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棉花幼胚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用基因枪法将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双价基因导入棉花,所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BIBGC携带有筛选标记npt-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基因枪转化处理的幼胚经骨那霉素(Kan)筛选培养,已获得了抗性植株。研究表明用基因枪法转化处理棉花幼胚是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转化方法,用该法可将外源基因导入幼胚,因而避开了植株离体再生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棉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已成为棉花突变体创造、新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农杆菌介导法和PEG介导法等。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外源基因有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逆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以及棉纤维品质基因等,当前主要是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主要体系有:以体细胞胚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下胚轴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及最新发展的叶绿体转化体系。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是棉花分子育种的重大突破。2005年,全世界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近1000万hm2,占全世界棉花总种植面积的近30%;我国为420万hm2,占我国当年棉花总面积的73%,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Crylab基因水稻种质的育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Christou等用基因枪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1];1994年Hiei等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转化体系[2],此后育种家们又相继获得了各类转基因水稻植株,并进一步验证了外源基因的遗传表达效果。但转基因技术本身以及转基因材料在生产上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①基因枪法、  相似文献   

4.
迄今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直接基因转移,如PEG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法;以及以细胞或组织为受体的基因枪喷射法等。 我们根据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发展出一种新的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带壁植物细胞的方法,首次将β-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导入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并获得短暂表达(许宁等,生物物理学报,1990,6(2):281)。为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我们首先在模式植物烟草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真菌病害基因转化苹果主栽品种"嘎拉",以期提高其对真菌病害的抗性。通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嘎拉叶片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叶盘法转化受体材料,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导入苹果中。对获得的"嘎拉"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初步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嘎拉"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玉米材料Hi-Ⅱ中,通过外植体侵染、共培养以及分化筛选,培养具有CryNGc抗虫基因的玉米植株,并研究外源基因在后代的遗传表达及抗性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幼胚大小在1.2~1.8mm时侵染效果最好,并成功获得了10株具有Cry NGc抗虫基因的阳性...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厚皮甜瓜K7品系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甜瓜的遗传转化研究,建立了新疆厚皮甜瓜的遗传转化体系。将GO基因导入甜瓜材料,分子检测和DAB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甜瓜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中并具有较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转基因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已初步建立起水稻、棉花、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杨树等主要农作物和林草、花卉、果树等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中国转基因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作物首推棉花。目前转基因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主要有电激法、PEG法和显微注射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还有基因枪法、激光徽束穿刺法、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和花粉介导法等。随着转基因安全性评估的逐步完善,转基因育种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水稻幼胚转化获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pTOK233)为供试菌株,以水稻幼胚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农杆菌介导基因的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体系。采用所确立的转化体系转化了Radon、中国91、02428 3个水稻品种(系)幼胚,结果表明,gus A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均在70%左右,最高为76%;gus A基因稳定表达率均在20%以上,平均为23%。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基因事于水稻基因组中,进行了有效地表达,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外源基因在后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0.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可作为食用、饲用、酿造用和生物能源用。高粱遗传转化技术是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对近年来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高粱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通过对近年来50余篇高粱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用于遗传转化的高粱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再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电穿孔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常用方法的优劣,总结遗传转化载体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阐述高粱遗传转化的应用现状,分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高粱基因型对组织培养有很大影响,以P898012和Tx430最为常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高粱遗传转化方法,且农杆菌介导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载体构建中,CaMV35S启动子和ubi1启动子最为常用,抗生素抗性基因(nptII、hpt)、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和养分同化基因为常用的三大类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