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4月,于东海中部(27.00°N,124.50°E)海域采获一批臀棘鲷属(Paratrachichthys Waite 1899)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前肛臀棘鲷(Para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Jordan et Fowler 1902)。经检索该鱼为上述海域的新纪录种。其主要鉴别特征:背鳍Ⅴ~Ⅵ-13~14;臀鳍Ⅲ-9;腹鳍Ⅰ-6;胸鳍Ⅰ-Ⅱ;尾鳍不分枝鳍条10~11,分枝鳍条20;腹鳍与臀鳍间具10个棱棘状鳞;侧线鳞数54~56。体长为体高2.6~3.0倍,为头长2.7~2.9倍。头长为吻长5.6~6.5倍,为眼径2.9~3.5倍,为眼间隔3.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7倍。体侧扁,呈椭圆形;体被小栉鳞,头部无鳞;侧线完全,近似平直;肛门位于腹鳍间。生物学主要特性为:平均体长为74.40 mm,优势体长组为60~80 mm,占80.00%,性腺成熟度达Ⅴ级和Ⅵ级的占100%,摄食等级以1级和2级为主,合计占90.00%。体重与体长相关关系为BW=3.1936×10~(-5)BL~(3.0019)(R=0.9351)。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在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码头采获银鲈科Gerreidae、银鲈属Gerres鱼类标本两尾,经鉴定为大棘银鲈Gerres macracanthus Bleeker,1854,系我国南海鱼类一新记录。其主要特征为:体长卵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2~2.3倍;体背腹缘均呈弧状隆起,体高以背鳍起点处最高。口小,能活动,伸出时略向下倾斜。体被薄圆鳞,易脱落;侧线鳞41~43枚。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背鳍IX-10,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压倒时末端伸达尾柄;臀鳍Ⅲ-7,以第3鳍棘最长;胸鳍长,末端可达臀鳍起点上方;尾鳍叉形。新鲜标本体背部银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7~10条青灰色横带;背鳍灰白色,第2鳍棘黑色;臀鳍、胸鳍和腹鳍淡黄色;尾鳍灰黄色,上、下叶内缘暗色,下叶外缘白色。  相似文献   

3.
香鱼及其驯养繁殖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香鱼科鱼类,只一属一种。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背鳍ii-9-10;臀鳍iii-14-15。侧线鳞63-64。鳃耙14-18+23-25。体长为体高的5.4-5.7倍,伪头长的4.4-4.8倍。头长为吻长的2.8-...  相似文献   

4.
本记录了广西鲿科鱼类4属11种,其中白边拟鲿为广西新纪录,其主要特征是游离椎骨为48枚,尾鳍圆形,背鳍、尾鳍和臀鳍均具白边。  相似文献   

5.
大口鲶     
大口鲶大口鲶是生产于长江流域大江河中的大型经济鱼类,原名南方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它体长无鳞,极富粘液,头部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长而侧扁。口大,牙齿细密,尖锐锋利。眼小,有长顷2对。胸鳍有一硬刺,其内侧光滑,背鳍短小,无硬刺,臀鳍与尾鳍相连。大...  相似文献   

6.
鲇形目,鳞科的长须黄颡鱼Pelwobagrus eupogon在广西桂林漓江首次发现,为珠江水系新记录.采集标本1尾,全长254.78 mm,标准体长207.70 mm,背鳍Ⅱ-6,胸鳍Ⅱ-6,腹鳍i-5,臀鳍19,外部第·鳃弓鳃耙数16;标准体长为体高的9.32倍,为头长的6.46倍,头长为吻长的3.96倍,为眼径的4.21倍,眼间距的2.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09倍.  相似文献   

7.
金丝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该鱼体长形,头平扁,大而略圆,体后躯侧扁,无鳞,侧线完全。触须4对,背鳍,臀鳍均长,无硬刺,胸鳍短小,具硬刺,尾鳍圆扇形,全身金黄色,无斑点。目前市场价格较高,是市场畅销的名优鱼之一,养殖前景看好。随着养殖范围  相似文献   

8.
长江刀鲚性腺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刀鲚(CoiliaectenesJor-danetSeale),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地方名凤尾鱼、河刀鱼、刀鱼、海刀鱼。体长、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刀鲚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其鱼群组成以3—4龄…  相似文献   

9.
李捷  李新辉 《南方水产》2008,4(4):64-66
鲇形目,鳞科的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在广西桂林漓江首次发现,为珠江水系新记录。采集标本1尾,全长254.78mm,标准体长207.70mm,背鳍Ⅱ-6,胸鳍Ⅱ-6,腹鳍i-5,臀鳍19,外部第一鳃弓鳃耙数16;标准体长为体高的9.32倍,为头长的6.46倍,头长为吻长的3.96倍,为眼径的4.21倍,眼间距的2.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09倍。  相似文献   

10.
赵红雪 《淡水渔业》2006,36(5):10-10
2004年6月于宁夏银川市郊区稻田采集鳉科标本48尾,测量16尾青鳉。全长24~37 mm;体长19~31 mm。经生物学测定:背鳍i-5;臀鳍iii-16-19;胸鳍i-7-9;腹鳍i-5-6;尾鳍7 6;纵列鳞27-3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8-10;肠/标准长1/3,腹腔膜黑色。体长为体高的4·0~4·8倍,为头长的3·4~4·0倍,为  相似文献   

11.
黄鱼,古称石首鱼,居我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首。它体长而侧扁,尾细长,披栉鳞;头大而钝,有圆鳞;体背侧灰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黄鱼有大小之分,在鱼类学上是同一个属的两个种。  相似文献   

12.
清道夫又名吸盘鱼、琵琶鱼,属鲇鱼科,原产地巴西、委内瑞拉,作为热带观赏鱼从国外引进。清道夫头扁平,背鳍高耸,胸鳍宽大似蒲扇。口下位,口须1对,口唇发达如吸盘。体表粗糙,全身披盾鳞。体黑色或淡褐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大个体一般体长20—30厘米。对水质要求不严,生长速度快,喜夜间活动。  相似文献   

13.
1大银鱼的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大银鱼身体呈长条形,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吻部尖细平扁,下颌长于上颌。颌骨有齿一列,左右口盖骨各有齿2列,下颌齿尖,2列,无犬齿,舌与腭骨上均有齿2列,腭骨齿稍扩大。活体腹面及两侧各有数行小黑点。体长为体高的8.2~12.3倍,体长为头长的4.3~6.2倍,头长为吻长的2.1~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7倍,背鳍条为2,15~17,臀鳍条为3,27~32,臀鳍起点在背鳍终点之后。胸鳍鳍条为24~27,有肌肉基,雄鱼上部数根鳍条延长,雌鱼不延长,呈扇形。腹鳍条为7根。胸鳍与臀…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和似鳊(Acanthobrama simoni)形态上的差异和生长特征,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银鲴和似鳊共92尾标本的16个比例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银鲴和似鳊仅在腹鳍基与臀鳍基间距离/体长、背鳍基底长/体长、胸鳍长/体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银鲴和似鳊之前的前五个主成分能解释68.31%的形态差异,但根据主成分分析散点图显示两者个体间存在交叉重叠,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率为83.70%。银鲴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4×10~(-5)L_(2.8191),R~2=0.9969;似鳊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7×10~(-6)L~(3.1881),R~2=0.961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在形态学可量性状上不能明显区分银鲴与似鳊,两种鱼类均表现为正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 (Thamnaconushypargyreus) 7批样本共 56 0尾 ,南海区 4批样本共 330尾 ,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判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 ,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 /体长、头长 /体高、体高 /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 ,并结合生态系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为 2个种群 ,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 ,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夹江花(鱼骨)的形态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分析了夹江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为其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可数性状方面:背鳍Ⅲ-7,尾鳍19,臀鳍Ⅲ-6,腹鳍I-8,胸鳍I-16~19,第一鳃弓鳃耙数6~10,围尾柄鳞18~20,侧线鳞46(6.5-7.5)/(4.5-V)49,下咽齿3行、1.3.5-5.3.1,脊椎骨4 42~44;可量性状方面:全长为体长的1.20倍,体长为体高4.38倍、为头长4.18倍、为尾柄长5.52倍、为肠长0.84倍,头长为吻长2.79倍、为眼径4.21倍、为眼间距3.47倍,体高为体宽1.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7倍.体重与体长相关式为W=0.0123L3.083,n=30,r=0.9983.肥满度系数为1.57.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南海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分别是4.13×105t和3.49×105t,两季调查中鲹科鱼类分布的高值区均是15°N断面;2015年春季南海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是2.03×105t,高值区位于18.50°N~19.50°N、113.00°E~116.00°E海域,而2015年秋季该海域其资源量仅0.59×105t。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是最重要的经济鲹科种类;2012年秋季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明显高于2015年秋季北部外海(P0.01,t检验),但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2015年春季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但明显大于2015年秋季(P0.01,t检验)。  相似文献   

18.
淡水黑鲷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学名厚唇弱棘(鱼刺),隶属于鲈形目,(鱼刺)科,弱棘(鱼刺)属,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塔利河水系。身体侧扁,体高、背厚,其体色在不同生存环境及年龄上有所不同,一般在幼体阶段呈金黄色,部分成鱼个体在较暗的体表上呈现不规则金黄色斑块。胸鳍一般为灰色或金黄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外缘色彩较淡。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较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637尾1龄长尾琉金金鱼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胸鳍长、腹鳍长、背鳍高、臀鳍长、尾鳍长等11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同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尾鳍长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削分.结果显示,尾柄高对尾鳍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胸鳍长和尾柄长对尾鳍长的直接...  相似文献   

20.
<正>大黄鱼属石首鱼科,俗名黄瓜鱼、大鲜、大黄花鱼,为广温广盐性集群洄游鱼类,食性广,栖息于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鱼体呈纺锤形,头大而侧扁,颏部有4个不明显的小孔,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为小圆鳞,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背侧中央枕骨棘不明显,尾柄细长,一般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