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本文对遵义市油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生产优势和潜力作了简要分析,指出油菜产业发展受政策、技术、自然条件、加工业和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推行油菜生产补贴政策;二是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质油菜新品种步伐;三是合理布局,连片种植,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四是依靠科技,综合应用配套生产技术,主攻单产;五是建立油菜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植中介组织,实行订单生产;六是强化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 【关键词】:油菜;生产现状;问题;潜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玉溪的主要油料作物,菜油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立足玉溪实际,从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对玉溪烤烟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作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在玉溪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近2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的变化和成因,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剖析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油菜发展的科技对策.结果表明,四川油菜产量呈整体增长趋势,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对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6.4%和43.6%,种植面积扩大主要由效益拉动"缩麦增油"变化引起,单产变化与优质多抗高...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作为主粮推广,关键是提高产量,增加其对主粮结构的贡献,这需要降低马铃薯的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分析21世纪以来马铃薯生产成本的变化路径发现:马铃薯生产总成本增长迅速,在生产成本中,化肥和租赁作业费用的增长对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增长贡献最大;人工成本中工价增长迅速,但外部雇工天数有减少的趋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马铃薯生产的间接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须依托技术创新,推进机械化作业,扩大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覆盖马铃薯等方面,控制马铃薯生产成本,真正提高农民收益从而扩大种植,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进程。同时应鼓励使用农家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家贵 《中国种业》2013,(10):63-63
应对本市冬、春连旱的干旱天气,保障油菜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试验研究在油菜生产种植中应用套种,免耕,宽窄双行播种等集成技术,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投入,减少干旱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亩产量。  相似文献   

6.
优质油菜就是单低油菜和双低油菜的统称。我国从1985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87年,全国优质油菜收获面积达到200多万亩,预计平均单产97公斤,总产20多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推广面积较多的有河南省(65万亩)、安徽省(55万亩)、湖北省(35万亩),江苏、陕西、云南各省均越过10万亩。几年来,优质油菜的示范推广不仅是品种的更新,而且还促进了栽培技术的进步,测试手段的提高以及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显示出优质油菜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发现中国食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以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对中国食糖产业的生产、消费与进出口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然后分析了食糖产业主要面临的产需缺口不断加大、进口依存度不断加强、食糖生产成本较高、调控政策不尽完善等问题和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选用优质品种等措施来降低糖料作物生产成本,通过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方式降低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以及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立法、进出口、补贴政策等措施,来加强食糖产业宏观调控,以促进中国食糖产业稳定发展并提升其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罗平县油菜产业生产、加工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提升产能面临的种植基数大、水利设施欠缺、种植效益偏低、企业带动不足等问题,分析了存在的生姜地扩种、单产提升和多功能开发等潜力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实的科技平台作为支撑、成熟的技术和栽培模式、二三产业的持续拉动等优势。就罗平县扩种油菜,提升产能,提出了推广“姜 - 油”模式和良种良法,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水平,抓好项目整合实施和挖掘多功能开发潜力等 4 个方面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任卿虹 《种子科技》2024,(5):146-148
随着全球农业的不断发展,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有效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保证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分析了油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从气候与土壤选择、播种与育苗管理、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油菜栽培技术,提出了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农民提供可行的生产指导,推动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油菜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机综合配套,充分发挥油菜新杂交种阳光85在北方春油菜区的增产潜力,本文总结出该品种在北方春油菜区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优质油菜种植结构,调动油农种植积极性,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稳定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和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对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区域布局和优势差异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且油菜产量较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更快,油菜生产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油菜总产量有直接影响。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结合分析结果,四川省应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双低、高产、多抗、广适应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化趋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16-516
根据山西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相关调查与统计资料,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粮食产量和作物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山西省粮食总产与单产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粮食作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总产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粮食单产的增加,其中玉米单产的增加对粮食平均单产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小麦。并提出如下建议:依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单产;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满足人们对小麦口粮消费的需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兼用的高产高效作物,今后的种植面积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不同油菜轮作模式下作物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湖北省油菜生产建立高效施肥技术体系,通过农户走访调查,研究湖北省五类油菜轮作模式下的农户肥料施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占20.2%和69.4%;油菜氮(N)、磷(P2O5)、钾(K2O)肥用量平均分别为203.7、71.3、50.2 kg/hm2,施用比例平均为1:0.35:0.25;油菜当季氮(N)、磷(P2O5)、钾(K2O)肥用量平均占轮作周年总用量的49.3%、51.6%、50.8%。农户氮肥用量偏高、钾肥明显不足,养分施用不平衡;区域间和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不同轮作模式下肥料统筹不合理;有机肥料施用不足,硼肥有待普及。根据作物营养生理需求及轮作制度分类指导,树立可持续农业施肥新观念,实现养分资源效益最大化,促进油菜等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优势、合作情况: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优势,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性强,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明显;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合作和培训不断加强,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交通运输落后,出口农产品基地规模小,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和困难。结合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培育壮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构筑便捷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的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约是近3年安徽省粮食实际单产的1.37倍;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  相似文献   

17.
山西杂粮产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良利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75-578
山西是杂粮栽培历史悠久,素来以品种多、质量优、营养丰富而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杂粮已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但也存在品种退化、产量低、深加工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山西产粮产业问题上,必须树立战略思想,加强政府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强化科技力量,建立优质基地,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山西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商品性、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方法】通过育种家+种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机制模式对高油高产优质高抗型油菜品种“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结果表明:“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丰产性、稳定性,具有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相对增产潜力大。【结论】从根本上解决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保障油菜安全生产和供给。  相似文献   

19.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内外选育的9个优质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大区示范比较试验,从中得出,由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超级油菜和由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油研九号,都具有综合性状良好,抗逆性较强,丰产性好,品质优,在本地适应性较广的特点,实收单产分别居参试品种的第一和第二位,分别达2745kg/hm2 和2632.5kg/hm2,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