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农村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加强农民教育,解决农民的知识贫困问题。受渠道、成本和认识等因素的阻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相对滞后。在我国进入“后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反哺”形式开展农民教育成为可能,基础教育改革又为“反哺”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契机。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通过实践活动对家长进行有意识的教育,通过家庭作业形式对家长进行知识传输,以实现“反哺”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后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中小学生利用"文化反哺"形式开展农民普法教育成为可能.五次普法宣传教育规划都把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使得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明显提高,为开展"反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五"普法宣传规划把农民和青少年同时作为普法重点对象,为开展"反哺"教育提供了契机.因此,通过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普法宣传专题活动、利用家庭作业让学生把法律知识传播给家长以及由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法律思维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形式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农民法律知识和意识教育不失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内涵可以理解为: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广开致富渠道,解决农民的生计,使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宽裕的生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纯朴、互助合作、社区安宁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内涵可以理解为: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广开致富渠道,解决农民的生计,使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宽裕的生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纯朴、互助合作、社区安宁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石溪村的家族活动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从被动到主动, 在经济生活中从自发到自觉, 在文化活动中从封闭到开放, 在社会生活中从传统到现代; 农民的文化选择不仅加速了其自身角色意识从“家族人”到“现代人”的转换, 也促进了农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正1、科技兴农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手硬一手软”,农村的文化建设往往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群众喜闻乐见又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时代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1科技兴农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  相似文献   

9.
1新平县农家书屋基本情况“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新平县一直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来落实,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列入了政府工作计划,有步  相似文献   

10.
<正>1、科技兴农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手硬一手软”,农村的文化建设往往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群众喜闻乐见又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因此努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时期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1科技兴农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原因: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费用呈上升趋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少;信息资源薄弱;老弱病残接受新技术慢。当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缺乏基本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不配套;缺少农业信息;栽培管理或养殖过程中存在误区;试验设计不规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项措施:对附加值较高的作物或动物尝试建立监测系统;对初、高级中学阶段学生进行培训;举办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宣传农业技术;开辟“希望的田野”栏目;开展技术比赛等形式宣传农业技术;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闭塞的文化与经济格局随着市场 经济的出现而打破,相应的农民收入与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农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改 善,但是农民对于精神文化表现出迫切的需求。让农民参与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 务,同时也保障农民享受娱乐文化的权利。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及新媒体深刻影响农村文化建 设,如何让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农村文化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在注重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同时,急需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可以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图书馆软硬件和管理制度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引导并指导农民读书,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和实用技能,进而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韦冰  焉潮 《中国农垦》2013,(9):63-64
“农家书屋”项目是国家一项面向广大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读书组织,推动农民、农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改善农村的文化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前新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文化的兴起,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健康向上的农村家庭文化,有利于创造美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兴农热潮、排除封建落后的文化观念、群体意识的回归。在村级文化建设中,要给家庭文化建设以重要的位置。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正确地引导家庭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既尊重农村家庭的差异性,又走民办公助之路。让农民在家庭文化中接受全方位的文化影响,使之与村级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有机配套结合,进一步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平遥县岳壁乡从2007年起在全乡开展“农民讲坛”活动。所谓“农民讲坛”,就是农民主办,农民主讲,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一个宣传文化活动场所,是农民自我启发、相互教育的一个平台。由农民担纲主讲,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以看得见、学得着的特殊方式融入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文化建设对农村整体发展的意义;讨论作为文化传播者和信息导航员的图书馆,如何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引导农民过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促进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在农业发展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理念的一种教育活动,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目前我国高校重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但存在缺少系统性的思政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理论素养不充分、互联网辅助问题凸显、培育氛围淡薄和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高“铸牢”教师理论素养、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深化“铸牢”教育环境熏陶等一系列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