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57年,Isaae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时能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因而将其命名为干扰素。自干扰素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试验,发现除了抗病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的,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能作用于其他细胞并干扰病毒复制的因子,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 ( Interference,IFN)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 1 95 7年 Isaccs和 Linden-mann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首先发现了干扰素。此后 40年 ,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1 963年 L ampson等纯化了干扰素 ,证明其是分子量为 2 0~ 34KD的蛋白质。研究表明 ,干扰素可抑制被病毒感染细胞中蛋白质、DNA的合成 ;活化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去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诱导 MHCI分子的表达和呈递抗原。即干扰素具有…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mann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它是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作用后,由受体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干扰素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其抗病毒活性为其唯一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IFN除了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1957年,英国病毒学家A.Isaacs和瑞士微生物学家J.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感染现象时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能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IFN)[1]。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以及广谱、高效和非特异性等特点。目前,在医学领域干  相似文献   

6.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畜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7.
犬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由Isasscs等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并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使细胞产生一种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DNA中的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结合,解除了干扰素基  相似文献   

8.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修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析。细胞因子干扰素 (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1957年 Isaacs和 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FN)是一类由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蛋白。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干扰素最先发挥作用。干扰素在抵抗病毒感染和干扰病毒复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家禽流行性病毒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文章就几种不同类型禽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禽干扰素的产生及分类、作用机制、应用等,为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细胞受到诱导剂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免疫调节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lssacs和Leanlindenmann于18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液研究流感病毒干扰时发现的,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Interferon熏IFN)。近半个世纪以来,干扰素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领域的热点。1994年Sekllick等克隆鸡胚成纤维细胞IFN基因。1997年Lambrecht等根据Sekllick发表的IFN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到丝裂源刺激的鸡脾淋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IFN包括IFN-α家族和IFN-β,IFN-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IFN-β,但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Ⅱ型IFN是IFN-γ,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在识别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对抗病毒的感染主要依赖于Ⅰ型IFN的分泌,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Ⅰ型IFN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1 IRF-3的结构IRF-3是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 ku的蛋白质。IRF-3…  相似文献   

12.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细胞受到诱导剂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免疫调节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 lssacs和Lean lindenmann于18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液研究流感病毒干扰时发现的,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耐热,能干扰几乎所有病毒的复制,保护未感染细胞抵抗病毒的攻击,但只是在产生这种干扰素的动物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干扰素主要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释放出细胞外,被另外的细胞吸收后,另外的细胞便对原来的病毒或另外的病毒均有非特异的抵抗能力。后来发现,除病毒的感染外,还有许多刺激物也可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我们试制成粗制猪脾细胞干扰素(PS—IFN)。为了试验其对猪病毒病的防治作用,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7月,以口蹄疫病毒感染幼猪,观察了PS—IFN的保护效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代 ,人们发现机体感染某一病毒后 ,会对另一种抗原性毫无关系的病毒发生干扰现象。但直到 1 95 7年 ,Isaac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才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 ,作用于其它细胞 ,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 ,因而命名为干扰素 (interferon ,IFN)。目前 ,已知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根据对干扰素基因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它于 5— 1 0亿年前即于生物学细胞中存在。是生物体内一类古老的保护因子。自它发现以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干扰素在抗病毒性疾病和恶…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其它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它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自1957年A.Issacs和J.Lindenman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以来,许多学者对干扰素的本质、生物学特性、产生机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干扰素的体外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就干扰素的性质、作用及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正>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功能而得名[1]。目前,按照国际标准可将干扰素分为三类:以α干扰素(IFN-α)和β干扰素(IFN-β)为代表的Ⅰ类干扰素;以γ干扰素(IFN-γ)为代表的Ⅱ类干扰素;以IFN-λ为代表的Ⅲ类干扰素。猪干扰素是被最早研  相似文献   

18.
<正>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1957年Isaaes和Lindenmann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1]。IFN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成为免疫学、临床医学和肿瘤  相似文献   

19.
李丹  史同瑞  王岩  刘宇 《猪业科学》2010,27(12):88-89
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n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一种能够干扰病毒繁殖的物质,称其为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20.
禽用干扰素     
<正>根据近几年来我国禽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部分疾病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毁灭性,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的不断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干扰素在临床当中用于控制疾病起到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干扰素作用机理病毒感染细胞导致IFN的产生,并随被感染细胞死亡、崩解而释出。IFN分子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