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是采取人为方式建设适宜葡萄生长环境,在栽培过程中认真筛选品种、场地,并运用适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肥管理技术、花果管理技术保障葡萄栽培质量的一项常用技术措施。使用设施葡萄栽培技术,可以人为控制葡萄的成熟时间,使葡萄提前或延后上市,满足大众对葡萄的实际需求。文章分析了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要点,期望能为农业种植户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二苯脲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荣春  林斌 《种子》1997,(2):7-9
本文论述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二苯脲在葡萄等植物上的试验,试验表明该调节剂不仅能使葡萄等植物提高品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并提前收获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盆栽葡萄既可观赏,又能食用果实,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盆土较少,而葡萄对营养的需求又较大,管理稍微跟不上,就容易出现缺素症状。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乡葡萄产业长足发展,本研究采取平行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盐井葡萄物候期人工观测和所在区域气象要素自动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提出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盐井葡萄一般在3月上旬—下旬开始萌芽,5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浆果膨大期,1个多月后葡萄开始转色,10月中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开始落叶随即进入休眠期。从萌芽到成熟,盐井葡萄约需200天左右。盐井光照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都高于10℃,在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6.4~20.6℃,且80%以上的时间大于25℃。浆果膨大期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1.9~28.0℃,期间风力大,20多天风速都达到10 m/s。从萌芽到坐果期,降水很少,从浆果膨大期开始雨水不断增多,但依旧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必须通过灌溉才能满足。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寒性极强的葡萄品种贝达条做砧木,嫁接优良葡萄品种,利用温室进行规模化快速繁育葡萄硬枝嫁接苗,可满足大面积生产建园所需,是解决葡萄越冬冻害的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农二师农科所与河北昌黎县金田苗木有限公司在总结国内葡萄硬枝嫁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种植酿酒葡萄0.18万hm2,种植架式均采用三主蔓规则扇形,截止2013年,树龄10年以上的酿酒葡萄面积已达到0.04万hm2。随着树龄的老化,出现架面混乱、结果枝外移、通风透光不良、抗病能力差、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品种资源条件,提出对老龄葡萄实施单蔓倾斜式水平龙干篱架树形改造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酿酒葡萄的原料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葡萄酒的品质;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提升了团场酿酒葡萄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葡萄皮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世界上普遍栽培的水果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年产葡萄约7000万t,中国年产葡萄约140万t,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其中约80%用于酿酒、7%用于加工果汁及其他葡萄产品、13%用作食用。葡萄酿酒或进行果汁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是葡萄皮与葡萄籽,两者约占鲜果的20%,但大多数企业一般是将皮、籽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8.
何永梅 《科学种养》2011,(11):51-51
土壤酵母是最新研制的生态环保型微生物肥料,可以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的作用。其菌株繁殖能产生大量抗生素,对作物多种病害产生抗性,从而有效地防治作物病害,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土壤酵母还能防治玉米的粗缩病、大小叶斑病、疮痂病、软腐病和苹果、葡萄的各种斑点落叶病、霜霉病、炭疽病,并可推迟苹果、葡萄落叶9~12天。  相似文献   

9.
为设施栽培葡萄合理施肥灌水,实现淡季供应葡萄的优质高产,以4个灌水水平和3个施肥水平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施入水平下,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葡萄纵径、果形指数呈减小的趋势;设施葡萄产量随灌水水平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肥仍是设施葡萄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在高产的同时,却又降低了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适当减少灌水量能提高葡萄的品质,但同时却降低了葡萄的产量,产量和品质仍是新疆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
无核鲜食葡萄是消费者喜爱的商品。为了改良植物结果和营养生长的各个方面,在葡萄中已广泛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GA3)是在葡萄浆果发育期间影响细胞分裂和增长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已在葡萄栽培中广泛应用。内源赤霉酸会促进无核葡萄浆果的早期发育。目前普遍担心环境污染,并且农化产品使用的安全标准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1.
温室葡萄的一年两熟,主要原理是调整葡萄的成熟期,促使葡萄在反季节仍然可以顺利供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葡萄的销售期限,而且能增加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可以降低市场的压力。因此,要想让葡萄的产量和效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就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争取使温室葡萄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葡萄属12个野生种和变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如下:绘制了葡萄属的基本酶谱,共分离出35条酶带,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可把供试材料分为三组。综合同工酶谱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认为刺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瘤枝葡萄和华东葡萄是葡萄属中较原始的类型,山葡萄、燕山葡萄、和麦黄葡萄是较进化的类型,种的分组与进化和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农业大学科学家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葡萄育种的特点是育种目标的综合性。近年来,葡萄生产对葡萄品种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抗逆性强,还要能适应产地的不利环境条件。为了达到育种目标,获得符合要求的优良葡萄品种,在长期引种、选种、育种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并且在葡萄抗逆育种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孕育出质量优良、抗逆性极强的鲜食、酿酒和砧木品种。葡萄的抗逆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世界葡萄抗逆育种进展进行了研究,可切实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山 《种子科技》2023,(10):115-1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葡萄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对葡萄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推动了葡萄种植业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葡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确保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葡萄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病害,直接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分析了多种葡萄病害类型,阐明了葡萄病害的发病原因以及规律,重点论述了病害的具体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饶胤臣 《种子科技》2023,(4):106-108
葡萄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葡萄的需求量明显增多。虫害的发生会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给种植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葡萄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虫害,包括葡萄叶蝉、短须螨、粉蚧、透翅蛾、虎天牛等。应该分析各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和为害规律,并且有针对性的防护,减少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谢教铭 《科学种养》2013,(11):33-33
建瓯市现种植葡萄面积3万亩,年产葡萄3.6万吨,是福建省鲜食葡萄的主产区之一。由于葡萄园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地力下降,加上福建省属亚热带气候,葡萄成熟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病虫害严重,造成果实产量、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镇从2010年秋季起,连续3年在葡萄园示范套作绿肥——紫云英,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牛粪葡萄产量最高,其次是猪粪,沼渣对葡萄产量影响不大。施用牛粪和沼渣对葡萄单果穗长、穗重、果粒数和果粒粒径影响不大;施用猪粪会导致葡萄单穗果粒数下降,但葡萄果粒粒径显著增加;沼渣对葡萄内在品质影响较大,可显著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和果胶质含量,但糖酸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炎炎夏日,如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棵葡萄,又遮荫纳凉,又能尝到美味的果实,实在惬意。那么没有经验的朋友如何着手呢?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壳聚糖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葡萄易腐烂、保质期短。所以该试验以葡萄为试材,通过喷涂的方法,在常温下测定贮藏期间葡萄的坏果率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膜对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降低葡萄的腐烂率,保持葡萄的色泽和亮度,明显降低贮藏葡萄的呼吸代谢强度和水分的散失程度。其中以1%壳聚糖膜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