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双膜缓控释肥是采用国家专利技术,在肥料的表面涂上双层水溶性而又具有缓释性能的包膜胶结剂,生产出不同时间段释放养分的包膜胶结型缓释肥料。施用双膜缓释肥不但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追肥次数、节约人工投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淋失养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优化土壤环境,而且增产效果显著,是今后农业用肥发展的方向。据研究,在目标产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控释肥比传统速效肥料减少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麦施肥次数多引起化肥过量投入,开展缓控释肥料+一基一追田间试验,研究缓释氮比例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养分效率的影响,为南京市江宁区小麦缓控释肥料施用技术、小麦化肥减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养分吸收、氮肥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缓释氮比例增加先增后减,以缓释氮占比40%的效果最好;缓释氮占比40%缓控释肥料+一基一追处理的小麦产量、养分吸收、氮肥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比相同施肥量下3次施配方施肥的处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玉米缓释专用肥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Q3,Q4,K2,S24种不同类型的缓释玉米 专用肥进行田间缓释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缓释玉米专用肥均有不同的缓释效果,其中以Q3和S2缓释效果最佳,在玉米生产中一次性作底肥基施,其养分释放动态能与作物吸收养分动态实现好的逼近,比等养分量的普通配方施肥分别增产7.1%和11.9%,且能减少因追肥对地膜的破坏和节省劳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宋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09-12310,12313
[目的]为了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在淮南潘集区小麦种植中的增产和肥料利用率效果。[方法]在潘集区泥河乡,开展大区田间的配方肥和常规肥对比试验。[结果]与常规施肥配方相比,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56%、1.41%、14.41%;配方施肥比常规肥小麦增产661.35kr,/hm^2,增幅达9.4%,收入增加1481.4元/hm^2。[结论]配方施肥可有效提高当地肥料利用率,使小麦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夏玉米双膜缓释配方肥料种肥异位同播施用方式及合理施用量,特安排本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种肥异位同播种肥间距20 cm和15 cm与间距10 cm、5 cm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种肥间距以15~20 cm为宜;夏玉米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方式,亩施用40%(28-6-6,其中16%缓释氮肥)双膜缓释配方肥料50 kg与农户习惯施用普通复合肥料相比,增产效果极显著,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51.4粒和10.1 g,亩增产73.9 kg,增产率达13.1%,亩收入增加127.6元,增幅达18.5%。  相似文献   

6.
常规施肥方式不能满足杨树生长和农民需求.缓释效果好的高分子材料包膜肥价格昂贵,针对树木施肥的特殊性,把包裹型肥料和包膜型肥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缓释型杨树专用配方肥料,并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缓释型杨树专用配方肥料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高效、施用方便、使用技术配套,可以有效地解决杨树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施肥和施肥不合理现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PVA包膜缓释肥料在早稻上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行研制的3种包膜缓释肥料(PG、PGg、PGf)的肥效进行早稻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包膜肥料具有较好的养分缓释效果,能使土壤中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包膜肥料缓释效果PGg型优于PG型和PGf型。相同试验条件下,PGg处理株高和生物量比对照处理(CK)分别增加了15.7%和12%,氮素利用率比CK提高了7.5%,减少了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获得优质高产显著效果,不再是一种养分或一种产品作用的结果,需要多养分的协同互补和多个增产要素的集成效应。涂层缓释一次肥采用BB肥的形式,但又不同于“按方抓药”简单掺混,其生产以单质肥料改性为主,在增强单质肥料缓释增效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配方混成专用肥料,肥效显著优于一般BB肥产品。同时,涂层缓释一次肥以独特涂层材料(涂液)作为缓释技术载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自制的非水溶性材料包膜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青菜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3种非水溶性材料包膜缓释氮肥(缓释肥料A、缓释肥料B、缓释肥料C)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小青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水溶性包膜肥料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当缓释氮肥包膜率为6%~8%时,通过浸泡试验测得的135 d氮养分累积释放量为32.2%~63.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了3种缓释氮肥的小青菜地上部产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对照,增产幅度为244.90%~406.58%,均略高于施用普通大颗粒尿素的产量;其中缓释肥C处理小青菜产量高,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低。  相似文献   

10.
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是以专用有机膜将肥料中N、P、K有效成分的一半包被起来,使被包膜的养分成为控释性膜态养分,从而形成速效与缓效相结合的全程控释肥料。试验研究了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控释肥料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有两个释放高峰,全程供肥平稳,与水稻吸肥规律基本吻合,比对照增产29.5%;比生物菌肥加自配混合肥增产11.2%。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化肥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小麦施肥上存在施肥量超标、养分搭配不合理、忽视微量元素等问题,不仅导致产量降低,而且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还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当大量施用传统化学肥料导致养分利用率低的时候,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河南农业大学汪强博士在河南省新郑市进行的小麦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在同等施肥量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相比,增产幅度达20%。因此,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择新型缓释配方肥料和传统配方肥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针对ZP包膜氮肥在黄褐土小麦上施用的肥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ZP包膜氮肥与尿素以5∶5配合施用,较纯施尿素小麦增产28.93%,氮素利用率可达33.8%,提高10.2个百分点,纯利润增1 246.2元/hm2,且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养分淋洗下渗。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14.
不同控释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在甘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与土壤中同步埋人肥包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树脂类包膜尿素养分释放过程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0.9796**~0.9944**),该类肥料在释放前期养分释放强度大,但后期供肥能力略显不足,采用复合包膜对后期供肥有一定的作用;硫磺类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过程用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0.9914**~0.9973**),该类肥料在释放期内均能平稳供应养分,但单独施用难以满足甘蔗生长前期的养分需求;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能使甘蔗增产5.00%~11.45%,氮素利用率提高7.50%~8.23%。生产上应结合不同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及甘蔗生长需肥特点,按一定比例配施混合包膜尿素,实现养分供求平衡,达到控释肥料“减量、方便、高效”的施用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双福2号水稻专用肥肥效验证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肥料量情况下,氮磷钾含量34%的“双福2号”水稻专用肥与含量45%的进口复合肥相比,经早,晚稻试验结果表明,“双福2号”比进口复肥表现出增产,增收,节省养分的效果,其肥效与我县多年推广的配方施肥相当,说明“双福2号”配方较合理,推广“双福2号”可使配方施肥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6.
概述采用包膜缓释氮肥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掺混创制养分释放可调控型作物专用肥的工艺流程及产品的技术性能,探讨了包膜缓释氮肥及控释型有机无机掺混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当季作物的利用效率,阐述了主要经济作物专用肥筛选的依据、系列产品的推荐配方及应用效果,提出了本项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验证配方施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提高效果。试验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1%、1.92%,钾肥利用率降低3.13%,化肥贡献率提高6.7%,化肥农学效率提高1.25kg/kg,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64kg/kg,667m^2可节约肥料纯量2kg以上,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黄晓澜  张琳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39-42,96
运用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对长江流域的小麦,江淮丘陵区域的水稻和淮北平原的玉米进行了全素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施肥技术与目前通用施肥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9%~20%,7%~16%和6%~11%。还证实硫肥对淮北玉米有增产效果。采用能量——经济学评价方法对肥料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估,认为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可在安徽省“二高一优”农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制缓控释尿素的缓控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缓解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自制的以硅藻土为载体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规律及所用载体硅藻土的保水、保肥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硅藻土保水、保肥效果较好,是很好的缓控释载体材料。水溶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表明,聚乙烯醇进行包膜后起到一定的缓释效果,但膜层结构疏松,缓释效果不明显,用松香和石蜡密封后膜层致密度提高,缓释效果显著提高,且养分释放速率较均匀,松香和石蜡密封后的包膜尿素更明显地降低了氮素由于淋溶造成的损失,增加了土壤中残留的氮素含量,从而使氮肥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且所用的包膜材料松香、石蜡以及聚乙烯醇在土壤中可自然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结论]所研制的肥料不仅利用率高,而且是环保型肥料,对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用配方的复混肥一般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与单元肥料相比,具有养分全面、便于贮运与施用、增产效果好等优点。复混肥的推广使用,改变了农民单施氮肥的习惯,推动了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但通用配方的复混肥养分比例固定,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作物品种对养分的不同需要,难以达到高产的最佳养分要求,还易造成养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