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对建设用地的神化已到了相当极端的程度。在成都调研,参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农民,在新建居住区按人均35m。宅基地建设,而按人均70平方米划定小区建设面积。农民希望有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积,不然楼挨楼,太密集,住起来不舒服。农民就说,自己在楼下空地种了菜,这块地只能算作菜地,  相似文献   

2.
一 当前对建设用地的神化已到了相当极端的程度.在成都调研,参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农民,在新建居住区按人均35m2宅基地建设,而按人均70平方米划定小区建设面积.农民希望有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积,不然楼挨楼,太密集,住起来不舒服.农民就说,自己在楼下空地种了菜,这块地只能算作菜地,怎么算成了建设用地面积呢?而在拆除旧房时,农民尽量要求多算宅基地,比如成都市将农民所有林盘都已经算作宅基地了.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土地整治,加快秦州区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建设用地理论潜力,进一步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确定现实潜力,并采用综合评价因子分级法对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类型应优先考虑空间分布分散、空间规模指数大、整村搬迁行政村以及群众基础好的区域。在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及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宜在华歧乡、牡丹镇、平南镇、秦岭乡、天水镇、汪川镇及皂郊镇的大部分行政村进行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必然会有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当前实行的"占补平衡"耕地保护政策,是先占后补,区域自主平衡。占地在先,是刚性的;造地在后,是柔性的,所以时间和质量都不能保证。目前,城市人均建设用地80~100平方米,而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在200~250平方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撬动了地方政府在过去征在地模式下的对于土地增值收益的垄断地位。政府、农民集体、农民个体形成了新的土地收益分配博弈格局,不同收益分配主体间的矛盾凸显。【目的】为了协调、均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过程中相关主体间的利益需求。【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不同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结果】1、主体间利益诉求矛盾突出2、主体间收益分配机制不均衡3、主体间收益分配中法律依据不完善。【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1、明晰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2、明晰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3、强化收益分配的动态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6.
浅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尚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价格混乱等问题,为保障农民集体利益和保护集体建设用地资产,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价格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经济学地租、地价、区位等基本理论与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等土地估价理论,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评估方案,并对完善流转价格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及整治潜力分析,对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模型和权重系数,测算人均标准居民点、农村危房改造、中心村建设、进城农民土地腾退及异地扶贫等5个方面的整治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图、土地变更调查图、土地总体规划图等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成果,得出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结果,并划分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用以指导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的安排。  相似文献   

8.
王俊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90-390
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阎良区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补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构成、测算方法和分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226 hm2,主要来源于:(1)人口总数在200人以下的村庄;(2)人均建筑面积过大的村庄;(3)不符合中心村建设、分布散乱、布局不合理的村庄;(4)位置偏僻,生产、生活不方便的村庄。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划分阎良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区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导致农民群体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只有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农民获得较为可观的财产性收入,才能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的科学使用,从而对财政区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针对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区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有效的节地措施,采用统计评价法和案例分析法,建立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效果评价的方法体系,并选取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和凤凰村为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竹篙镇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凤凰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节地效果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87.29%、61.84%和44.45%,依次为优、较好和较差。分析单项评价结果,影响竹篙镇节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综合建筑容积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议规划期内要防止过度开发住宅商品房,进行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优化用地结构;影响凤凰村的主要因素有户均宅基地面积、综合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和多个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指标;建议缩减人均用地面积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地均需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农户分化、政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收费以及流转的价格制定等因素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54.55%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有45.45%的农户不愿意流转。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受到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兼业程度、政府收取管理费用、政府在再次流转过程中收取增值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不一样。兼业程度、受教育程度均始终正向影响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而政府在流转过程中收取再次流转增值税、农户是否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负向影响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意愿。但是农户的农业收入占比、农户的年龄和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宅基地块数以及流转过程中是以片区基准价流转还是按流转后用途价格流转对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意愿没有影响。因此,为制定相应的流转政策及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首先须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土地流转知识普及,并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的能力;其次,在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办理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应让农民对此有知情权,避免政府和农民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前不久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旨在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在土地流转中促进农民增收,并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0,(1):7-7
针对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所引起的一些传言,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去年12月24日表示.根据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政策,“农地农用、农地农民用”原则不得动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律不得搞商品房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吴莉雯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30-234
从农民家庭收入变化视角入手,运用访谈法、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庆阳黄土塬区入市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庆阳黄土塬区参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之后,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带动,对农民家庭收入存在积极影响,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前的15701元增长至28559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模、价格、收益分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对农民家庭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近期,我们对北京、河北、河南一些乡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指集体工矿用地、原集体公益用地,不包括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权益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农民权益受损的现象、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一、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的表现在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区,由于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很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量大,村民一般比较重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转收益的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才能最终达到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广东省中山市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柯峰  李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68-17470,17519
文章着重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对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意义,它将提高农民购买力、融资能力和土地利用率。同时找出当前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的法律、政府行为方面缺陷,分析解决应对方式,以达到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解决住房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中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体利用率,依法保护农民权益,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该研究从权利归属及土地权能本质,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方法及流程,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分配,建设公平、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等4个方面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农村合理分配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发展中的村镇建设用地整理--以河南省沁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结合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利用定性判定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内部潜力为861.6hm^2,城区建设用地潜力为166.0hm^2,闲散地的潜力为225.7hm^2,建设用地潜力合计为1253.3hm^2。提出了村镇建设用地整理的途径:可以通过撤乡并镇、迁村并点,调整村镇等级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为村镇建设提供大量用地;可以通过改造村镇内部的闲置土地,盘活建设用地存量;通过乡镇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非农人员进住城镇居民区,农民留在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土地集中利用,避免占用耕地;制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政策,保证村镇建设用地整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