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林农种植笋用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笋用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用笋用竹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企业和林农越来越多。笋用竹从分类上说属竹类,从林木资产评估类型划分上属经济林范畴。由于笋用竹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同一宗地的笋用竹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同,其资产的评估值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随着林农种植笋用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笋用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用笋用竹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企业和林农越来越多。笋用竹从分类上说属竹类,从林木资产评估类型划分上属经济林范畴。由于笋用竹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同一宗地的笋用竹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同,其资产的评估值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有哺鸡竹、雷竹、红壳竹等笋竹林6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相似文献   

5.
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黄麻竹在温州景山丛生竹种质资源圃出笋时间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的出笋期自5月底至10月下旬,历时5个多月;马来甜龙竹的出笋期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黄麻竹的出笋期自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3种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均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呈Logistic增长;其生长速度有差异,最大日平均生长量依次为勃氏甜龙竹(50 cm)>马来甜龙竹(23 cm)>黄麻竹(22 cm)。  相似文献   

6.
赵荣光 《农业考古》2007,(1):185-196
一、中国人悠久的食笋历史 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中国有广泛的竹类原生分布地域;因之也就决定了中国人悠久的竹笋食用历史。“笋从竹、旬,谐声也。”“其萌曰‘笋’。笋从勹、从日,勹之日为笋;解之日为竹。一日从旬,旬内为笋,旬外为竹。今俗呼竹为女石母草,言笋旬有六日而齐母。”古人解释“笋”是个形声会意字,  相似文献   

7.
徐昌棠 《新农村》2010,(12):19-19
发展优良笋用竹种是提高竹笋品质、产量,解决周年供笋,缓解夏秋供笋不足的重要手段。但是宁波市优良笋用竹种除雷竹、角竹外,如水桂竹、方竹、浙东四季竹等优良笋用竹,因原来母竹不多,全市分布范围狭窄,竹笋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销售的需求,夏秋笋缺口也不能得到填补。  相似文献   

8.
正绿竹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著名的夏秋季笋用丛生竹,因笋体形似马蹄,又名"马蹄笋"。绿竹在浙南产笋期为6月至10月,恰值浙江省毛竹春笋、冬笋、雷竹笋等主要笋用竹的产笋淡季,笋期长达4个多月。马蹄笋属典型的泥下笋,笋体适中(300~650克),可食率高,笋肉厚  相似文献   

9.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脱贫与致富》2001,(5):24-26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 具有八大优势:(1)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2)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月至12月出笋;(3)产量高,收入多。雷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 产值达到1万多元;(4)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5)年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6)成本低,用工少,效益高。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7)周期短,见效快。成竹林年年挖笋,年年有收益,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8)适应范围广。雷竹为刚竹属竹种,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竹林常存,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种植麻竹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竹(甜竹)为牡竹属竹种,在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栽培表现好,笋材经济效益特别高。一、品种特点1.植株高大。麻竹的根系大多分布在距母株1米范围内。3年生的成竹,竿高20多米,直径20多厘米。是我国目前最高大的巨型竹之一。2.产笋量高。每667平方米(1亩)当年产笋600多千克,第2年产笋2000多千克,第3年产笋5000~8000千克。这在笋用竹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2.
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竹笋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深受人民喜爱。燕竹是江苏宁溧一带的主要竹种之一,但江苏省现有燕竹园多为笋、竹两用林,以培养竹材为主,竹笋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通过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变材用竹园的经营方向,发展笋用竹,不仅可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还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按改造成产竹笋750kg/667m2高产竹园的目标,重点实施6项技术措施:1丰产竹园立竹结构控制技术措施通过密度控制、年龄调整等5项技术措施的运用,实现竹园立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乡土笋用竹种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种植表现,2016—2017年引种花秆早竹、白哺鸡竹、石竹(又称灰竹)、黄甜竹、细叶早竹、黄槽刚竹、红哺鸡竹与高节竹8个乡土笋用竹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出笋时间、出笋数量、成竹数量、新竹与母竹胸径等数据。结果表明,黄槽刚竹出笋时间较晚,可作早竹出笋的后续补充;白哺鸡竹与黄甜竹竹笋鲜食品质较佳,可作为优良笋用竹种进一步试种、推广;各乡土笋用竹种均可在2~3 a完成郁闭成林,投入生产使用早。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8,(5)
梅雨季节种植笋用小竹,因为阴雨天多、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适宜,其成活率高,生长也最为迅速。若采用当年3~5月份出笋成竹的新竹为母竹,种植后在本年度内就可进入发鞭高峰,生命力旺盛,第二年春季即能出笋养竹。我们多年来推广梅季种植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法成效较为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正确选用笋用小竹的竹种笋用小竹的不同竹  相似文献   

15.
正1.保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采笋量,护笋养竹,做到不挖壮笋,尽快增加出笋量。清明前后是毛竹出笋期,要禁笋养竹,严防牲畜毁笋,并注意做好笋期害虫防治工作。6~9月是竹鞭生长盛期,做到不挖鞭笋,以免影响竹鞭蔓延和成竹质量。2.劈山去杂。在不能垦复的陡坡,每年进行劈山抚育,劈除杂草灌木,这  相似文献   

16.
护笋养竹是竹林更新复壮、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适时养护、适当挖笋、合理留笋、护笋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护笋养竹技术,促进新竹安全成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年供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给出四季均衡产笋的竹种配置模型及其周年笋基地营建措施,实现周年供笋、常年加工的新格局。历时5 a,通过对21种优良散、丛生笋用竹的笋期、繁殖力、出笋成竹率、产量特性、笋体理化性能、品质、适生范围及经营效益的综合测试、多点比较和数学评判,研究给出了浙南及其气候相似地区的周年供笋模式。其理想构筑竹种为雷竹、红竹、角竹、黄甜竹、绿竹、吊丝单及毛竹,诸竹适度面积配比4:4:4:3:5:6:4.该模式竹林具有笋期全年相衔、丰产优质、高效之特性。其4~5年生林分,投入产出比1:6.58,盛产竹林年收益10500元/hm~2.  相似文献   

19.
绿竹密度与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繁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4-184,195
应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绿竹经营密度及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影响,结果表明:绿竹林分经营密度和竹株年龄结构对鲜笋产量、母竹大小等因子有较大的影响,鲜笋产量和挖笋个数均随着丛立竹数及1 a母竹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当从立竹数和1 a母竹数均达到一定量后,单株发笋个数、笋个体重、新竹大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庐江县从浙江富阳亚林所引进哺鸡竹、高节竹作为笋用林培育,由最初的3个乡、林场近百亩试点栽培,经过10多年来的扩展栽培,全县已发展笋用竹2000余亩.笋用竹栽培精细,投入大,竹笋产量高,笋味鲜美,亩产值数以万计,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