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茶油进行VE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用茶果浸提的茶油VE含量最高,其次是低温压榨法制得的茶油,再次是热榨法制得的茶油。精炼茶油VE含量最低。精炼茶油和半精炼茶油VE含量低的原因可能是经过应用酸、碱、高真空等去除有害成分的同时,微量营养成分VE等也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茶油利用的溯源、食用、使用和食疗记事、传说轶事等历史文化和当代茶油的习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把握住我国茶油消费特征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依靠茶油文化这一"软实力"是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清味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于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1倍。普及食用茶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所以油茶和由它出产的茶油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油茶之乡”祁阳,有一个响彻全国的名字——“金浩茶油”。  相似文献   

4.
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和河南省油茶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以探讨不同气候和地区茶油品质,为茶油的开发利用和分析检测提供参考数据。在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过程中发现两地的茶油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顺11-二十碳一烯酸),而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茶油中含有花生烯酸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马小焕 《绿色科技》2013,(12):116-117
指出了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食用油、化妆品、洗涤业等区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油茶油的现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凌云县红薯粉纯手工制作,风味独特。下甲镇是凌云红薯粉的主产地,几乎家家会做,工艺世代相传。罗美艳大妈做了40多年的红薯粉,经验老道,手法娴熟。"做红薯粉,选油是诀窍。"她说,一定要用纯正的茶油。用茶油做的红薯粉,口感好、韧劲足,久煮不烂,细滑光泽,存放整年不长霉也不臭油。她每年做1500多斤干粉,15元一斤,不够卖。有些人不用茶油,或掺了其他油的,8元一斤也没人买。种油茶、吃茶油的习俗在百色地区源远流长。如今,古老的油茶树担当起全市新时代的"扶贫大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茶油具有药食兼备的功能,许多中成药、膏、丸和化妆品都用茶油加工,一些油性针剂和鱼肝油也用茶油作为稀释剂。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茶籽,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农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茶油润燥、清热、息风和利头目。"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茶油有治疗痔疮、腿湿热的功效作了描述。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茶油可润肠、清胃、解毒、杀菌"的描述。《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记载茶油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食用历史,并一直被推崇为皇家贡品。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如《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润肠祛毒”;《农政全书》记载:“茶油可以疗痔疮,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食用历史,并一直被推崇为皇家贡品。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如《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润肠祛毒”;《农政全书》记载:“茶油可以疗痔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茶油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食用油,食用茶油能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且油茶籽在榨出油分后还可用于其他生产与加工,油茶树也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探讨了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茶地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林的生产质量与数量,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复合溶剂同步萃取技术是否能对茶籽饼中茶油进行保质萃取,选用正丁醇-水溶液对茶籽饼中茶油进行萃取。通过茶油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以及利用GC-MS技术分析茶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复合溶剂同步萃取法所得茶籽饼中茶油与冷榨法、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浸出法所得油茶籽中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复合溶剂萃取所得茶籽饼中茶油与其他方法制取的茶油在理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感官品质方面较优良。各方法提取的茶油在脂肪酸组成上基本相同。复合溶剂同步萃取法很好的保留了茶籽饼中油茶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长期贮藏对茶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期贮藏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的茶油进行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结果表明,茶油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贮藏时间越长,增长速度越快,品质越容易劣变;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对于浸出成品茶油来说,精炼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酸败;对于不同工艺的茶油来说,浸出成品茶油比压榨成品茶油更容易氧化酸败.贮藏时间对不同质量等级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茶油精炼工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传统榨制技术加工的茶油 ,油质混浊 ,含水率高 ,涩味重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茶油这一资源优势 ,平江县开展了茶油深加工的研究探索 ,并初步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食用历史,并一直被推崇为皇家贡品.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如<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润肠祛毒";<农政全书>记载:"茶油可以疗痔疮,退湿热";<农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茶油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茶油应用范围的拓展、茶油品牌的建设及油茶栽培种植的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9个立地的茶油的14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茶油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基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了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065%,决定第1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感官品质、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决定第2主成分的主要是出油率及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理化品质;决定第4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色泽;2)9个立地茶油的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西坡中坡>南坡下坡>西坡下坡>西坡上坡>南坡中坡>东坡下坡>南坡上坡>东坡中坡>东坡上坡,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与综合品质得分排序间存在差异;3)茶油品质整体表现为西坡优于南坡优于东坡,下坡优于中坡优于上坡。基于上述结果说明立地是影响茶油品质的重要因素,坡向及坡位因子对茶油的综合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弄清油茶籽和茶油的活性成分有利于改进茶油的加工工艺,开发营养保健型茶油,也会给油茶育种指明方向;将茶油加工后的副产物及油茶其他部分的活性成分开发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或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其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了解油茶资源的化学本质和潜在的利用领域,实现油茶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综述了油茶籽、茶油、皮壳、茶枯饼和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就油茶活性成分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钦州市钦北区把茶油树生产发展当作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 ,力争近年内发展一万亩。茶油树是一种纯天然植物 ,容易种植 ,从中提炼出来的油可作医药、美容、化妆等多种化工品原料。该树种投产见效快 ,亩产2~3吨 ,一年能砍收2次 ,可连续砍收20~30年 ,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7年 ,钦北区开始在那蒙镇种植600亩茶油树作为示范基地并取得成功。在作出充分论证之后 ,该区认为发展茶油树生产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可行性项目 ,于是决定先在那蒙、大垌、平吉等三镇连片种植 ,开发建设一个万亩茶油树生产…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茶油清香可口,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茶油耐贮藏,我省油茶产区群众将茶油煎炼后与熟猪油混藏于密封的瓦罐内,几年都不变质。茶油除食用外,又可作工业用油。可作机器油、防锈油、印泥油、凡士林、奶油、生发油、肥皂、蜡烛及医药用油等的原料。茶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出口物资。油茶饼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并可作杀虫剂,还可洗衣洗头。果壳可制活性炭、栲胶、塑  相似文献   

19.
稻草是传统茶油压榨过程中用于包裹茶籽粉的材料。为了给稻草包饼材料对茶油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湖南双峰产的茶油及添加了不同稻草压榨的自制茶油为供试的茶油样品,对其色差值、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进行了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双峰茶油的关键香气成分依次为辛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和壬醛,3种添加稻草自制的茶油其关键香气成分均为(E)-2-癸烯醛、苯乙醛和壬醛,与双峰茶油的色泽和香气最接近的是添加了青稻草的自制茶油;分别以色差值、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了PLS模型,该模型对茶油感官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青稻草包饼材料对茶油的色泽及香气品质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青稻草使茶油变绿变暗,其色泽不符合国家标准,并使茶油具有青草味,且稻草发霉可能导致霉味等不良气味的产生。因此,建议压榨茶油时可改用其它包饼材料,以确保茶油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20.
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推广应用总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茶油色清味香 ,营养丰富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 94% ,是一种优质、耐贮藏的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用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茶油作为一种能抗癌 ,大量食用不会增加人体胆固醇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 ,油茶作为适应性强 ,适宜荒山荒坡种植 ,既是较为理想的水土保持和防火隔离树种 ,又有一定经济收入的经济树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