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对家兔输卵管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输卵管生理、药理、生化、形态及临床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对离体和在体输卵管平滑肌自发收缩运动也有报道。但关于输卵管平滑肌电活动尚未见报道。我们的工作表明:家兔输卵管平滑肌电活动与发情周期相关,可反映输卵管活动强弱和功能状态。电针穴位防治疾病的研究较多,对针刺效应机制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本实验目的旨在以输卵管平滑肌电活动为指标,观察电针三阴交、催情穴对家兔输卵  相似文献   

2.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以极引导电极,多道同时记录法,测定了“崔情促孕散”对休情期绵羊子宫和输卵管肌电活动的是宫体,子宫角,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情促孕散对子宫体,子宫角均有明显增强其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电活动时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绵羊输卵管移植和子宫角腹腔镜微创移植2种胚胎移植方法的受胎率。[方法]以杜泊羊为供体本地蒙古羊为受体,采用CIDR-FSH法对杜泊种羊进行了超数排卵,采用PRID+PMSG法对受体进行了同期发情,并对输卵管移植和子宫角腹腔镜微创移植2种胚胎移植方法的受胎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卵管移植受体178只,受胎率为50.6%;腹腔镜微创子宫角移植受体109只,受胎率为73.4%。[结论]输卵管移植受胎率显著低于子宫角移植法。  相似文献   

4.
2000年动物克隆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猪的克隆成功与异种器官移植  继 1 997年绵羊 Dolly克隆成功后[1 ] ,1 998年克隆了牛和小鼠 [2 ,3 ] ,1 999年克隆了山羊[4] 。我国科研人员在1 999年和 2 0 0 0年也成功克隆了山羊[5 ,6] 。在 2 0 0 0年 3月1 4日 ,PPL公司宣布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了 5头克隆猪 [7] 。 5头小猪与作细胞核供体的母猪一样全是雌性。之后 ,Polejaeva等 [8] 和 Onishi等[9] 2个研究组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上报道了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猪的研究。克隆猪不像克隆绵羊和牛 ,其困难是植入母猪子宫中至少要有 4个以上胚胎才能保证成功…  相似文献   

5.
子宫复旧是指母畜分娩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状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主要通过组织降解的方式来实现.Grant[1](1965)分析了大鼠产后的子宫成分,发现在子宫复旧期间己糖、肌动球蛋白、核酸和胶原蛋白迅速减少.而妊娠时子宫平滑肌中增加的肌动球蛋白,在产后主要降解为3MHIS、HIS和GLU等[2].另据田文儒[3](1991)报道,奶牛产后血浆中3-甲基组氨酸的含量与产后子宫复旧的速度成正相关,而绵羊产后子宫复旧与子宫平滑肌的关系如何,与血液氨基酸含量是否相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特设计并实施了本试验,以揭示绵羊产后期血液中部分氨基酸的变化与产后复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难孕牛的17%以上.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由子宫内膜炎引起;在国内奶牛子宫内膜炎也非常高,瞿自明等[1]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了9754头适龄奶牛,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16%),占不孕牛的68.34%(1 684/2 46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由此可见,奶牛子宫内膜炎所造成的繁殖和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多道同时记录法 ,测定苯甲酸雌二醇 (E2 )诱导乏情期绵羊子宫体、子宫角肌电活动及氯前列烯醇(PGF2α)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 :子宫肌电图 (EMG)呈节律性静、动复合波丛 ,平均峰电峰值子宫体为 (14 7 58± 33 54) μV ,子宫角为 (138 36± 40 93) μV ;峰电频率子宫体为 (1 7 0 0± 1 2 5)cpm ,子宫角为 (34 44± 3 1 8)cpm。在E2 对子宫EMG抑制 /兴奋双向作用的抑制阶段内PGF2α可以显著增加子宫体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 (2 7 93± 5 35)cpm ,(54 94± 7 88)cpm ,t =8 0 2 ,p <0 0 1 ) ,子宫体肌电活动比率增加了 2 10 68%(7 68,1 6 56) ;极显著地增加子宫角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 (35 62± 5 48)cpm ,(73 70± 2 7 74)cpm ,t=4 0 5 ,(p<0 0 1 ) ,子宫角肌电活动比率增加了 2 2 3 73%(1 4 92 ,33 38)。E2 与PGF2α在临床上配合使用能够显著地增加子宫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实验条件下,以爆发波(BW)的频率、波宽、峰电位数、峰电位频率、幅值及单波的幅值、频率为指标,观察电刺激PAG外侧区或背侧区及外侧区注射雌激素对人工发情家兔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1.刺激PAG外侧区后,子宫颈、体、角BW频率和峰电位频率增加非常显著,岭电位数增加显著;子宫颈、体BW波宽,颈、角的幅值增加显著。2.电刺激PAG背侧区后,子宫平滑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3.向PAG外侧区注入雌激素后,子宫颈、休、角平滑肌BW频率和峰电位频率减少非常显著。以上结果表明:PAG外侧区参与子宫活动的调节,将侧区对此无作用。雌激素在PAG外侧区对发情家兔子宫平滑肌电活动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母牛出现不发情或交配后不孕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相关文献显示:我国约有3%~5%的育成牛存在繁殖障碍[1-2]。引起母牛发情延迟或产后不发情的原因有传染性因素、营养因素、母牛子宫因素、母牛卵巢因素等[3-4]。试验采用促发情功能性精补料和促发情中草药方剂对不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发情周期雌性绵羊子宫、输卵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绵羊子宫、输卵管的表达、定位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相关图像分析软件对抗原染色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输卵管在发情0~15d,VEGF表达量在第9天达到峰值后经历波动逐渐下降过程,输卵管内膜上皮细胞是VEGF抗原的主要靶细胞;而子宫角在发情0~15d,VEGF表达量在第5天达到峰值后经历波动逐渐下降过程,子宫内膜固有层及腺体周围细胞为VEGF抗原的主要靶细胞。该研究结果为绵羊生产中进一步提高受胎率和妊娠率及频密产羔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绵羊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等研究工作的效率,缩短胚胎移植试验羊群中空怀个体的利用周期间隔,试验对采用不同移植方法的胚胎移植受体及供体绵羊进行了移植前后的发情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孕激素海绵栓和进口阴道孕激素释放装置(CIDR)对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时发情率均接近90%,且92%以上的个体发情起始时间均集中在撤栓后24~48 h。在胚胎移植试验结束后,未参加胚胎移植个体和子宫角法未移植受体第2情期发情起始时间主要集中在上次发情后的14~20 d,而输卵管法未移植受体和输卵管法冲卵供体的发情时间则比较分散,呈现明显延后状态。未参加胚胎移植个体和子宫角法未移植受体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接近往年羊场的平均水平,输卵管法未移植受体的受胎率略有下降,且输卵管法冲卵供体的受胎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输卵管阻塞是妇产科一个常见病,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在国内约占女性不孕症的78.8%,由于输卵管的损坏、炎症、多次宫腔操作等原因造成输卵管阻塞、僵直、粘连、蠕动不正常是不孕的重要原因[1,2]。在治疗方面,传统的通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内镜、物理等治疗,亦不尽如人意。随着放射介入技术在该类疾病的应用,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学、材料学、影像学的发展,将介入引人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技术日趋完善,部分不孕者得以重新妊娠。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 GraphySSG)与输卵管再通术(Fallopian Trbe RecanlizationFTR)[3,4]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和通水诊疗阻塞性输卵管不孕症的介入新技术之一。我们回顾分析了119例不孕妇女,自2000年10月起应用改良导管法行SSG和FTR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不孕妇女119例,年龄24~35岁,其中原发不孕48例(40%),继发不孕71例(60%);经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阻塞64例,单侧输卵管阻塞55例,其中18例因输卵管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共培养细胞类型对绵羊孤雌生殖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孤雌激活4 h后,分别在5种体细胞单层(成熟前颗粒细胞、成熟后颗粒细胞、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中进行共培养,比较其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前后颗粒细胞对绵羊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27.5%)、子宫内膜细胞组囊胚率(27.7%)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17.7%、20.3%),且差异显著(P<0.05);壶腹部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在囊胚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中,选择成熟前及成熟后的颗粒细胞都可达到相同的共培养效果;使用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共培养效果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可以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发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不仅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会导致患牛长期不孕,有的甚至造成终生不孕.据调查,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0%.在奶牛不孕症中,由子宫内膜炎所致的不孕奶牛约占60.1%~92.0%[1].该病主要由分娩或产后子宫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以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最为常见[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孕激素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活动的作用特点,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揭示其作用机制,笔者以黄体酮给药剂量0、0. 5、1. 0、1. 5和2. 0 mg·kg~(-1)进行试验分组,给予卵巢摘除和电极埋置的家兔动物模型相应剂量的黄体酮肌内注射处理,采用BL-420F生物机能试验系统采集试验组家兔十二指肠的肌电活动变化,并以肌电活动指数作为因变量,黄体酮剂量为自变量构建数学模型,来揭示孕激素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活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黄体酮剂量在剂量范围为1. 0~2. 0 mg·kg~(-1)内,十二指肠肌电的振幅、频率与肌电活动指数均随黄体酮剂量的增加呈现出一种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即浓度依赖性调节模式; 2)构建黄体酮剂量和肌电活动指数的函数模型,符合高斯函数的基本变化特征,函数拟合精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R~2=0. 998 0,P=0. 001 4,表明模型拟合精度极高; 3)由该函数可知在黄体酮浓度范围为0. 72~1. 98 mg·kg~(-1)内,肌电活动指数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范围为1. 64~4. 92 mV·min~(-1)。同时以黄体酮剂量分别为1. 14、1. 35、1. 56 mg·kg~(-1)为分界点,肌电活动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连续的指数型增加、对数型增加、指数型减小以及对数型减小。上述结果说明,黄体酮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电的活动的调节作用是在十二指肠本身具备一定水平的肌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黄体酮是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间接调节者。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为阐明孕激素调节十二指肠运动的作用方式以及孕激素类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数据化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17β-雌二醇(E2)上调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2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GPR30激动剂G1(10^-7mol/L)和17β-雌二醇(10^-6 mol/L)加入到第2代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培养6、12和24 h,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技术测定不同时间点绵羊β-防御素-2(sheepβ-defensin-2,SBD-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G1和雌激素共同作用6 h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结论]雌激素上调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2基因表达的膜受体途径是由GPR30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牛子宫内膜炎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牛的不孕症是一个主要的世界性经济问题.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2.5亿美元.英国报道不孕牛的发病率约95%为子宫内膜炎.前苏联报道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占34.9%~39.8%.Andriamanga等对几个奶牛群进行了4年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40%.Barbu等报道,136头产后不孕的牛中有70%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 ,将不同状态下的家兔离体子宫置于恒温通气麦氏浴皿培养液中 ,向麦氏浴皿中逐次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益母草水煎剂。通过 BL - New Century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扫描记录子宫平滑肌张力变化情况 ,观察益母草水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运动性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 :益母草水煎剂在浓度为 0 .2 5~ 1.0 0 g/ ml时 ,子宫平滑肌张力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益母草水煎剂对怀孕家兔离体子宫的平滑肌收缩作用比空怀家兔离体子宫的平滑肌收缩作用显著 (P<0 .0 1) ,对怀孕家兔经己烯雌酚处理的离体子宫的平滑肌收缩作用比未经己烯雌酚处理的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显著 (P<0 .0 1) ;而对空怀家兔是否经己烯雌酚处理时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差异不显著 (P<0 .0 5 )。结论 :益母草水煎剂对不同状态下的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 2 0 0 0年对永靖县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调查 ,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 ;该病流行于东部和西南山区 7乡 38村。羊泰勒虫感染率为 5 0 .1%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2 5 .4%、5 5 .9% ;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 5 9.6 %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5 0 .9%、6 1.7% ;发病季节为 3~ 5月份 ;发病年龄为 1岁 (含 1岁 )内羔羊 ,尤以 2~ 5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高达 6 3.9% ,致死率达 5 7.8%。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调查发现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 3属 4种 ,共采集鉴定 15 45只 (森林革蜱 5 86只 ,草原革蜱 39只 ,青海血蜱 2 6 8只 ,麻点璃眼蜱 6 42只 )。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羊泰勒虫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 ,绵羊无浆体传媒为草原革蜱。麻点璃眼蜱在我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为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在屡配不孕的淘汰母猪中50%以上是由于本病造成[1-2]。如何防治本病是猪场的重大生产问题之一。临床上多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一般需要2~3个疗程才有较为明显的效果[3-4]。为了提高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本试验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了综合治疗的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经我省多个规模化猪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