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及时地开展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关键。阐述了南阳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具体的农业防治措施,为南阳市油菜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陕南汉中、安康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陕西油菜的主产区.但油菜菌核病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病害,该病害对产量及出油率均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常见病害。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菌核病的病害会直接影响到大豆最终产量与品质。因此做好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大豆生产的必然措施。根据病害发病特点及原因,探讨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农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油菜菌核病是本省油菜生产常见病害,一般年份因病减产1~2成,重发年份减产2成以上。近期调查,当前大部分地区已始见病害,菌核病叶病株率一般在0.9%~3.8%,发生基数与常年同期相近或偏高。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菌核病发生。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在沿江、江淮中南部地  相似文献   

6.
病虫预报     
<正>预计安徽省油菜菌核病今年总体中等发生根据近年全省油菜病虫发生情况、油菜种植品种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日前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全省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全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1000万亩次。防治建议: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地区,可以推广种植目前对菌核病抗(耐)病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如秦优7号、秦优10号、秦优12号、蓉油11号、华油杂10号、华协102、皖油19、皖油24等。  相似文献   

7.
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科研人员研究比较了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他们先后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麻城主办了油菜菌核病飞防技术研讨会,现场示范了无人机喷药防治油菜菌核病技术。试验表明,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相比,防治成本减少1/2左右,防治效果平均提高21%以上,减施农药10%以上,增产10%以上。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菌核病是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被称为油菜的"癌症病",每年因防控不足而  相似文献   

9.
<正>菌核病是油菜田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油菜生长后期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导致油菜减产。春季油菜盛花期阴雨天偏多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粗放、疏于防治也是造成该病重发的重要原因。油菜要高产,开春后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据调查,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多年来本市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使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普遍产生了抗性,而且表现为高抗水平,每666.7m~2用25%多菌灵 WP200g,适期用药一次,其防病效果只有20%~30%,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在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和开发出了对抗性油菜菌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烂秆病"、"搭叶烂"等,是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只要是种植油菜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病,而且每年发生的情况不一样,轻重不一样。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经常发生,油菜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从苗期到  相似文献   

12.
<正>菌核病是江苏省油菜花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综合一系列相关因素分析,预计全省油菜菌核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沿江、苏南和沿海地区达偏重发生。3月下旬江苏省油菜由南向北陆续进入盛花期,各地要切实打好以菌核病为主的油菜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治措施:今年江苏省油菜南北生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种子科技》2023,(20):117-119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一些种植户选择种植油菜,既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但是在具体的油菜种植过程中,因为品种选择不科学、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油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基于此,论述了油菜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油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的影响,油菜茎秆开裂现象发生比较普遍,造成一些地方菌核病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开春后的这一阶段,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生特点: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油菜病残体中越冬。每年10~12月,土壤湿度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长出菌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锦屏县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0 .2万hm2 左右 ,随着城乡人民群众对食油量的提高 ,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继而来的菌核病发生较严重 ,每年给油菜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开展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寻求防治办法 ,意义重大。自 1981年以来 ,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 ,现整理如下。1 研究方法为了解菌核萌发、子囊盘抽生与油菜生育期同发病的相关性 ,于油菜播种之时 ,在观测圃四周播种菌核 5 0~ 10 0粒 ,覆盖浅土 ,来年早春每 2~ 3d观察记录菌核萌发、子囊盘抽生时间和数量 ,对油菜生育期进行观察登记 ,…  相似文献   

16.
降水,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病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里下河地区的首要病害,常年发病指数约20%,损失产量二成左右。通过对兴化、扬州8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是导致并加重菌核病的决定因素,而且均气温对菌核病的影响不大。病害不仅使千粒重降低,导致增产,而且使含油率下降,影响品质。本文还对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菌核病是由腐殖营养型寄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引起的一种广谱性病害,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菌核病的危害及发病原因;病原菌和寄主的互作机制,包括核盘菌侵染油菜的途径、方式及油菜通过植物激素(JA/ET和SA等)介导的信号转导以及MAPK信号途径诱导防御基因表达,合成降解真菌细胞壁的酶类,植保素与木质素、酚类化合物、硫苷、生物碱等抗病次生代谢物抵御核盘菌侵染;生物防治、无花瓣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菌核病防治技术;抗菌核病油菜育种研究进展四个方面对油菜菌核病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了菌核病及其抗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解释菌核病分子机理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及方法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文华 《种子科技》2007,25(5):46-47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主要病害,一般导致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且含油量降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菌核病及防治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油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作为常见的经济作物,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根据油菜的种植情况来看,油菜花在含苞未放时可以直接食用,油菜籽可以进行榨油,但是由于油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十分重要,这也是确保油菜种植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探究了几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希望能对我国油菜种植行业的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