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中的自然与隐逸观念及其茶文化内涵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赖功欧茶文化是最具自然性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一开始便与中国思想中的自然观念相契合。茶道被人们称为“自然之道”。然而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自然”范畴作一解析。“自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最早...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光的流逝,二十一世纪的脚步已愈来愈近。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作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茶人们,应该为茶文化事业顺利迈向二十一世纪考虑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借此机会,请允许我谈谈如下设想,以供方家指正。一、积极加强国家交流文化科技,是人类共有,应世界共享。中华茶文化,早已在日本、韩国广为流传,近代又传播到欧美等西方国家。茶是和平友好精神的载体,陆羽《茶经》概括了茶的品格为“精行俭德”,日本千宗室提出了“从一碗茶走向世界和平”。这都有益于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我们在开展…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名使者中国茶文化不断走出国门,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加强跨文化交际理论学习,充分发挥茶文化对外窗口作用,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国际文化共同繁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名片。对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吴姗 《农业考古》2003,(4):30-31
11月的法兰西,四处弥漫着中国茶的芳香。在法国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里昂市专门举办了“中国茶文化节”。我们南昌女职茶艺大专班同学受母校和家乡嘱托,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使者,来到了浪漫之国法兰西。  相似文献   

7.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历史茶文化尤其是历史典故,大多需要重新解读,只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有针对性且有说服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扩大其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基于此,本文以“以茶代酒”为例,将其置于茶和天下的语境下,在重温这一历史典故的基础上,从增加中华茶文化魅力,促进历史茶文化的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以茶代酒的当代价值或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体现,并根据全球化与茶文化传播的需要,从增强自信性、构建“同型性”、抢占先机性、设计备选性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通过以茶代酒,推动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实现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元赟与日本茶文化佛山大学戢斗勇荣西禅师(1141-1215年)是南宋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他将中国饮茶习俗引入日本,首创日本茶道,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茶道史上,有一个明末清初流寓东瀛的中国人叫陈元,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1.
闽南功夫茶是明代“叶茶泡饮法”影响下所形成的区域性品茗艺术,产生于明中后期,之后传播至中国粤东潮汕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人华侨聚居区,成为闽南文化圈的特色饮茶艺术。1654年隐元禅师赴日弘法,闽南功夫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 首先在僧人和文人阶层流行。17、18世纪从事中日贸易的闽南籍商人和旅日闽南籍华人华侨,助推了...  相似文献   

12.
赵荣光 《农业考古》2006,(2):53-60,74
一、12世纪初民族茶文化中心地域的历史播迁 茶、茶饮、茶文化原生于中国,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故土,这些都早已经是知识者尽人皆知的国际性常识。自中国、亦即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茶经》(成书于758年前后)以来,后经顾炎武等著名学人的考论推定,中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渐成流行共识。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茶饮,发生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的古史传说的“神农之世”,这也已经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考古学、农史研究、茶学史研究基本趋于一致的看法。但自上古以下,直至中唐以前,中国茶文化可以说还是只有植茶、饮茶而无茶学,至少是谈不上可以称之为“学”的茶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进入 2 1世纪第一个春天的时刻 ,当代茶人在中华茶文化史上树立了两块不朽的里程碑。这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碑 ;是中华茶艺在新世纪之初就翱翔于世界的碑。这两块里程碑是 :一、4月 1~ 3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广东南海市 ,组织了国内、境外、国外的 1 0多位茶学、茶文化、茶道具、茶经营、茶艺术及表演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参加或列席审定了将在不久公布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审定国家委托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陈文华、余悦主编的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大纲。自此 ,中国有史以来将有第一个以茶艺作为职业资格的标准和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与社会生活、传统礼仪、儒释道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土耳其茶文化起源于古丝绸之路的中国,经过发展与改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红茶文化。本文拟从中土茶文化的符号象征意义,茶俗异同,茶与文学艺术的结合进行中土茶文化的对比,探究中土茶文化内在的联系与各自的特色,建议通过茶文化交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增进中土两国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5.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5):112-11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遣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  相似文献   

16.
宋丽  伍萍 《农业考古》2006,(5):277-280
2006年8月25日——27日,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茶文化的学科定位与研究队伍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上晓起村召开,来自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湖北、陕西、广东的30多位茶人云集,谈笑风生。作为学习茶文化的研究生,我们跟  相似文献   

17.
余悦 《农业考古》2005,(4):42-53
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5年8月18日-21日在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举行,参加者为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学者和茶文化刊物的主编们。会议围绕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专家们的发言摘要及有关文章结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在都匀市举办的贵州省茶文化节,也跟历届茶文化节一样,都企望通过文化的力量来促进贵州茶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活动,而是造福贵州茶叶经济的寓意深远的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著名茶叶专家童启庆、寿英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茶业展望》一文中指出:“新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不再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鼓励企业文化的创造与确立。”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当前必须“致力于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用文化的力量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一、改变茶业现状的必由之路茶叶经济要在21世纪寻求持续发展,与茶…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2005,(4):F0002-F0002,I0001
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建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茶文化学科”组于2005年8月18-20日在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是中茶文化第一村”主办了“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和有关单位的专家齐集婺源茶乡,探讨茶文化学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星移斗转,岁月飞逝,许多往事成为过眼云烟;流光溢彩,丰碑永存,不朽盛事终载历史篇章。1998年的9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将在这里定格。1998年的9月,世界茶文化的史册将会浓墨重彩。因为在美国洛杉矾举行的“走向21世纪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世纪之交东西方第一次聚首共论茶事,是本世纪茶文化活动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新世纪茶文化进程中动人心魄的前奏曲。茶与美国不解缘美国和中国分处两个半球,相距数万里路,无论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还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都是截然不同。为什么“走向21世纪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