过核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的玉米叶片72 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96.39%、92.82%,甘蓝夜蛾NPV对3龄幼虫也具有较强毒杀作用。同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3龄幼虫取食经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处理的叶片72 h平均虫龄分别为3.00龄和3.36龄,显著低于对照。玉米田喷施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6.03%和82.36%。研究表明,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作为其有效防控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防效优良的新型药剂,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硫虫酰胺SC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硫虫酰胺浸卵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其中66.7、133.3、266.7 mg/L等3个浓度处理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2.77%;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各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65.55%~100%,但对5龄幼虫防效差。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1 d各处理防效为61.56%~76.75%,速效性差于对照药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E;药后7 d各处理防效为84.84%~95.82%,持效性优于5.7%甲维盐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研究表明,10%硫虫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制剂用量30 mL左右,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盛期及3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不同缓解处理对甲咪唑烟酸引起的紫花苜蓿药害的缓解效果,于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甲咪唑烟酸,分别在药后5 d和10 d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赤霉酸、复硝酚钠、吡唑醚菌酯、萘乙酸、氨基酸原液、奈安共9种缓解剂进行药害缓解,调查紫花苜蓿株高、鲜重并测定其产量、品质。结果表明,240 g/L甲咪唑烟酸水剂129.6 g/hm~2对紫花苜蓿药害明显,严重抑制其生长,株高下降25.45%,鲜重减少38.26%,最终减产13.28%;药后5 d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原液及药后10 d奈安处理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11%、-3.16%、-1.06%和-0.80%,株高均显著高于药害植株,缓解效果好。复硝酚钠、吡唑醚菌酯处理的株高、鲜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抑制率均>10%,缓解效果差。药后5 d芸苔素内酯处理较甲咪唑烟酸对照、空白对照产量增加22.96%、6.64%,增产率最高,赤·吲乙·芸苔、氨基酸原液其次,且对品质均无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在甲咪唑烟酸药后5 d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0.022 5 g/hm~2、0.136%赤·吲乙·芸苔可...  相似文献   

17.
黄俊  陆永跃  许益镌  曾玲 《植物保护》2009,35(3):145-148
试验研究了0.045%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5 d后0.045%茚虫威饵剂3、4、5 g/巢和0.015%多杀菌素饵剂15 g/巢处理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90.2%、95.0%、97.5%、82.1%,工蚁减退率分别为84.4%、84.2%、90.2%、80.6%,蚁群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7.7%、99.3%、100%、96.7%。提出了包括活动蚁巢数量、工蚁数量和蚁巢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评价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以盐渍土壤为材料,按照占土壤质量1%和2%比例各添加4种浓度的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浓度为250 mg·L-1的鼠李糖脂体积(V)占生物炭质量(m)比分别为15%、10%、5%、0%),研究了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对盐渍土性质、氮素养分吸收以及小白菜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其中,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的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55.05%~142.67%,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比例为10%的处理平均与对照相比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156.69%,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比例为15%、10%的处理与对照相比硝态氮含量平均分别显著增加了37.94%、41.46%。施用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小白菜生物量和吸氮量,其中,改性比例为10%的处理平均分别比单施生物炭的处理增加了47.13%和43.64%。施用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提高了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其中,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比例为10%的处理平均与对照相比叶片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提高了113.64%、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了30.87%,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比例为10%和5%的处理平均分别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7.59%和37.60%,施加鼠李糖脂改性生物炭比例为10%的处理平均与对照相比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了80.60%。总体看来,采用鼠李糖脂改性的生物炭可以提高盐渍土小白菜的抗性,促进其对氮素的吸收,且以改性比例为1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20.
探究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为筛选用于草莓炭疽病绿色防控的高效生防菌提供资源及应用技术。采用平皿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和盆栽灌根法测定了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效及其对草莓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菌LC0220具有较强的竞争、抗生和重寄生作用,菌株GYSW-6m1能迅速占领营养空间,对峙培养3、5和7 d对病菌LC0220抑制率分别为68.06%、71.03%和79.03%,病菌LC0220在含有菌株GYSW-6m1发酵代谢产物平板上培养3、5和7 d抑菌率分别为79.18%、75.81%和76.13%,菌株GYSW-6m1挥发代谢物对病菌LC0220菌丝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菌株GYSW-6m1菌丝可通过接触、缠绕和穿透病菌LC0220的菌丝并引起菌丝消解断裂。菌株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盆栽防治效果,处理LC0220+GYSW-6m1防效最显著,防效高达87.23%,处理GYSW-6m1(3 d)+LC0220和LC0220(3 d)+GYSW-6m1防效分别为52.72%和44.76%。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株高、根长、植株总鲜重和植株总干重均显著增加,促生率分别为7.96%、10.42%、22.54%和34.21%。棘孢木霉GYSW-6m1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资源用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