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在生产实践中,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损失,而这些生理病害只要人们注意,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避免或减轻.我们在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几种生理病害,通过采取防治措施,减轻或避免了此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生产过程中,空秆、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往往对生产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一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二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因此,探讨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1玉米倒伏除气象因素外,还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发生病害后,轻者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甚至造成绝收。因病害世界玉米生产每年平均损失9.4%,美国玉米带每年约损失玉米7%~17%。玉米大斑病常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严重地造成叶枯。玉米丝黑穗病在20世纪70年代曾大发生,损失10%~20%,现在又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玉米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严重流行,仅1998年发生面积就超过40万hm~2,减产约5亿kg。因此,搞好玉米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预防为主,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  相似文献   

4.
玉米从播种到苗期,常因栽培不当发生烂芽死苗,造成断垄缺苗或形成弱苗的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要减产10%~40%.因此,要获得玉米丰收,必须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特性,抓好播种时期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为玉米的发芽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生理病害的发生,争取苗早、苗全、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5.
西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西瓜生产过程中因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引起广大瓜农和农业工作者的重视.如何预防西瓜生理性病害,提高商品西瓜的品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西瓜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其相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玉米育种水平的进步,新的高产玉米品种不断涌现, 使玉米生产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但是,近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夏季阴雨增多、曰照时数偏少等灾害性天气,加之品种选择应用不当,致使部分夏玉米或因倒伏、或因病害虫害发生严重等原因,造成玉米结实不良,空秆率高,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吸取其教训,正确应用夏玉米优良品种,实现高产而稳产是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静娇 《中国种业》2018,(10):35-38
分析了2017年保山市多雨对夏玉米的影响,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预防应对和控制补救措施,以期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参考借鉴,尽可能降低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近年来,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在河南省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010年又在河南开封、许昌等地大面积发生,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10%~30%。如何控制玉米病毒病,尤其是玉米粗缩病(MRDV)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发生原因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损失,采用生产调查和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发生情况和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2013 年黑龙江省玉米大范围发生霉变粒,除主要是秋季收获后降水量多和温度较高等气象原因外,玉米面积增长快,农户收获机具发展滞后和存贮条件不完善等,也是造成发生的重要原因。预防玉米发生霉变粒需要采取综合技术对策:主要有加快选育推广适应机械收获和后期脱水快的早熟新品种;加快发展收获机械和建设“水玉米”烘干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建设存贮设施等。同时还提出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寒地玉米生产的影响,重新划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积温带等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纹枯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达州玉米生产中常年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年份和地区发病更重,不仅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大流行年份还会造成绝产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我们通过生产实践和科研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省屯留县地处上党盆地,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无霜期长达160d,种植玉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病害有加重趋势,严重的达10%,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损失。1病害发生特点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较严重,田间发病率2%~8%,重病田发病率60%~70%,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粮食入仓过程中感染玉米象造成的重量损失。主要研究结果为:7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的水分在129/6以上,在20d后小麦重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玉米象和米象的虫口密度在1头/kg以内,或小麦的水分在11%以内,小麦的重量损失发生明显变化推迟至一个月。8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重量损失发生在15d内。9月初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发生明显重量损失提前至10d。研究表明,不同的玉米象虫口密度、小麦水分和不同的害虫感染时间会造成不同的粮食重量损失。因此,在发生明显的重量损失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春荣 《中国种业》2013,(Z1):90-90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原本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损失不大;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夏玉米产区暴发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在玉米褐斑病暴发年份,玉米种植区有接近50%田块发生不同程度的褐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100%,造成叶片干枯,甚至出现整株死亡。又因大多数农民对该病症状认识不清,防治措施不力,致使其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济源市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种子科技》2012,30(3):47-48
玉米是山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2000万亩以上。每年都因病虫危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现针对大同地区的玉米主要病虫谈谈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苹果在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发生生理病害,造成经济损失。实践证明,搞好苹果贮藏期生理病害的防治,可延长其贮藏期限。(1)苹果虎皮病该病主要与果实采收过早、着色成熟度较差、氮肥施用偏多等因素有关,多在贮藏后期出现。一般发生在果实阴面的绿色部位,呈斑点或斑块状,初期为淡黄色,后期为褐色至暗褐色,病皮可轻轻用手揭下,严重时果实发绵而稍带酒味。防治措施:适时采收,增施磷钾肥促进着色,确保成熟度;在贮藏时,应先用质量分数为0.3%的虎皮灵药液浸果,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2)苹果果肉褐变多是由于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环…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生长期间,常常会受到两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是病虫害等生物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风雨等自然灾害和不科学管理等因素带来的非生物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防治不及时,都会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鉴于病虫害等生物灾害的防治已趋于成熟,因此这里仅谈谈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暴雨、大风、连阴天气等非生物灾害对其生长造成的重大损失。那么,常见的非生物灾害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灾害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17.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近几年来,玉米发生倒伏的频率逐年增加,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倒伏发生的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个别严重的情况近乎绝产,防治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介绍了玉米倒伏的类型、发生倒伏的原因、倒伏对玉米的影响、倒伏后的治理对策和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优良玉米自交系合344孟凡祥(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所,佳木斯154007)70年代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普遍发生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给全省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针对生产上这种情况,我们把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抗螟虫、配合力高、农艺性状好、熟期适中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临泽县于2004年在个别制种玉米上首次发生玉米顶腐病,2005~2007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迅速扩展蔓延,发生范围、为害程度逐年加大,在全县玉米制种和大田玉米上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我县制种玉米的新病害。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病株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1发病的特征与诊断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小麦发生冻害对产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来,小麦冻害在黄淮冬麦区连续大面积发生,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安阳、新乡、2006年商丘均大面积发生了小麦冻害,直接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明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并及早预防,或在发生冻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