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麦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原种及原种生产方法 燕麦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生产原种采用单株(单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的方法.即包括用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生产出原种:一是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二是采用株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三是利用育种家提供的原原种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2.
杨红 《作物杂志》1989,5(1):14-16
杂交水稻三系亲本原种生产上“两交四圃”的生产程序,存在着程序较繁,技术复杂,耗费较大,年限较长等问题。为简化原种生产程序,而又保证原种种子质量,综合三系亲本原种生产的多年实践,参照常规稻良种原种通用程序,改“两交四圃”法,为“一选三圃”法,并运用统计次数分布分组决  相似文献   

3.
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罗家传 《中国种业》2009,(10):81-82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1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系 采取由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具备种子生产资格的单位建立小麦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扩繁良种销售给农户,按照这个繁育体系生产的小麦种子就能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规程、质量标准,结合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现状和种子经营检验工作实践,提出小麦质量管理,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和加工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优良品种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广大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必须切实加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针对目前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小麦基地的管理难度大,生产环节较多,我们采取了以规范化管理制种基地为中心,以生产过程控制为手段,严把各个生产环节,多年来我们生产的小麦种子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育种科研技术持续进步、新品种的不断推出以及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农民朋友对品种的选择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种子企业就必须从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抓起,增强质量意识,确保种子质量。1基础材料关作为大田用种繁育所用的基础材料,直接由穗行圃种子提供。即选优良单穗,采取将不脱粒的整个单穗带枝梗育秧,整行、单株、单段插秧,每隔9段种一行标准样品作对照,定期进行穗行比较鉴定,去劣存优,优系混合,提供给种子生产者作为繁育用种的基础材料。改变传统的水稻三圃原种生产程序,去掉株系和原种生产程序。这样既加快了品种的更新速度,减少了种子生产成本,适应了市场需求,解决了原种无市场、市场无原种的问题,又能缩短生产年限,减少种子混杂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一圃制生产小麦原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年来,我国小麦多采用“三年三圃法”和“两年两圃法”生产原种。这种方法生产原种投 资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应变能力差,增加了品种世代,易形成品种老化,跟不上育种 发展的步伐。为此,笔者1997年进行了“一圃制”生产小麦原种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原种生产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等,结合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现状,建立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原种生产操作技术体系,为该麦区小麦原种生产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棉花提纯复壮主要是指采用不同的棉花原种生产方法生产棉花良种,做到二田对口,实现用棉花原种2~3代更新大田种子,发挥棉花良种的应有增产作用.多年来在我县棉花生产上一直采用"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生产良种,国家于1982年颁布了至今唯一的GB3242-82<棉花原种技术操作规程>,确定了"三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标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源于原苏联的三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为棉花原种生产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这个方法工作量大、繁殖系数小、原种生产周期长,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已不适应棉花品种频繁更换形势.  相似文献   

11.
提高我县良种统供率,解决种子质量不稳,新品种引试力度不足,品种跟不上发展需要等问题。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和原种生产:严格质量管理,解决品种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原种生产因程序不同可分为两年两圃制和三年三圃制,两圃制简单易行,原种繁育快.三圃制虽费工多,但与两圃制相比增产效果较好.我所也因此一直采用三圃制繁育原种.现将我们多年来从事此项工作所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宋世权 《种子》1997,(5):62-64
针对过去常用的“一杂三圃”法生产原种存在着程序较繁,技术复杂,人力、物力、资金耗费较大,年限较长等问题,结合种区自然隔离条件而作的试验。对“一杂三圃”法作了改进和简化,改“一杂三圃”为“一杂二圃”,并运用统计次数分布分组决选单株,保证入选单株的质量,成对回交,严格自然隔离等为主要内容的提纯新方法。1992年~1994年开始对珍汕97A、B和博A、B等亲本采用新方法“一杂二圃”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看出,运用“一杂二圃”法生产三系杂交水稻亲本原种,能达到保持种子质量标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荣魁 《种子科技》2000,18(6):335-336
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 ,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 ,才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良种。现将金昌市在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1 坚持科学规划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内容繁多 ,地位重要 ,必须制订一个具有远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在制订基地规划时 ,我们力争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依据大田面积、需种数量确定种子田规模。我市重点实施小麦“12 5”工程 ,即种子部门按播种面积的万分之一建立三圃田 ,生产原原种 ;同时按播种面积的千分之…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农为主,农以种为先”,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产量份额。目前,小麦的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搞好小麦提纯复壮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才可以保证小麦丰产丰收。近几年,小麦新品种自进入大田生产至推广时期,推广年限只有3~5年。传统的小麦品种提纯复壮方法是采取“三圃制”技术,即三年三圃制。这种方法会导致原种出圃,品种过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小麦提纯复壮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产上多年种植空育131品种出现的品种退化等问题,从1999年至今,我公司采用三年三圃制严格把住原种生产关,加强综合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证明原种生产应用三年三圃制是使品种种性纯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优良品种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广大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与我国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现状,在所提供的繁种材料确能达到规定标准前提下,实施本技术管理规程能使所生产的种子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杜耀武 《种子科技》2000,18(4):206-206
小麦种子质量包括种子水分、发芽率、发芽势、净度、纯度等。要提高种子质量 ,就要从小麦的原种种植、生育期管理、收割打碾、精选及保管贮藏等多方面综合管理和提高。1 种子繁殖基地的选择种子繁殖基地要选择土壤耕性好、灌溉便利、地块连片、交通方便、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无检疫性病虫害、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乡镇。这样有利于提高繁种产量 ,保证种子质量 ,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且便于检验人员随时观察种植情况和组织人员观摩学习 ,也可以杜绝检疫性病虫害随种子传播。2 原种供应供应的原种必须是经过精选、检验、包衣的国标种子 ,…  相似文献   

19.
郑农17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豫麦51为母本,优繁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筋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郑农17被列入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良种补贴项目.郑农17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用种量逐年增加.为确保郑农17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质量及郑农17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严格郑农17三圃田的建设,尤其是郑农17株行圃的建设,确保郑农17育种家种子的源头和根本.  相似文献   

20.
对郑麦7698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选择圃、株行圃、株系圃的建立,原种圃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分析,总结出郑麦7698原种生产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种性退化问题,有效延长了郑麦7698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