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精细播种 如果播种质量不高,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参差不齐,就很难实现玉米高产。播种质量的好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要改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为“五分种,五分管”,抓好播种这一环节,做到一播全苗,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夺取玉米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是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确保花期相遇良好的基础是掌握好父母本的播期以及捉全苗 ,促齐苗。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采用地膜覆盖是解决杂交玉米制种捉全苗、调花期、保产量、上质量最有效的方法。1 杂交玉米制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杂交玉米制种中 ,父母本播期有三种不同的状况 :一是同期播种 ,二是先播母本后播父本 ,三是先播父本后播母本。不同于大田生产的是 ,父母本花期相遇状况、父本花粉量的多少决定母本的结实率 ,母本的成熟度决定种子的发芽率。山西十年九春旱 ,多数地区无灌溉条件。杂交玉米制种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五十三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适当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畜牧业。实践证明,复播滴灌黑地膜玉米的种植不仅利于农作物的倒茬,实现一年两茬,而且利于增加饲料饲草,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及农工增收目标。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播种要求及生育期管理等方面对复播玉米干播湿出滴灌黑地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玉米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的萌芽出苗与苗期生理效应,为全苗、齐苗和壮苗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种子大小(大、中、小粒)与播种深度(2,6,10 cm)对玉米萌芽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种较小粒种出苗率高而整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破土、出苗时间延迟,出苗率降低,尤其是小粒种,且播种深度对田间出苗率影响更为显著。大、中粒种与小粒种相比,苗期的叶绿素(叶绿素a、b)含量较高,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更大,SOD、POD和CAT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更强。播种深度增加,三叶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但五、七叶期后的叶绿素含量则增加,说明出苗初期浅播处理生长较好,叶绿素含量较高,之后深播处理则表现出一定优势,至七叶期时叶绿素含量均较大幅度超过浅播处理,且相应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增强。因此,川中丘区玉米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适当深播,促全苗、齐苗和壮苗,增强其苗后期的抗逆性和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业民 《种子科技》2000,18(2):105-106
两段覆膜栽培技术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海拔12 0 0 m以上地区玉米生产的一项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它通过育苗及大田移栽两个阶段的地膜覆盖 ,起到提早播种、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增温保温 ,加速生育进程 ;提墒保水、改善土壤环境 ;排渍防涝、提高供肥质量等方面的良好作用 ,增产稳产效果十分显著。现将其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1 规范种植前作 ,精细整地起垄1.1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地 ,前作小春作物播种时按 1.5m开厢 ,窄带种植前作土豆、小麦等 ,保证预留行宽 6 7~ 80 cm。1.2 无论单作套作 ,玉米育苗移栽前后都…  相似文献   

6.
苗全苗壮是实现棉花丰产丰收的基础,但棉花属于子叶全出土的双子叶植物,播种出苗易受环境条件和播种技术的影响,一播全苗、壮苗的难度很大。棉苗顶端弯钩及时建成和下胚轴稳健生长是棉花出苗壮苗的关键,本文首次以单粒精播调控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的顶端弯钩建成和下胚轴生长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为核心,系统评述了棉花成苗壮苗的调控机制。棉花种子单粒精播、适当浅播,促进下胚轴伸长、弯钩建成和展开的关键基因HLS1和COP1适时、适量表达,棉苗下胚轴伸长、弯钩及时建成,保证出土并适时展开弯钩和脱掉种壳,正常出苗。单粒精播种子出苗后通过调控下胚轴生长关键基因HY5和ARF2表达,下胚轴稳健生长,形成壮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单粒精播、适当浅播为核心,配合精细整地、提高种子质量、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措施的棉花成苗壮苗关键栽培技术,为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3位。因此,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了如何实现玉米全苗播种技术的有效实施,才能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在黄淮海区域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几年山东省集成筛选适宜品种、种子处理、小麦晚播玉米晚收、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种肥同播、配方施肥、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技术,品种、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统筹安排关键栽培技术措施,有效调控作物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将小麦冗余的光、热资源分配给高光效作物玉米,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确保小麦晚播不减产,玉米晚收增产7%~10%,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工,减少投入,实现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5—2007年保山市隆阳区西山海拔1 800 m以上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样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小春作物套种玉米能确保玉米4月20日及4月20日前播种全苗,避过8~9月低温、多雨、大斑病、灰斑病和锈病危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形成穗大、粒多、粒饱的高产性状,并归纳了小春作物套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豫西农田70%是旱地,干旱是制约该区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该区小麦播种期间经常发生的干旱现象,我们进行了沟播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沟播能够保证苗全苗匀、促分蘖、壮个体,大幅度提高亩成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旱地小麦沟播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豫西农田70%是旱地,干旱是制约该区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该区播种期间经营发生的干旱现象,我们进行了沟播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沟播能够保护苗全苗匀,促分蘖,壮个体,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旱地小麦沟播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关键技术、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昌吉州种植玉米新品种M751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为该品种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从播前准备、种子播种、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旨在为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夏津县夏玉米种植发展迅速,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4.4万hm~2,面积略低于小麦但产量高于小麦,是本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根据本县气候、地力及种植习惯,夏玉米在"播种—管理—收获"生产环节因地制宜推广"精量直播晚收"、"一增四改"及"一防双减"等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推动夏津县玉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机械播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机械播种(以下简称“机播”)面积发展很快.通过商丘市各县区调查.2006年机播面积占夏玉米总面积的90%~95%。夏玉米机播有很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繁重的人力穴播、开沟点播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播种速度快,实现抢时早播;三是由于机播种子散成一条线,有利于多留苗.一部分竖叶型耐密植品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了产量。但是.机播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生活力弱,芽鞘软,顶土能力差,人工播种深浅难掌握。播种深了易“闷芽”,播种浅了易干旱“烧芽”,致使旱地玉米制种抓苗难,全苗更难,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对此,我们从1983年起开展了试验研究,1988年用机播技术解决了旱地玉米制种全苗难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环境友好是当前玉米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玉米耕层障碍、秸秆处理难和群体质量差三大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该技术在前茬秸秆堆积地块,可对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播种带中间深松、深层施肥、小双行错位精量播种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构建了玉米以推茬清垄精播为特点的机械化密植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国玉米主产区进行该技术示范推广,证明该技术可改善土壤耕层条件,提高玉米免耕直播的播种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及预防秸秆焚烧,实现了玉米增产、降本、控焚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路海东  薛吉全  郝引川  张仁和  高杰 《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
为了解决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玉米播种期干旱缺水造成出苗不全、不整齐,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设置6个不同播期,研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19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3~5 d。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单株干物质生产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受播期调整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适宜播期的玉米花后雌穗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早播和晚播提高4.0%~23.6%、3.9%~24.5%和6.6%~14.5%。早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期土壤含水量低而造成的出苗差,实际收获穗数不足;晚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生长期后移,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造成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减少、千粒重下降。适期播种可以增加田间实际收获穗数,促进雌穗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该区生态因素,5月4日以前适墒播种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避旱播期。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春玉米抗逆避旱高产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产杂交玉米种子,主要是应用父本和母本,将它们各自按一定行比进行间种;而对于同期播种父、母本,或父本先播、母本后播的玉米杂交制种,应将其父本种植于母本行间,父本不独立占种植行位置,这样能达到增加玉米制种种子产量的目的。阐述了玉米杂交制种父本套种于母本行间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聊城地区地处华北鲁西平原,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78%,可见玉米的丰收和效益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我们对玉米产量水平12 000kg/hm2的品种选用、适宜播期、施肥数量、种植密度等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和高产示范攻关,为全区实现玉米大面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