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墙体高度对日光温室内夜间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墙体高度分别为1.26 m、0.96 m、0.66 m、0.36 m的4个温室模型内夜间气温进行了测试, 并通过逐步减少或排除空气蓄热、土壤蓄放热几组试验, 研究了墙体高度对日光温室夜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 墙体高度对温室夜间温度能够产生明显影响, 随墙体高度增加, 温室夜间温度提高, 墙体高度为1.26 m的温室夜间平均温度较0.36 m的温室提高1.2~1.8 ℃; 对夜间温度相对变化速率分析结果证实, 温室墙体高度增加, 夜间降温速度减慢; 墙体高度与室内夜间温度相关分析表明, 墙体面积/总表面积的比值每增加0.1, 温室内夜间平均温度提高0.5 ℃左右.故随墙体高度增加, 温室保温性改善.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夏季降温措施的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日光温室的夏季降温需要,分别对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遮阳网系统、自然通风+微喷降温系统、自然通风+遮阳网+微喷降温系统四种措施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这4种措施对室内的气温、相对湿度和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通风+遮阳网系统下温室内的气温最多降低2.2℃,白天平均降低1.4℃,室内地温平均降低3.8℃,最多可降低4.5℃;自然通风+微喷降温系统下温室内气温最多降低3.2℃,平均降低2.4℃,地温最多降低2.0℃,平均降低0.9℃;在自然通风情况下联合运用遮阳网和微喷降温系统室内气温最多降低5.4℃,平均降低4.4℃,与室外气温相比,最多高1.9℃,平均仅高0.7℃,基本接近室外气温。而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气温比室外气温最多高7.2℃,平均高5.1℃。可见,自然通风+遮阳网+微喷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相变蓄热墙体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该文以北京市郊区某蔬菜种植基地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将所研制的新型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应用于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通过提高温室墙体太阳能集热与蓄热能力,达到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效率和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的目的。采用40mm厚相变蓄热墙体材料板的试验温室与同尺寸的普通砖墙的对照温室比较,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1月18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草帘开启时段(白天),前者后墙表面温度平均提高1~2.7℃,耕作层(0~20cm)土壤平均温度提升0.5℃,室内环境平均温度提升0.2~2.1℃;草帘关闭时段(夜间),试验温室后墙表面温度平均提高2.1~4.3℃,耕作层土壤平均温度提升0.5~1.4℃,室内环境平均温度提升1.6~2.1℃。所研制的相变蓄热墙体材料较好地改善了温室作物生长热环境,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太阳能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彩钢板保温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的温光性能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针对传统日光温室防雨、防雪、防风、防火能力差,以及室内光温环境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研制开发彩钢板保温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该温室骨架为半圆弧形钢结构,采用岩棉彩钢板滑动保温覆盖形式和可移动保温山墙方法,温室跨度12 m、脊高5.5 m、长度65 m,屋面采光角高达41.5°。该日光温室采用水循环系统和空气-地中热交换系统代替土墙和砖墙等蓄热体,解决了装配式日光温室的蓄放热问题,实现了日光温室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和安装的标准化装配。与对照(辽沈Ⅲ型土墙日光温室)比较,彩钢板保温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脊高前移、位于温室中部,温室后部遮光减少,土地利用率提高20%以上,屋面采光角增加16.3°,采光率提高5.3%,晚间室外大气温度在-25.8℃时,室内气温在13℃以上,室内外温差达到39.1℃,比对照温室提高2.3~3.5℃。彩钢板保温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栽培空间大,采光好,升温快,室内横向和纵向光照和温度分布均匀,植株生长整齐,有效解决了传统日光温室抵御雨、雪、风、火自然灾害能力差的问题。该温室集成了大型连体温室温光分布均匀和传统日光温室蓄热保温好的优点,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温室总体温光性能超过对照温室,且滑动覆盖易于实现日光温室保温覆盖件的精准控制,为中国日光温室的自动化控制和现代化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蓄热联合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加热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日光温室被动采光蓄热的特点,该文在2014年1-2月期间,针对西安地区-6~10℃冬季气温条件下,开展了太阳能蓄热联合空气源热泵温室加热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太阳能蓄热联合空气源热泵系统改善温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分析评价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在日光温室冬季应用的性能,结果表明:太阳能蓄热联合空气源热泵加热系统不仅明显提高了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也有效降低了温室内的湿度;在试验天气条件下,热泵单独供热时,系统的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2.09~2.45之间;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供热时,系统的COP在3.45~5.56之间;相比于其他天气工况,晴天条件下,太阳能蓄热供热时间较长,热泵补充供热时间缩短,系统的COP较高;采用地暖联合风机盘管作为末端供热方式,能够维持较高的室内气温和土壤温度,降低室内相对湿度。该文为今后进一步简化温室结构和降低建设成本,实现日光温室主动采光蓄热,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连栋温室地中热交换系统贮热加温的试验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为解决连栋温室冬季能耗大、费用高的问题,进行了采用地中热交换系统部分代替燃煤的贮热加温试验。测定了空气和管道周围土壤贮、放热前后的温度等参数变化,系统在夜间加温能力可达加温热流量60W/m,可有效保证夜间室内气温高于室外11℃以上。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河南郑州地区对冬春季双膜双被装配式日光温室内外温度、光照和湿度小气候进行测定,以探明其温光性能。在温室内外分别布置环境自动记录仪,每台记录仪均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实现数据的自动监测与传输。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温室内旬平均气温为11.4~21.4℃,旬平均最低气温为9.4~16.7℃;温室内0.1m深处旬平均土壤温度为15.4~22.9℃,旬平均最低土壤温度为15.0~22.1℃,温室内外最大气温差和土温差分别为17.0℃和15.6℃。全年最冷时段(1月上旬)温室外旬平均最低气温为−7.9℃,0.1m处土壤温度旬平均最低值为2.2℃,而此时段温室内旬平均最低气温和0.1m处土壤温度旬平均最低值分别达到9.9℃和15.8℃。11月−翌年2月,温室内光照度逐渐增大,晴天光照度在2000~22000lx,11月、12月、1月和2月晴天日平均透光率分别为42%、52%、49%和45%,12月透光率最高,不同月份透光率存在明显差异;阴天温室光照度在300~4000lx,各月阴天日平均透光率分别为34%、35%、36%和33%,透光率差异不明显。11月下旬−1月下旬,温室内夜间湿度为95.4%~99.0%,夜间叶片沾湿时长占比为89.1%~99.5%,温室内湿度大。观测结果说明双膜双被结构日光温室在黄淮地区冬春季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有利于进行喜温果菜类的越冬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存在温室透光率偏低、光照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生产管理条件下,利用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自动监测记录冬、春两季日光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光照强度,温室内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研究冬、春两季日光温室环境因子日变化差异及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及温室内湿度的相关性,春季显著大于冬季;温室内湿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强度、温室内外温度以及温室外温度与温室的相关性,春季显著小于冬季。土壤温度与温室内、外温度的关联程度,春季温室内温度强于温室外温度,冬季温室外温度强于温室内温度。温室外温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土壤温度的关联程度,春季温室内、外光照强于土壤温度,而冬季土壤温度强于温室内、外光照。冬季温室内湿度显著高于春季,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春季。春季最低温室内要高于冬季最低温度10 ℃以上,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冬季;春季温室内、外最大光照强度是冬季的2倍,且春季光照时间长。春季室外温度平均高于冬季12 ℃以上,春季温室内土壤温度始终要高于冬季10 ℃以上。  相似文献   

9.
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解决目前日光温室普遍存在的设备简陋、环境调控与抗寒防病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与劳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建造了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并进行试验。该文分别选择内保温和外保温太阳能双效温室(温室内配置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池和热泵机组在内的太阳能热泵系统)测试其保温降湿性能和增产效果,主要测试指标为空气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光照度、空气相对湿度,种植作物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测试结果表明:内保温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室内最低气温都在9℃以上,与对照温室相比,1月份试验温室室内平均气温提高3.4℃,1月份室内平均最低气温提高4.0℃;外保温太阳能双效温室1月份室内平均最低气温为1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比对照温室室内温度提高3.8℃,蔬菜增产19%~55%。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改善了温室的环境条件,提升了日光温室抗寒防病和增产增收的能力,该温室的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华北五省区日光温室微气候环境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对华北五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日光温室的微气候进行测试,经分析对比,选用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夜间日平均气温、夜间室内外日平均温差、日最低气温≤8℃的日数、白昼相对湿度和夜间相对湿度8个指标来分析评价日光温室的热环境性能,并明确给出各指标的定义。结果表明:8项指标可真实反映日光温室的热性能状况。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室内日平均气温为10~15℃,日最高气温20~30℃,日最低气温5~10℃,夜间平均气温5~10℃,夜间室内外温差15~20℃,白昼相对湿度60%~80%,夜间相对湿度99%。华北地区室内高湿及夜间温度偏低问题仍十分突出。综合各项指标,山东日光温室的室内环境性能相对较优。研究结果对了解华北地区各类典型日光温室环境性能并确定统一的温室热环境评价指标,增强不同地区温室间热性能的可比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栋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传热系数的计算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施农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化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标志,正在受到大力发展和重点研究。为了对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对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的热工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在密闭小室内,对温室散热管道热工性能进行实际测试。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得出了散热管道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并分析了可信性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中国多年气候资料,参照建筑设计标准,采用气象学中的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温度界限下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该界限温度的持续时间,并同中国连栋温室实际采暖期相比较,确定了中国大型连栋温室采暖期的计算方法;利用日本度时法计算了中国各地大型连栋温室的期间热负荷,进而计算采暖能耗。结果表明:以当地累年逐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日数作为连栋温室的采暖期和实际情况相符。分析结果表明,从南方部分地区采暖期为0 d到青海、西藏大部分地区365 d,说明中国连栋温室对热量的要求南北差异极大。通过计算中国各地的采暖能耗,表明各地最大采暖耗煤量出现在1月,其次为12月和2月,北方1月平均耗煤量占年耗煤量的30%左右,12月占20%以上,2月占20%以下,年耗煤量在中国范围内也存在极大差别。大型温室采暖期的确定及采暖能耗的计算可为中国连栋温室采暖设计标准化提供依据,为温室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连栋玻璃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暖热负荷是温室采暖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为了研究随着内保温幕等设备的普及应用和温室密闭性的改善,现行标准体系下计算出的温室热负荷是否仍旧适用,该研究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共6个标准中的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为例进行采暖热负荷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基础墙传热热损失约占围护结构总热损失的0.1%,地面热损失占温室总热负荷的1%左右,两者均不是影响温室采暖热负荷的主要因素。计算表明,按照6个标准分别计算出的温室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最小为230.10 W/m2,最大为305.24 W/m2,相互之间差异较大,而且与温室实际配置散热器的散热量139.61 W/m2相比整体存在明显差距。在考虑内保温幕保温作用后温室的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最小为101.56 W/m2,最大为176.69 W/m2,如剔除中国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由于没有考虑玻璃拼缝造成冷风渗透热损失偏低的最小值,温室专用标准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为此,研究提出在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中应充分考虑温室保温幕的作用,冷风渗透热损失应按换气次数法而非缝隙法计算。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连栋玻璃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地板散热系统在温室冬季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方慧  杨其长  孙骥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145-149
针对浅层地能低品位的特点,在中国农业科学院Venlo型试验温室内设计建造了一套地源热泵与地板散热方式相结合的供暖系统,并对加热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内垂直方向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水平方向气温分布均匀,温度分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整套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制热系数COP值达到3.14,与燃煤锅炉相比节能36.3%,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清华阳光公司办公楼建筑中,搭建了约170 m2的全玻璃U型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以供约640 m2的室内(包括展厅、多功能厅及门厅)地板采暖。该地板采暖系统采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一系列数据采集和远程访问。至今该系统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凌  梁勇  邓媛方  罗涛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3):166-171
温度是制约沼气发酵产气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冬季提高并稳定沼气发酵系统温度是低成本中小型沼气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地处东经107.39°、北纬34.53°的陕西省凤翔县范家寨中学农村生态校园沼气系统中,进行冬季太阳能双级增温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双级增温系统,能实现较好的增温效果:1)沼气发酵系统保温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阴天平均提高4.8℃;2)沼气发酵系统集热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8℃,阴天平均提高4.6℃;3)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池内料液的平均温度为10±0.5℃,比不采用增温措施的沼气发酵池内料液温度平均提高6±1.0℃。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加热条件下脱水设备与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传统的蔬菜热风加热干燥和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组合加热和并流引风技术方案,将远红外辐射与热风两种加热方式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整合成为一种新的组合加热式干燥技术。不同加热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加热的干燥速度最快,平均单位能耗较低。综合分析认为,蔬菜干燥中应采用“先热风、后远红外”的组合加热形式。设备引风管和供风管的连接管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即供给各层干燥箱的热风量和从各层干燥箱的引风量自上而下也相应地减小,满足了各层干燥箱对风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大中型沼气工程不同加热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加热升温问题,该文以一个猪场废水处理沼气工程为例,对沼气锅炉、太阳能和沼气发电余热利用3种加热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沼气锅炉加热、太阳能加热和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3种方式的投资比为2︰11.2︰1,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的费用年值仅为沼气锅炉加热和太阳能加热方式的60%和12%;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无论从经济效益、技术性能,还是适应性、运行持久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太阳能加热和沼气锅炉加热。因此,基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状况,大部分大中型沼气工程应优先选择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use of a modified heating block that is adaptable to routine plant tissue digestion is presented. The block was constructed from two aluminum plates: the heat‐transfer plate (50.8 cm × 30.5 cm × 5.08 cm) and the test tube support plate (50.8 cm × 30.5 cm × 0.953 cm). The block can digest 50 samples simultaneously, requires limited laboratory space, and is very economical to construct and operate.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农宅供暖需求和沼气分户供暖试验情况,探讨了我国东北地区沼气分户供暖的可行性。入冬时将60 m3鲜牛粪一次性投入100 m3高浓度采暖型沼气池,在加热的条件下,此沼气池的产气量约为15 m3/d。而100 m2东北农宅供暖需12 m3/d沼气,沼气池加热需2 m3/d沼气。这说明采用高浓度、一次进料的采暖型沼气池可满足冬季沼气池自身加温和农宅供暖的需求,东北地区沼气分户供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