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山茶树的乙醇浸提液为原料,分别对明矾法和氧化钙沉淀法制备茶皂素粗品的产率和纯度进行了比较,考察了茶皂素的纯化工艺及茶皂素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明矾法可以制备纯度达70%以上的茶皂素。在以80%的乙醇为溶剂,丙酮为沉淀剂,料液比为1∶20,溶剂与沉淀剂之比为1∶2的条件下纯化茶皂素粗品,可得到纯度达93%以上的茶皂素纯品。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起泡剂和乳化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芝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发掘出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材料及合理组配亲本,为培育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62份地理来源不同且表型变异明显的芝麻种质材料及18个杂交组合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分析,并评价其杂种优势,筛选出更多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芝麻材料.[结果]62份芝麻材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芝麻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51~8.85 mg/g,平均3.56 mg/g,77.42%以上芝麻材料的芝麻素含量分布在2.00~5.99 mg/g;芝麻林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72~3.22 mg/g,平均2.02 mg/g,82.26%芝麻材料的芝麻林素含量分布在1.50~3.49 mg/g.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平均值排序均为褐色芝麻>白色芝麻>黑色芝麻,褐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素含量变异系数(CV),而黑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林素含量变异系数.芝麻育成品种的平均芝麻素含量(3.90 mg/g)高于地方品种(3.44 mg/g),但芝麻林素含量稍低于地方品种.层次聚类分析可将62份材料分为七大类,其中第VII类包含5个褐色芝麻,其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较高,芝麻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58.74%,芝麻林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22.13%.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芝麻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69.63%~31.62%,平均-20.07%;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36.48%~25.84%,平均-5.44%.在18个组合仅有5个组合表现出超高亲优势.[结论]芝麻籽粒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变异;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因此,育种上若要提高目标材料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应发掘和应用高含量供体亲本以提高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HPD100、HPD400、HPD500、HPD600、HPD800 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吴茱萸柠檬苦素粗品(纯度36%)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结果表明,树脂HPD400对柠檬苦素吸附量大,解吸容易,并且吸附速度快。通过不同温度下吸附等温线的拟合,发现45℃时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并且树脂吸附量随柠檬苦素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HPD400纯化吴茱萸柠檬苦素粗品,柠檬苦素纯度由上样前的36%增加为51.3%,产品回收率为83.5%。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可替代人工打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芝麻播种后60 d进行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处理,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打顶处理比不打顶处理增产5.65%;多效唑(PP333)对芝麻无增产效果,不能替代人工打顶;喷施三碘苯甲酸(TIBA)、矮壮素(CCC)、丁酰肼(B9)处理芝麻每蒴粒数、每蒴粒质量和粒壳比显著升高,秕子率显著降低,可促进芝麻增产,且TIBA、B9处理芝麻空梢长显著缩短;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对芝麻籽粒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以及脂肪酸构成均无显著影响;人工打顶和TIBA处理导致芝麻素含量显著降低;CCC对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6-BA处理提高了芝麻林素含量;B9处理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分别升高14.29%、17.38%。综上,B9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增产12.72%),最适宜芝麻化学打顶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峨眉山虎杖中大黄素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米洁  张兴国  程方叙  刘万仓  匙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10-15611
[目的]研究峨眉山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d.et Zucc.)中大黄素提取物收率及含量。[方法]以大黄素含量和纯度为考察指标,用95%乙醇-含水氯仿回流法提取,pH值梯度碱液萃取分离,HPLC检测含量。[结果]大黄素粗品中大黄素含量为94.90%,虎杖中大黄素收率为0.62%。[结论]95%乙醇-含水氯仿从虎杖中提取大黄素,其工艺稳定,大黄素纯度高,可作为以虎杖为原料制备大黄素的工艺。这可为峨眉山虎杖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磷酸钙吸附法从猪胰脏、鸡胰脏中分别得到了鸡胰多肽(APP)、猪胰多肽(PPP)粗提液,用sphadex G-50柱层析脱盐后制备出了APP、PPP粗品;并用Folin-酚试剂法测得自制APP、PPP粗品的肽含量;用SDS-PAGE电泳法对自制APP、PPP粗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用Folin-酚试剂法测得自制APP粗品的肽含量为:24.52 mg.g-1;PPP粗品的肽含量为:8.15 mg.g-1。从电泳图像可见,经Sephadex G-50层析后的APP、PPP纯度较高,APP和PPP的分子量在4.2KD范围内,与Kimmel等报道的结果以及市售APP纯品的分子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消减规律,以芝麻栽培品种豫芝11号为试验材料,在23℃条件下分别用1、2、3 g/L的NaCl及NaHCO_3在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于萌发24、48、60、72、84 h分别测定发芽种子的根长、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种质量浓度NaCl和NaHC_O3处理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延迟了发芽芝麻种子的根长生长和鲜质量增加;经过1、2、3 g/L NaCl和NaHCO_3胁迫的发芽种子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增加;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萌发时间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盐碱质量浓度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芝麻籽粒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揭示芝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控水处理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12个芝麻品种的产量,粒色,籽粒粗脂肪、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性状指标。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处理下,12个品种的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单株产量4个性状均较对照(正常灌溉)降低,其中单株产量降幅为2.31%~51.22%;粒色ΔE值为0.96~3.30,粒色较对照加深;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相比变幅分别为-0.72%~4.03%和-5.77%~4.12%。同时,受干旱胁迫影响,11个芝麻品种籽粒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18∶2)含量增加0.44%~9.05%,油酸(18∶1)含量降低0.16%~6.40%;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下12个芝麻品种籽粒总酚含量变幅为-21.92%~33.00%,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变幅为-24.88%~73.92%。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干旱胁迫)对芝麻千粒质量、粗脂肪含量和FRAP值有显著影响,对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同时,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与籽粒抗氧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干旱胁迫导致芝麻产量下降,籽粒颜色加深,有利于芝麻中亚油酸(18∶2)含量的积累;干旱胁迫主要影响籽粒中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的积累,推测籽粒中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可作为芝麻抗旱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芝麻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是滋补上品,能预防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痴呆、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疾病,具有润便通肠、活血养肝、补肾益脾、乌发美容等药用价值。《本草经》称芝麻"久服,轻身不老,行如飞燕"。芝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据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测定:芝麻平均含油量为54%,一般加工出油率为45%~50%。芝麻油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有"五里闻香"的美称。芝麻含有抗氧化物芝麻酚和芝麻林素,长期存放不易变质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亚临界芝麻饼粕中糖类和蛋白质,以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和产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工具酶酶解芝麻饼粕中的糖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可溶性糖,随后利用碱提酸沉法从酶解后的芝麻饼粕中提取芝麻蛋白质。结果表明,酶解制备可溶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α-淀粉酶与纤维素酶(酶活力之比为1∶1)组成的复合酶、酶解温度37.0℃、酶解时间2.5 h、pH值5.0、料液比5%、加酶量69.4 U/g,芝麻中可溶性糖产率达86.8%。在pH值10.5、温度45℃、料液比5.6%、酶解时间20 min的工艺条件下,对酶解后得到的芝麻饼粕沉淀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质,蛋白质的提取率为41.2%,纯度为86.5%。以上研究证实,酶解结合碱提酸沉可以实现芝麻饼粕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综合利用,为亚临界芝麻饼粕的综合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酯提除杂法提取分离芒果叶芒果苷工艺,为芒果苷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原料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原料粉碎→酯提除杂→甲醇提取→浓浸膏洗涤→结晶沉淀的五步法从芒果叶中提取分离芒果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酯提除杂法提取分离芒果叶中芒果苷的最佳工艺:将芒果叶粉碎过筛;按3mL/g加入乙酸乙酯,密封浸泡4h,超声波振荡提取20min(50℃,350W),室温100目过滤,反复提取3次;在残渣中按3mL/g加入100%甲醇,超声波振荡提取4次(20min,350W,55℃),趁热100目抽滤;将各次提取液合并,真空减压浓缩得浓浸膏产品;按4mL/g加入100%甲醇,室温搅拌洗涤5min,静置10min,100目过滤,反复洗涤3次,滤渣60℃干燥得芒果苷粗品;按4mL/g加入100%甲醇,50℃搅拌洗涤5min,6℃静置8h,取出过滤,滤渣60℃干燥,反复结晶2次.按照上述工艺可获得芒果苷粗品和纯品2种产品,粗品的芒果苷纯度>64.00%,总回收率83.90%,纯品的芒果苷纯度>98.00%,总回收率约66.40%.[结论]优化后的酯提除杂法提取分离芒果苷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率高,可用于芒果苷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茶叶多糖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报道了对等外绿茶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用温水浸提法粗提,过离子树脂分离得咖啡因,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茶叶黄酮,采用鞣酸除蛋白,用乙醇沉淀出复合茶多糖,纯度达60%以上,分子量在2-4万之间,由5种单糖组成的蛋白质复合多糖。该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安全,无毒,成本低廉,产品纯度较高,对于充分开发茶叶这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制备型逆流色谱分离绿茶提取物中儿茶素单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儿茶素的作用机理,对自制的制备型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绿茶提取物中多种儿茶素单体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组溶剂系统,一组是石油醚-乙酸乙酯-水(0.2:1:2);另一组是正丁醇-乙酸乙酯-水(0.2;1:2)系统,每次实验进样量为4g绿茶提取物,用前一组溶剂系统,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每一种单体的纯度达到了98%,其中ECGC达到99%;用后一组溶剂系统,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士C)得到了分离,纯度达到92%。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65-3069
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法、电泳法、色谱法纯化寡核苷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纯度高,固相萃取法纯化后的产物纯度低于电泳法与色谱法,但产量相对较大,PCR检测结果证明3种方法纯化的寡核苷酸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在建立的固相萃取纯化试验条件下,对3种填料纯化寡核苷酸的效果、产量、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硅胶C绣和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填料(PS/DVB)填充的萃取小柱既能达到良好的纯化效果又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儿茶素和咖啡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克服有毒溶济萃取法和金属离子沉淀法分离儿茶素和咖啡因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有安全隐患等缺陷,以粗品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制备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通过梯度洗脱,可对儿茶素和咖啡因进行分离,并能制得不同规格的儿茶素产品和粗品咖啡因,其中高EGCg含量(66.95%)的高纯儿茶素产品GTC-90制率达46.47%,咖啡因低于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从剑麻(Agave sisaiana Perrine)中提取与分离纯化剑麻皂素的工艺。[方法]采用常规的硫酸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剑麻皂素粗提物,用大孔径树脂分离纯化剑麻皂素,并确定最佳提纯工艺条件。[结果]用D-101树脂分离效果较好,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条件是,洗脱液浓度为70%乙醇,用量100 ml,洗脱速度0.6 ml/min。在此条件下,剑麻皂素得率为79.1%,纯度为71.6%。[结论]该试验研究工艺技术上可行,原料价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葵粕中绿原酸及粗蛋白的提取工艺,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和纯度分别为70.53%和69.94%,粗蛋白的提取率和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6.35%和70.68%。  相似文献   

18.
以食用菌菌糠和豆渣1∶1 (w/w)混合物作为微小毛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探讨微小毛霉凝乳酶粉末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包括:三角瓶固体发酵、加水提取、Al2 (SO4)3絮凝、微滤除菌、超滤浓缩、室温醇沉、40℃真空干燥等7个步骤.结果显示:凝乳酶在水溶液中的热变性为52℃左右,而在70%含水酒精中的变性温度则降至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