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育苗移栽作为调节作物茬口,提高复种指数和趋利避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都是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不同的育苗移栽方式在提高玉米单产中的作用,以便选择最佳育苗方法用于大面积生产,促进我区玉米单产上一个新台阶,于1990年作本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仁怀县银水乡尧坝村肖三勤家责任地中进行,海拔1180米,冬季空闲,土壤属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县乃至全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仅次于水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育苗移栽是近年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增产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育苗过程~中,成苗率较低,仅60%左右,因而对玉米育苗移栽的推广有一定的妨碍。根据近年广大农户、农技干部在育苗中采取的嵌种方式以及对死苗的解释(低温造成死苗),而设计了这一试验,旨在改进育苗方式,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4.
遵玉3号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与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过程中,在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的基础上,改营养块双株育苗双株移栽为营养球(块)单株有苗单株定向移栽,可有效降低空秆率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肥球单珠育苗定向移栽平均单产分别比营养块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增产4.72%,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增产14.93%,遵玉3号在生产上适宜移栽密度为3400-3600株/667m^2。  相似文献   

5.
玉米软盘覆膜育苗移栽是集玉米直播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 ,是玉米栽培技术的一大改革。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缓解前后作物季节矛盾、抗御不良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确保玉米全苗壮苗、提高玉米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997年在我县田庄乡试验示范6.7hm2 ,一举获得成功。 1 998~ 2 0 0 0年三年示范推广 1 .0 3 8万hm2 ,总产 5 940 .0 2万kg ,平均单产 5 72 2 .5kg/hm2 ,比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增产 1 0 0 4.5 5kg/hm2 ,共增产 1 0 42 .75万kg ,新增产值 1 45 9.86万元 ,节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贵州地区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了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揭示了6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抽雄期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乳熟期,不同处理方式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抽雄期,明显表现出移栽的要高于直播的,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LSP、LCP、AQE、A_(max)均显著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的增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了衰老,提高了光补偿点,进而提高最终产量,最终测产的结果也是地膜覆盖育苗移栽产量最高,相对于常规直播提高了20.5%,秸秆覆盖和常规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籽粒产量与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穗长呈显著性相关。总的来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贵州地区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交三单交覆膜育苗移栽制种夺高产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种子公司(641003)刘年亨我区杂交玉米交三单交(交S1×330)晚熟种,1994、1995两年均因授粉期高温影响,制种产量较低。为此,1996年起我们试用了地膜覆盖,早育苗,早移栽,抢伏旱前授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覆膜育苗移栽技术对鲜食玉米生长及鲜穗产量的影响,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比较了2种栽培方式对鲜食玉米出苗(成活)率、生育进程、株高、穗位高及穗部性状、鲜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育苗移栽的有效苗率较直播提高15.8%,且生育进程明显早于直播,鲜穗收获期提前;覆膜育苗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对穗长及鲜穗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秃尖的影响极显著。对鲜穗产量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覆膜育苗移栽使生育进程提前,有效灌浆期延长,百粒重增加。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鲜食玉米覆膜育苗移栽技术在晋北高寒地区的优势突显,很好的推广这一技术将是该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育苗方式移栽与产量相关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于1990~1991年进行,旨在探讨玉米不同育苗方式移栽对提高玉米单产之作用,以选出最佳育苗方法用于玉米大面积生产,促进我区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地1990年于本所“拱背桥”(地名),1991年于本所“五十亩”(地名),海拔1465米,前作玉米,冬闲,潮泥土,肥力中上等。供试品种为本所育成的毕单3号(411×449)。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起垄覆膜移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新中玉801为试验材料,研究起垄覆膜移栽、起垄移栽、常规拉绳移栽、直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移栽单产达812.26 kg/667m~2,且产量高于其它栽培模式产量,其次起垄移栽产量为702.26kg/667m~2,产量相对较低的是直播处理,为611.03 kg/667m~2,其次常规移栽模式试验产量为665.7 kg/667m~2。说明起垄覆膜移栽有利于玉米生长,适宜在余庆县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不同育苗期及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玉米育亩移栽作为调节作物茬口,提早播种,抗旱播种,保证节令,趋利避害,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等,均是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不同育亩期和不同叶龄移栽对玉米单产的作用,决选玉米育亩移栽适宜的育亩期及适栽叶龄,以用于我区大面积玉米生产,于1990~1991年度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移栽时期对山西早熟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在山西早熟区无膜种植玉米的新模式及明确该地区玉米育苗移栽的适宜移栽时期,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露地移栽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移栽玉米的生育进程均慢于对照。移栽具有降低株高与减小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的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5月1日移栽玉米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较覆膜直播(CK)仅减少了7%。在早熟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无膜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可以认为在该地区适宜的移栽时期应当是在当地晚霜之后抓紧时间尽早移栽。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营养球,营养块育苗移栽与直播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贤友 《耕作与栽培》1998,(3):23-24,33
为了探讨杂交玉米育苗移栽的最佳栽培模式,良种结合良法。进行了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与露地直播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球育苗移某比对照增产21.6%,营养块育苗移栽比对照增产15.9%。试验效果是营养球育苗称栽〉营养块育苗移栽〉直播。投产比依次是1:1.33,1:3.29,1:2.9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安顺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玉米品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和叶面肥喷施浓度4因素各具3水平的正交试验。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安顺不同栽培玉米品种间实行育苗移栽产量差异显著,黔原3号,兴黄单89-2生产力较高;移栽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玉米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述珍 《种子世界》2014,(10):44-45
<正>四川省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处山区与丘陵交合的深丘地段。在玉米生长季节,我县十年九旱,再加上境内旱地多处于山顶或坡台,故干旱和肥料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玉米产量的提高,盖膜栽培能起到"三保一控"(保温、保湿、保肥、控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近10年,我县结合"三田"改制,重抓玉米盖膜栽培,玉米产量连年提高,出现了很多高产典型,摸索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1选择品种选择已审定且在我县表现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育苗.1育苗地的选择选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管理搬运方便的菜园地或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采用温床育苗无土移栽玉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土育苗移栽玉米的产量和净收入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几乎相同,生产前期用工量减少60%,物质成本降低40%,在播种期和移栽期都很早的条件下,移栽时浇水量对产量及成活率影响很小,适宜移栽叶龄为4-4.5叶,但在晚播情况下,适合叶龄为2-3叶,在麦套玉米条件下,即使晚播移栽叶龄推迟到3.5-4.5叶。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在我县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县的当家品种,并且普遍是育苗移栽。为了探索秦油二号育苗移栽的最佳叶龄和主要生育指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989年我县从海拔600~950米布置了4个秦油2号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19.
骆联斌 《耕作与栽培》1999,(1):22-23,53
我县从80年代末开始推广肥团育苗移栽发展到目前的3333多hm^2,使玉米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肥团育苗移栽投工多,投资大,为了探索在该育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化,提高效益,今年特引进玉米育苗盘进行育苗,经田间试验示范证明较肥团育苗移某没少2个工,667m^2产增10.3kg,增2.5%,667m^2纯利增收25.9元,育苗盘育苗移栽与肥团育苗移栽比为1.3:1。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育苗和栽培方式对紧凑型玉米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采用土育苗移栽,均比露地直播增产增收显著。在育苗方式上以营养索,营养块育苗为好,在栽培方式上以侧膜移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