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建彬 《种子科技》2023,(14):93-9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结合水稻水肥需求规律及生长规律科学设计形成的灌溉施肥方案,该技术适用于具有微灌条件、固定水源的农作物种植中,具有节约肥料、肥效快等特点,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文章从水肥一体化技术特点入手,阐述了旱作水稻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技术推广方案,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不断提升水稻栽培水平,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具有省水、省肥、省工等多种优势。但在水肥一体化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民认识程度不一、市售水溶肥质量参差不齐、水肥一体化设备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认可程度不一"今年的茄子个头明显要大,颜色发亮,五六天摘一次,一次摘3000多斤,能卖六七千元。"3月25日,山东省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很多新型种植与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水肥一体化和单轨运输技术的融入,创新了果树种植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便捷的种植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阐明了水肥一体化及单轨运输体系的应用意义,探索了水肥一体化模块的细节设计,并融入了智能化设计的相关元素,使得水肥一体化模块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丘陵山地园林单轨运输体系的设计内容,以期为技术的实践应用带来较好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积极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实际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不同区域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滴灌技术上进行了创新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本文简介以下4项技术,供实际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烟田水肥一体化发展途径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四川烟田上更好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检索和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和科学网(Web of Science)文献库中关于“水肥一体化”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1)水肥一体化相关研究报道年增量明显,特别是在国内的年增量达50%,并得到了自然和社会等学科的广泛关注,但涉及到烟田的相关研究很少。(2)水肥一体化硬件技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但低成本以及适用于山区环境、缺水缺电地块和中国家庭承包制的技术还明显缺乏。(3)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上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应,但适用于不同区域或不同作物特点的水肥一体化相关的调控参数和水溶性肥料的研究还明显不足。针对这些认识和四川烟田的特点,作者提出了四川烟田水肥一体化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3个方面的具体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兴泽 《种子世界》2021,(12):0102-0104
烤烟是我国现阶段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种植省时省力,经济效益较高,在云南地区被广泛种植,对于地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利用系统设施或者地形落差形成的压力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施肥的方式。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烤烟种植中,有利于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烤烟种植的意义,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水肥控制,并提出技术应用的策略,为该技术在烤烟种植的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以及增产15%~30%,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0%~60%和30%~50%;同时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减少100cm以下土层NO3--N积累,降低氮肥淋失风险,以及缓解土壤中N2O气体向大气排放。本文概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及水肥运移规律、N2O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从“高端农业”走向普遍、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贵州山地火龙果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提升火龙果品质,引导火龙果水肥一体化技术向健康方向快速发展,加快推进贵州省绿色农业发展,助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本文描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适用范围、系统组成、灌溉制度、管理维护等,为火龙果水肥一体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水肥管理水平与农业生产和农户收益息息相关,如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管理更简单、收入更丰厚。日前,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上,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透露,水肥一体化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了1亿亩,已成为设施农业的标配技术、园艺作物的高效技术、大田作物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霍城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施肥技术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设置4种不同处理,得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明显缩短玉米的生育期,提高玉米的产量,能够更好的满足玉米生育时期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该技术的应用对新疆玉米种植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黄沙基质温室番木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引种的番木瓜穗中红48号为供试材料,黄沙作为栽培基质,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栽培系统作为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了温室水肥一体化黄沙番木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番木瓜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栽培管理、水肥运筹及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肥一体化黄沙基质温室栽培番木瓜技术的推广以及"南果北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前后茬的种植特点,结合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求,从微喷系统工程模式、水肥管理技术模式、农艺栽培管理模式方面,制定了适合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在日光温室番茄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起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现结合工作实践,对番茄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水肥一体化是管道灌溉与施肥耦合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助于省工节本、化肥减量和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完善和掌握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参数,扎实推进该技术推广,江苏省东台市耕地质量保护站进行了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氮肥减量增效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结合灌溉和施肥的技术方针,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大力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调查分析其可行性和驱动因素,对玉米的水肥应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动态、分配动态、转运动态、根冠比的影响以及不同器官对块茎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对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以后干物质积累具有促进作用;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马铃薯苗期根冠比,利于形成壮苗;水肥一体化处理(WF1)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处理(PF1)的营养器官同化物输入块茎量显著高于常规水肥处理(WF2)和普通膜覆膜处理(PF2),WF1+PF1处理营养器官同化物输入块茎量最大。说明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肥管理是辣椒温室大棚种植中的关键环节,但很多农户在温室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使温室内温湿度失衡,施肥无标准,导致温室内病虫害加重,作物徒长,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为此,本文通过介绍鄯善县日光温室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为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肃滴灌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春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整地、播种、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环节的操作技术。适用于甘肃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滴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20.
《山东蔬菜》2010,(2):31-32
一、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灌溉施肥是通过灌溉系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在加压灌溉条件下。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技术.又称为水肥一体化的设施技术。其原理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的施肥罐,将水与肥料完全溶解,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