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促进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陕西省陇县进行了小麦新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当地山旱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提高当地小麦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区试的选地和播种技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搞好小麦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为审定和推广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是区域试验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选地和播种,则是区域试验能否圆满完成的基础。多年来,我们一直承担国家黄淮旱地、北部旱地及山西省的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展示项目,在小麦新品种区试的选地和播种上积累了一点经验,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旱地小麦产量特征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以抗旱闻名的山西省旱地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2种水分处理下分析了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各年代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探明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提升的生理及形态机制,对未来旱地小麦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山西旱地小麦品种平均产量随年代逐渐增加,1990s前产量的年均增益明显高于1990s后,1990s-2010s间产量增加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随年代呈增加趋势,而穗粒数和抗旱性随年代呈波动性变化。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整体偏低,通过遗传改良提升产量仍具有较大的空间。综合产量因素的改良趋势,在今后的旱地小麦育种中应继续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提高小麦穗粒数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豫麦 48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 ,采用水旱交叉选择而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 ,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 ,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对其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 ,其次为公顷穗数 ,因此 ,豫麦 48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应是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注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2012—2013年,铜川市种子管理站先后引进12个小麦新品种,并在市内不同生态区域安排了3个点进行比较试验。在连续两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8个品种,2013年秋播时节在铜川市王益区村安排旱地小麦新品种展示,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沿河种植,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2017-2018年开展了8个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贵农30产量最高,为289. 03kg/667m2,比贵农19(ck)增产10. 56%,且抗性较强,可进一步示范。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2年对5个大花生新品种在丘陵旱作区进行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对比试验,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在丘陵旱地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与产量表现,筛选出了山花23号、山花15号、花育25号等3个适应丘陵旱地栽培的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彬县13个国审、省审旱地小麦品种的展示情况,总结了其各自的品种表现,并对产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当地筛选优良小麦品种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9.
烟农836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育成的旱地高产、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前列,于201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和2012年被列为山东省旱地小麦主导品种,2014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筛选和评价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以黄淮南片试验中16个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序结果和产量排序结果大体上一致;生育期、饱满度、株高等指标与参考数列关联度最大,关系最紧密;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是关乎产量与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产量、品质均较好的3个小麦新品种(系),分别为‘轮选146’、‘安麦1350’、‘苑丰12’。这两种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小麦新品种(系),为高产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21,(3)
泰科麦32是利用洛旱3号为母本、莱州32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的高产、节水、抗旱、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2的组合选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性表现、品质性状、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旱地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小麦品种共性、个性问题,阐述了亲本选配及组合评价选择的经验。以期有利于节水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为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豫麦48号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水旱交叉选择而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对其成产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因此,豫麦48号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应是保持一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注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国庆  牛福肉 《种子》2002,(5):71-71
山西省泽州县地处黄淮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渡段 ,小麦品种种植的要求特殊。长期以来 ,旱地品种匮乏 ,尤其是适宜当地面食的优质面条品种更是少见。为了选育出抗旱、稳产、早熟、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泽州县种子总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多年努力 ,育成了优质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泽优 1号。1 品种来源泽优 1号是从 70年代华北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581 9白”中 ,通过优质化筛选和长期的生产适应性选择 ,于1 990年育成。 2 0 0 0年定名为泽优 1号。2 品种选育2 .1 建穗行圃 ,多中选优 ,红粒系在产量上超过白粒系“581 9白”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凉州区井灌区春小麦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贵 《种子世界》2003,(1):22-24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春小麦的主要产区,春小麦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而且产量较高.为了更好地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在本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我们于2002年设置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早熟抗倒伏,灌浆快落黄好,丰产稳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烟农836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育成的旱地高产、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前列,于201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和2012年被列为山东省旱地小麦主导品种,2014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烟  相似文献   

17.
王培 《作物杂志》1996,12(3):10
冬小麦抗旱新品种花940花940小麦是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1996年4月3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花940在1992年省旱地区试,平均产量52935kg/hm2,居第1位。1993年省旱地区试比对照平……  相似文献   

18.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彬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87万hm2,为了筛选出更适合彬州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通过对选定的13个小麦新品种从产量、生物学性状、抗逆性、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记载,试验结论可为制定小麦品种布局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比试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种性逐渐退化,小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寻找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本公司对外引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科学论证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