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Peng柑果实为试材,就果实成熟期及贮藏期内源多胺和水杨酸含量变化以及用多胺和水杨酸浸果的保鲜防腐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及贮藏的较高的多胺和水杨酸含量有利于采后贮藏保鲜;果实采后用100mg/kg的腐胺、亚精胺、精胺或400mg水处理处理,贮藏3个月后,腐烂率和失重率仅为对照的1/6 ̄1/2,其防腐保鲜效果以水杨酸和精胺最佳,其次为亚精胺和腐胺。  相似文献   

2.
以柑果实为试材,就果实成熟期及贮藏期内源多胺和水杨酸含量变化以及用多胺和水杨酸浸果的保鲜防腐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及贮藏期较高的多胺和水杨酸含量有利于采后贮藏保鲜;果实采后用100 mg/kg的腐胺、亚精胺、精胺或400 mg/ kg水杨酸处理,贮藏3个月后,腐烂率和失重率仅为对照的1/6~1/2,其防腐保鲜效果以水杨酸和精胺最佳,其次为亚精胺和腐胺.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h和42℃处理12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d发生,贮藏6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d 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a)和精胺(Spin)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亚精胺与D-精氨酸处理对赛买提杏多胺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转化产物γ-氨基丁酸的作用。分别用0.1mmol/L亚精胺和0.1mmol/L D-精氨酸溶液处理绿熟期新疆赛买提杏,于(25±2)℃条件下贮藏7d,分析不同处理对腐胺、亚精胺、精胺、γ-氨基丁酸含量及多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精胺处理能提高赛买提杏中精胺、亚精胺与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腐胺含量,且抑制了多胺降解相关酶活性,D-精氨酸处理降低了杏果中腐胺的含量,促进了多胺降解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金太阳杏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喷洒1 mmol/L亚精胺、1 mmol/L多胺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进行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游离态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喷洒亚精胺后可增加其叶绿素总含量,增强其光合性能,相对降低其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增加亚精胺、精胺的含量;喷洒MGBG后降低其叶绿素总含量,相对降低其光合性能,增加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降低游离态多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分别喷洒MGBG、亚精胺后,可相对提高其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性能,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最高,亚精胺、精胺含量则相对提高。由此得出,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可调节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和3种游离态多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减轻柿果冷害与内源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热处理后柿果冷藏及成熟期间果实冷害指数、果皮细胞膜透性和 4种内源多胺 :腐胺 (cadaver ine,Cad)、精胺 (spermine ,Spm)、亚精胺 (spermidine ,Spd)、尸胺 (putrescine ,Pu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热处理可减轻柿果的冷害 ,降低果皮电子渗透率 ,增加Spm、Spd和Put含量 ,对Cad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热处理减轻柿果冷害与果实内源多胺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 h和42℃处理12 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 d发生,贮藏6 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 d 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外源腐胺对油桃贮藏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给油桃抗冷害技术的研究及减轻油桃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油桃品种"秦光二号"为试材,清水浸果为对照,研究外源腐胺(Put,10 mmoL/L)对油桃果实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内源多胺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0℃贮藏条件下,Put处理的油桃冷害比对照果延迟10 d发生,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均极显著下降(P<0.01),内源Put含量在贮藏期间大量积累并于45 d形成高峰,含量为975.21 nmol/g,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均持续增加,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均下降,二者跃变高峰出现均推迟5 d,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减少,相对膜透性增加延缓。【结论】外源Put对采后油桃贮藏冷害的调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瓜,番茄冷害以及黄瓜温度预处理与多胺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2℃和13℃下黄瓜及4℃和16℃下番茄中的腐胺和亚精胺含量。结果表明,冷害发生前,黄瓜和番茄中的多胺含量呈上升趋势,冷害发生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温度预处理在减轻黄瓜冷害的同时,延长了腐胺含量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瓜种子中存在着腐胺、亚精胺和精胺三种内源多胺.高活力种子在萌发初期,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逐渐增加,在12h时达到最大值、而低活力种子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呈现下降.同时,腐胺与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之比,在高活力和低活力的种子均随着种子的萌发而逐渐下降,而精胺与亚精胺含量之比在萌发初期均呈下降的趋势,但萌发12h后,高活力种子其比值即转变为迅速的增加,而低活力种子至18h后才可见比值的缓慢增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RNA和DNA含量的变化模式与精胺和亚精胺含量的变化极相似.本文认为,种子萌发的能力与内源多胺含量变化有关,可能取决于多胺间的相对比值.  相似文献   

11.
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及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等3种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果皮PAO活性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种子中未能检测到PAO活性;花后第2d果皮中的Spd含量最高,随后Spd和Spm含量变化大致呈“W”型,而Put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花后第2d,种子中的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在果皮中的含量,但在花后第2—8d迅速下降,随后降速趋缓;花后果皮和种子中3种PAs的总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花后第2~8d种子中的PAs总含量远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胺引发对黑麦草胚生理生化和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黑麦草(钻石T和牧乐8000)为材料,种子经0.5mmol/L的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引发24h后,在5℃下低温吸胀不同时间(12、24、36和48h),分析Put、Spd和Spm引发对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吸胀中耐冷性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Put、Spd和Spm引发提高了胁迫期间种子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发芽率、缩短平均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h后,与对照相比,Put、Spd和Spm处理分别提高一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平均发芽率15.5%和12.0%,分别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21和1.14d。在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牧乐8000强于钻石T。总体而言,Put、Spd和Spm处理能提高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能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种子引发技术在一年生黑麦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菜用大豆生长、叶片活性氧及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两种耐低温性不同的菜用大豆品种——‘沪宁95-1’(耐低温)和‘台湾75’(低温敏感),对低温胁迫下两者的生长、叶片活性氧及多胺代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者生物量积累显著受到抑制,但‘沪宁95-1’受抑制程度显著小于‘台湾75’;低温胁迫下两者叶片抗氧化酶活性、O·-2生成速率、H2O2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但‘沪宁95-1’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台湾75’,O·-2生成速率、H2O2和MDA含量则显著低于‘台湾75’;低温胁迫后‘沪宁95-1’叶片不同形态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均显著上升,‘台湾75’叶片不同形态腐胺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态、结合态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显著上升,束缚态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不同形态腐胺、束缚态亚精胺和精胺与‘沪宁95-1’较低的生长抑制、较低的氧化损伤以及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有关,可能在菜用大豆耐寒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多胺与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板栗花性别分化期内源多胺含量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对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雄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高于抽生营养枝的芽;在板栗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和抽生营养枝的芽内源多胺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内源腐胺含量在萌芽前降至最低后到萌芽时升至较高水平,内源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在萌芽前均略有上升,到萌芽时迅速升至较高水平;在雄花分化期和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均以亚精胺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腐胺次之,精胺最小。板栗雌花分化期施用外源多胺,外源腐胺对花芽分化(尤其是雌花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亚精胺对雌花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