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海岛棉新海21号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LI- 640 0 P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海岛棉新海 2 1号在花铃期的光合参数。结果显示 ,新海 2 1号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均高于对照新海 1 5号 ,但其水分利用率较低。光合响应曲线反映出其表观光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较高 ,而光补偿点较低。主茎不同节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以倒 4叶最高 ,其它参数以倒 1叶最高。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在叶片上的分布呈两侧最高、上部大于下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1.花生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由于花生盛花期后根瘤菌固氮能力增强,不论施肥与否,到了结荚初期(14叶期)叶绿素显著上升,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期。 2.春植538.2斤产量水平下叶绿素含量与叶龄的回归曲线方程Y=1.00011 0.1319X 0.00581X~2峰值出现在11.361叶,(?)=1.74936毫克/克鲜叶;秋植355.1斤产量水平下叶绿素含量与叶龄的回归曲线方程Y=-0.7576 0.30512X-0.011X~2峰值出现在13.87叶,(?)=1.35825毫克/克鲜叶。 3.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播种时或菌期施氮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整个生育期P、K肥对叶绿素含量提高作用是明显的。 4.花针期(11叶期)、结荚初期(14叶期)不施肥料的空白区出现叶色较其它施肥区浓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空白区的单株叶面积小,叶绿素分布密度大所造成的表象,但它的实际含量即单株总量却最低。因此用叶绿素含量作为形态(或生理)诊断指标时,必须强调要以具有一定叶面积(或叶面积系数)为基础,只有兼顾二者才能互相配合提高光合作甩的强度,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武昌对生育期分别为120d、115~120d和110d的三种不同类型棉花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110d左右的棉花品种ZG1156适于麦后直播,霜前皮棉产量较高,衣分较高,伏桃比例高,果枝始节位及高度较低。麦后直播棉在湖北省适合播期为麦收结束后5月底至6月初雨前播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早熟优质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2019年在河北张家口研究了播期、密度及肥料运筹对该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分蘖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播种时期的推迟,张杂谷13号的全生育期缩短,同一播期下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的谷子在各生育期无明显差别;同一播期和施肥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分...  相似文献   

6.
 对杂交棉新陆中31号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盛花期新陆中31号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的全天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出单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胞间CO2浓度总体上呈倒“V”形,说明该品种是一个耐旱、高光效品种;而两个对照品种则有所差异。另外,在整个生育期内,参试材料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出先递增后递降的趋势,只是不同品种在峰值出现时间、大小及曲线的整个高度变化上存在差异,叶绿素a/b是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生态区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花生在新疆地区特殊生态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其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花生播种-花针期日数减少、全生育期明显缩短;5月7日之前播种的花生LAI波动较大,LAI峰值明显高于5月12日以后播种;叶绿素含量峰值出现较早,峰值时晚播处理叶绿素含量高于早播,而且播期较早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群体生长率和光合势指标均以5月7日播期较高,其百果重、百仁重、荚果产量和含油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不同品种油茶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9.
湖南短季棉油后直播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短季棉品种(组合)中棉所50与FZ001,分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3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短季棉品种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万株·hm-2的密度下,中棉所50与FZ001于6月5日播种效果最佳,而6月15日播种棉花减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02~2003年对河南省不同习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籽粒灌浆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有重要意义;播期对不同习性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但早播时冬性小麦洛旱2号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春性品种豫麦18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因此,在河南生态条件下,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冬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4中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育期、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要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开展为期1年的分播期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采用裂区试验,设4个播期处理,分别在5月31日(B1)、6月10日(B2)、6月20日(B3)、6月30日(B4)播种。每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晚播处理前期发育期进程加快,后期发育期天数差异不明显,最终造成随着播期的推迟,发育期天数逐渐缩短并且B4处理在灌浆后期日均温度低于灌浆所需温度而停止灌浆,导致玉米无法完全成熟;随着播期推迟不仅增加了倒伏的风险和乳熟期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同时加上随着播期推迟果穗变短变细,从而影响干物重积累,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考虑鹤壁地区常年小麦收获期在6月2—10日,在6月2—15日播种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将更有利。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北纬22.7°至北纬50.2°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 a内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春大豆的形态和产量等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增加.在各种熟期类型品种中,中早熟类型品种的株高和主茎节数降低的幅度最大.不同播期下大豆植株的地上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生产上存在的品种退化现象,于2004年进行优良品种的引种试验,鉴定其在本地种植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为本区棉花品种的更换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参试品种为新陆早19、新石K5、K36、99B、华棉1号、中棉所43、中棉所49、中棉所35(CK)。采用单因素对比法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39.6m2,8行区。覆膜栽培,宽膜平播,膜宽1.6m,铺后膜采光面1.4m。平均行距45cm,株距14cm,每公顷15.9万株。2试验结果2.1生育期进程。中棉所43、新陆早19和新石K5出苗日期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则比对照晚2~5天。从开花到吐…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南常德植棉区的气候特点,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探索棉花油后直播的最佳播期,为实现棉花生产轻简化与机械化采收积累实践经验。本试验利用常规棉品种中228,分5个不同的播种期种植,通过田间调查及分析得出:各播期出苗率较高,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株高、果枝数、第1果枝节位、铃重、衣分和子指各播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第2、3播期的单株结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高于第4、5播期。总体来看,对于该品种5月中下旬是其最佳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淮北小麦选择适宜的播期,以冬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对小麦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皆以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最高,其次为10月3日和24日播种。正常播种(10月10日)和适度晚播(10月17日)可以改善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10月10日播种时烟农19的Fo、Fm、Fv/Fm、qP、ETR和ΦpsII分别比10月3日和11月7日播种的增加了8.5%、7.9%、3.0%、38.1%、15.9%、16.9%和21.1%、33.3%、6.9%、73.0%、67.6%、62.0%。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烟农19和皖麦52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皆高于其他播期,并与11月7日播种处理差异显著。因此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可作为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错期播种法,在晚熟区选育的早熟材料,更接近相应早熟区的选育目标,有利于玉米品种选育.由于播期的不同,选育材料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肥不同,直接影响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试验表明,株高、穗位、……、百粒重等性状随着播期的不同,呈抛物线变化,其相对最大值即接近相应早熟区种植表现,最大值对应的播期是晚熟区选育相应早熟材料的最佳播种时间.随着品种生育期变化,此最大值也在变化,所以选择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要在不同时间播种.在通辽地区,选中晚熟品种,按正常播4月25日到5月5日,选中早熟品种应在5月5日到5月15日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超高产大豆发育期内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关系,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吉育593为对照品种,监测整个生育期不同节位叶片Pn和SPAD值变化,分析超高品种不同节位不同时期Pn与SPAD值变化规律。Pn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变化规律相似,在R1期达到最大,在R2期下降。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对照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两个品种上部节位表现相似,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SPAD值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各节位SPAD值变化规律相似,下部节位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5期下降。上部节位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超高产品种各节位叶片具有更高的SPAD值。Pn与SPAD值相关性表现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两个指标表现为不相关,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2至R3期保持相关,超高产品种上部节位在R5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6至R7期保持相关。结果说明超高产品种不同节位叶片整个生育时期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中部节位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华北平原饲用油菜高产优质的适宜播期,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4个,设置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温度对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饲用油菜生育期内日均温与有效积温升高,花前生育期天数缩短但花后生育期延长,总生育期天数缩短2~7 d。饲用油菜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3月28日前播种超过35 t/hm2;品种间华油杂62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1)。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与纤维含量显著负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苗期的有效积温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生长和花后有效积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华北平原春播饲用油菜可选用华油杂62,播期以3月8日-3月18日为最佳,鲜草产量稳定在50 t/hm2以上,具有较高的粗蛋白、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可实现华北平原饲用油菜的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