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乃银  张国伟  李健  周治国 《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6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 (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荆州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四川射洪、四川简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新品种选择与推荐环境。理想试验环境都位于长江流域除南襄盆地以外的中下游棉区,而不理想试验环境中的四川射洪和四川简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西边的品种熟期较早且种植密度较高的四川盆地棉区,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北边, 与黄河流域棉区接壤, 霜期较早且晚秋降温快的南襄盆地棉区。本研究充分展示了HA-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和评价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试验联合体新育成的10个棉花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应用价值,选择在图木舒克辖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为棉花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棉花品种(系)发展较快,为减少盲目推广带来的风险,通过对棉花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系),为棉花生产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现将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棉花品种(系)集中展示,鉴定其在本地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为我区棉花主栽品种(系)的确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为正确鉴定西北内陆棉区生产试验的2个棉花新品种创世纪501与J2065在小海子垦区种植的适应性,对其生育性状、早熟性、抗病虫害、产量表现等进行了观察,并对2个新品种与本区的新陆中49号作了对比。1材料与方法1.1品种来源及试验地点试验用的2个新品种创世纪501与J2065均来源于西北内陆棉区生产试验,种植在小海子垦区44团14连3支-1号地里,按试验要求重复2次,随机排列,新陆中49号为对照品种,平均行距37.5cm,株距12cm,种植密度14815株/667m~2,全试  相似文献   

6.
新陆早23号     
新陆早23号(原系选201)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23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疆棉区棉花枯萎病发展蔓延快,危害损失不断加重.为引进筛选适应我区种植的抗病品种,我们与中棉所合作,对短季棉新品种(系)中棉所36 在石河子垦区进行了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通过两年的观察,中棉所36表现出早熟、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在我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直接影响试验的遗传力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以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数据为资料,依据各棉区的试验发展现状和试验遗传力随着试点数量的变化,分析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各棉区试点数量的设置方案。结果表明: (1)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采用3次重复是保证试验效率的充分条件;(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现行的试点数量设置已经可以充分满足试验的遗传力要求,西北内陆棉区的试点数也符合遗传力达到0.75的基本要求;(3)由于棉花区域试验对品种的推荐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试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因田间管理、自然灾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试验报废,为充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长江流域棉区可保持当前20个左右的试点数量,遗传力即可达到0.90的水平;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可以分别将试点数量增加到27个和19个左右,遗传力达到0.90和0.85的水平。该结果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区域试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农五师地处早熟、特早熟棉区,热量不足是影响棉花产量提升的主要障碍。但在农五师科技人员和广大棉农的不懈努力下,加上棉花新品种(系)的不断引进更新,棉花产量逐年攀升。2008年皮棉单产达3000kg/hm2的面积0.99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9.2%,最高单产皮棉3453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棉花新品种(系、组合)的生育期、生长势、抗病性、棉花品质、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2010-3、H-19、6-2、107、单-5、Kw-10适宜北疆棉区推广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为北疆地区棉花新品种种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利用步伐,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把河南省近年来审定和即将审定的一批抗虫杂交棉进行展示比较,进一步鉴定其在南阳盆地棉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我市确定棉花主导品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棉花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虫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春棉区试的新品种(系 )有 9个 :苏杂 2 6、湘杂棉 2号、泗阳 1 6 7、鄂41 2 2、川 5 0 993、荆 5 5 1 73、湘 X96 2 8、赣棉 96 - 1、泗棉 3号 (对照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抗虫棉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8个 :GK1、GK皖 3 8、GK皖 5 9、苏抗 1 0 3、JK1 6、鄂 5 71 1、慈抗杂 3号、中棉所 2 9(对照 )。参加 2 0 0 0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1 0个 :即在上年区试中表现优良的 4个新品系 :荆 5 5 1 73、赣棉 96 - 1、慈抗杂 3号和苏抗 1 0 3继续试验外 ,另增加华杂 3 0 2、荆96 - 1、徐 2 4 4、赣棉 96 1…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红铃虫性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性类型的陆地棉抗虫品种(系)和常规棉品种(系)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1代杂交种共20个材料在网室、田间进行抗红铃虫鉴定和棉花抗红铃虫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表明,具有外源抗虫基因的抗虫棉皮棉产量高,稳产性好,尤其是抗虫杂交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结果,棉花种子虫害率与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数和霜前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衣分和僵瓣黄花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相关性较低。结果表明,利用外源抗虫基因转导的棉花新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可以培育出丰产高抗棉花害虫的棉花新品种,尤其适合培育抗红铃虫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农棉51(原国棉301)系杨凌中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2003年决选出抗棉铃虫、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的“国棉301”优系。2004~2006年在陕西省参加棉花区域试验,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综合性状突出。2007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农棉51(审定编号:陕审棉2007003),准予在陕西关中及同类适宜生态类型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陆早38号提高系是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新陆早38号姊妹系中筛选出的早熟棉花新品种(系),具有结铃性强、高产、优质、易采摘、抗逆性强等优点.201 1年在奎屯地区开始多点试验示范;2012年在奎屯地区示范推广种植1 020 hm2,籽棉单产达6 390 kg/hm2,表现出良好的结铃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棉叶螨(Tetranychus spp)是一种世界性棉花害虫,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分布.造成棉花受害的叶螨为一混合种群,各棉区发生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现将棉花叶螨及其抗螨鉴定技术总结如下. 1 棉花叶螨 1.1 分布与寄主棉花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在我国造成为害棉花的棉花叶螨主要有以下4个种:①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优势种群,其分布范围则遍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2006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陆地棉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总结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对棉花品种在各试点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将试点分组,并提出新品系多点试验试点安排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1996~ 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试和 1998~ 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结铃性强 ,丰产性好 ,高抗枯萎病 ,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7号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品系 92 - 0 97。其选育过程如下 :   年 份育种内容1992抗 Al× 92 - 0 971993组合鉴定1994~ 1995多点鉴定1996~ 1997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1998~ 1999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9.
豫棉 19(原名春矮早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矮秆、中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1999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豫棉 19。1 确立育种目标长期以来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一直危害着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 ,尤其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新陆早35号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新陆早35号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复合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棉花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区区域试验;2006年进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早熟棉区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