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以β-氨基丁酸(BABA)为主要成份研制的BABA合成制剂温室诱导辣椒和番茄抗TMV、CMV、疫病、疮痂病和根结线虫及田间诱导大白菜抗霜霉病的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0% BABA可溶性粉剂对多种病害的诱抗效果均好于BABA纯剂,以对辣椒疫病的诱抗效果最佳,接种后10 d诱抗效果仍高迭88%;对大白菜抗霜霉病的诱抗效果也较生产上常用药剂甲霜锰锌要好。BABA衍生物对TMV、CMV、疫病和根结线虫亦表现出一定的诱抗潜能。  相似文献   

2.
β- 氨基丁酸诱导甜( 辣) 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报道了用β- 氨基丁酸( DL-β-aminon-butyric acid, BABA) 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后的诱导抗疫病作用。研究证明: 高浓度BABA ( 1 000 g/mL) 对离体辣椒疫霉病菌无抗菌活性, 用其喷雾处理辣椒的茎叶所诱导的抗疫病作用可完全控制其危害; 用BABA 诱导处理后3 d 接种辣椒疫霉病菌,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 d 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5.
以易感FCRR番茄品种'鲜阳草莓'为试材,在幼苗两叶一心时采用苯莉酯甲酯(MeJA)、颈腐根腐病病原菌(FORL)及MeJA+ FORL处理植株,并进行幼苗生长指标、抗病指数及生理指标的检测,研究了MeJA诱导番茄提高颈腐根腐病(FCRR)抗性的可能性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MeJA处理有利于'鲜阳草莓'幼苗生长;MeJA-+-FORL和FORL处理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MeJA+FORL可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外源喷施MeJA可以诱导番茄对FORL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蒙古扁桃木质素、晶细胞及水势的诱导作用及其时间效应,探讨了外源茉莉酸甲酯是否对蒙古扁桃产生诱导防御反应.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使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增加,中脉周围的晶细胞数量增多,水势下降.3种浓度MeJA处理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均于第3天增幅最大,至第5天木质素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0.10 mmol/L MeJA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其它2种浓度处理效果(P<0.05).3种浓度MeJA处理蒙古扁桃1d后,叶片水势显著低于对照(P<0.05);处理3、5d后,叶片水势先升高后降低,水势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3种MeJA处理的蒙古扁桃,叶中脉周围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葡萄果实抗病反应的机制,以‘巨峰’葡萄悬浮细胞为试材,将其继代培养一次后分别在含10μmol·L-1 Me JA的B5培养基和含100 nmol·L-1隐地蛋白的B5培养基中(模拟病原菌接种)振荡培养15 d,每3 d测定1次细胞质量及抗病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单一Me JA处理未激活葡萄悬浮细胞内的防卫反应;而单一隐地蛋白处理则可立即显著诱导葡萄悬浮细胞内源H2O2迸发,提升vv NPR1.1、PR1和PR2表达水平和植保素含量;经Me JA处理的葡萄悬浮细胞在添加隐地蛋白后,其细胞内出现较单一隐地蛋白处理更为显著的H2O2迸发、PR基因表达和植保素合成现象,说明经Me JA处理的悬浮细胞只在病原激发子胁迫时才表达出较强的系统抗性。因此,Me JA诱导的葡萄悬浮细胞抗病反应可归因于Priming(植物敏化过程或防御准备过程)机制。此外,经Me JA诱导的Priming反应对葡萄悬浮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暗示其未抑制葡萄细胞生长和胞内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大白菜品种"金冠"为试材,采用在根肿病菌胁迫下大白菜根部灌施不同浓度(50~25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的处理方法,研究MeJA对幼苗生长状况、防御酶、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外源MeJA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MeJA浓度为100μmol·L-1及以上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病情指数且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浓度呈负相关;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1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渗透调节物质。当MeJA浓度大于150μmol·L-1时,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外源MeJA提高了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诱导PR-1、PR-3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上调表达,从而提高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在根部灌施100μmol·L-1MeJA时,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综合抗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瓠瓜产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瓠瓜幼苗上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2,1,3-苯并噻二唑(2,1,3-Benzothiodiazole,BTH)、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BL)、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TS)、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人工摩擦接种CGMMV,评价它们的相对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3 d用0.050 g·L-1 BTH、5.0×10-5 g·L-1 BL、1.0 g·L-1 CTS、0.138 g·L-1 SA处理均可使瓠瓜CGMMV的病情指数降低,其中5.0×10-5 g·L-1 BL防效最佳,达70.38%。进一步研究表明,BL、CTS、SA以喷药后3 d为最佳诱导时间,而BTH为喷药后1 d。4种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瓠瓜对CGMMV产生抗性,其抗性差异与诱抗剂种类、浓度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L402幼苗为试材,通过外源施钙和缺钙处理,探讨钙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外源MeJA显著诱导番茄抗灰霉病|外源钙离子进一步增强MeJA诱导的抗病程度|而钙螯合剂EGTA和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3则不同程度抑制MeJA诱导番茄的抗病性。(2)MeJA单独处理后2~5 d内PAL、PPO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外源钙离子进一步增强MeJA诱导的上述防御酶活性,两种缺钙处理则不同程度降低防御酶活性。(3)外源施钙及不同缺钙处理,对MeJA诱导的CAT和SOD活性没有规律性影响。由此认为,钙增强MeJ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程度,可能与其对MeJA诱导番茄叶片中PAL、PPO和POD等防御酶活性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激发子外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选用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水杨酸甲酯(MeSA)等4种激发子喷施茶树,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收集分析茶树挥发物。4种激发子均可提高茶树挥发物组分数及总量。对照茶树仅释放2种物质,总量低于0.01 ng ? h-1 ? g-1;JA可诱导新释放9种物质,总量可达4.37 ng ? h-1 ? g-1,80%以上为(E)–β–罗勒烯、(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醛等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MeJA可诱导新释放27种物质,总量可达95.41 ng ? h-1 ? g-1,80%以上为(E)–β–罗勒烯、DMNT、(E,E)–α–法尼烯等萜类化合物;SA可诱导新释放苯甲醚、苯酚、MeSA等3种芳香族化合物,总量可达191.21 ng ? h-1 ? g-1,90%以上为MeSA;MeSA仅诱导新释放MeSA,总量可达507.5 ng ? h-1 ? g-1。激发子浓度提高,茶树挥发物中主要组分释放量或组分数增加。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显示,4种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得分数差异显著,但JA与MeJA、SA与MeSA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各聚为一类。综上,JA、MeJA、SA、MeSA等4种激发子均可显著增加茶树挥发物释放,茉莉酸类与水杨酸类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差异大,而同类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相似。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激发子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理机制及抗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绿熟期番茄果实为试材,采用30 μmol·L-1精氨酸酶抑制剂Nw-羟基-nor-L-精氨酸(nor-NOHA)-35 kPa真空渗透结合0.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熏蒸处理,研究了精氨酸酶在MeJA介导采后果实灰霉病抗性中的作用,以期阐明MeJA调控采后果实抗病性的机制.结果 表明.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贮藏前期过氧化氢含量,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贮藏后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效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提高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促进总酚积累,抑制采后番茄果实发病率及病斑面积.但是(nor-NOHA+MeJA)处理显著抑制了MeJA对精氨酸酶活力的诱导效应,降低了MeJA介导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效应.综上所述,精氨酸酶在MeJA介导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蕾  梁燕  默宁  张洋  赵贵叶 《中国蔬菜》2017,1(10):44-50
对来源于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的51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田间抗性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质病情指数在17.04~75.56之间,有14份种质田间表现出了TMV抗性。各种质抗性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略向感病区域偏离。将筛选出的14份抗病材料和7份感病材料进行TMV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21份种质的病情指数在6.28~65.48之间,获得抗病材料15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V田间成株自然发病病情指数与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r=0.789,呈极显著相关。结合田间抗性调查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利用12对与L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3份TMV抗病种质进行分子鉴定,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分子标记。抗TMV辣椒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品种‘圣诞玫瑰’为试材,于转色期分别对果穗进行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50 mg·L~(-1))PDJ、MeJA处理,研究花色苷、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色泽、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改善果实色泽;PDJ、MeJA处理后红绿色差指标a*值以及颜色指数CIRG值显著升高,而果面亮度L*值和黄蓝色差指标b*值显著下降,果实着色程度显著提高。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促进果皮中总酚、类黄酮的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在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方面,同浓度PDJ处理作用效果优于MeJA;50 mg·L~(-1)PDJ、MeJA处理效果分别好于10 mg·L~(-1)PDJ、MeJA处理。【结论】2种不同浓度PDJ、MeJA处理均改善了‘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0 mg·L~(-1)PDJ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浓度JA处理对西瓜幼苗低温抗性的影响,以西瓜栽培品种农科大五号为试验材料,以清水25℃为对照(CK),用不同浓度JA(0、20、200、2000μmol·L-1)进行预处理,4℃低温处理48 h后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与0μmol·L-1JA相比,叶面喷施200μmol·L-1JA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西瓜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并能够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0μmol·L-1JA处理相比,20μmol·L-1和2000μmol·L-1JA处理后大多相关生理指标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JA(200μmol·L-1)能增强西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6.
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花朵的花药帽易脱落,导致切花加速衰老。以‘柠檬绿’文心兰为试验材料,研究脱药帽后花朵乙烯释放速率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含量变化,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及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脱药帽文心兰花朵衰老、乙烯释放及乙烯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表达的影响,探究乙烯和JA在文心兰花朵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脱药帽处理会加速文心兰花朵衰老,脱药帽处理1 d时乙烯释放速率已达168.23 nL·g-1·h-1,而同期未脱药帽对照没有乙烯释放,JA含量显著增加,但脱药帽处理比对照低57.86%。此外,外源MeJA处理显著抑制文心兰花朵衰老,而其抑制剂ASA处理则明显促进衰老,外源MeJA处理抑制了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的表达,而ASA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表达,说明JA可能通过抑制乙烯合成来延缓文心兰花朵衰老,在文心兰花朵脱药帽处理诱发的衰老过程中JA具有拮抗乙烯、延缓...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β- 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J)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宜浓度,将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无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 种抗病诱导剂处理能够导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和产量增加,且随浓度增加,晚疫病抗性增强,其中BABA 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适宜浓度为50 μg · mL-1,防效为64.8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化学杀菌剂相比,BABA与杀菌剂混合处理效果更好,晚疫病最终防效高达81.28%,产量为2 911.08 kg ·( 667 m2-1。以上结果说明:BABA 能够较好地诱发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田间防治推荐将化学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BABA 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授粉后50d的罗汉果果实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不同时间后取样并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罗汉果甜苷V代谢途径3个关键酶(角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葫芦二烯醇合酶:cucurbitadienol synthase,CS;环阿乔醇合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期为掌握SQS、CS和CAS的表达规律,进而为提高罗汉果甜苷V的代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eJA对SQS和CS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在200μmol·L~(-1)的MeJA诱导后12h和24h,SQS和CS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处理前的11.12倍和9.82倍;MeJA能抑制CAS的表达,在100μmol·L~(-1)的MeJA处理后6h,CAS相对表达量降至最低,仅为对照的0.13倍。  相似文献   

19.
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促进大蒜试管鳞茎的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 或水杨酸(SA) 添加于B5 培养基中, 研究其对离体条件下大蒜鳞茎的诱导及膨大作用。结果表明: MeJA 诱导鳞茎形成和促进鳞茎膨大的最佳浓度均为2×10- 6 mol/L, 诱导率高达97% , 鳞茎鲜重可达100 mg。SA诱导鳞茎形成的最佳浓度为5 ×10- 5 mol/L, 诱导率可达94 % ; 促进鳞茎膨大的最佳浓度为5 ×10 - 4 mol/L, 鳞茎鲜重可达165 mg。表明MeJA 和SA在大蒜鳞茎形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Fujiminori’)的叶片为试材,克隆了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基因NPR1、PR1、COI1和LOX2,利用定量和半定量PCR法研究其在SA与JA处理后的表达情况,发现PR1特异地受到SA诱导,而施加JA后抑制其表达;LOX2特异地受到JA的诱导,SA处理抑制其表达。上、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说明,PR1和LOX2可作为葡萄SA和JA信号转导途径的标记基因,同时研究发现葡萄中NPR1、PR1、COI1和LOX2表达量的快速上升出现在SA和JA处理后6 ~ 24 h;SA与JA信号转导途径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它们之间的相对浓度决定着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