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探索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和种养结合农牧业发展新途径,在鄂东丘陵开展"小麦-玉米-玉米"一年三收种植新模式同"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2种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玉米"模式较当地传统的"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总产值分别提高48.3%和45.3%,纯收入分别提高42.66%和32.11%."小麦-玉米-玉米"一年三收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效扩大了复种指数,有利于农业种植模式优化调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示范推广现状,找出了制约水稻"一种两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为提高水稻"一种两收"单产、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湖北省枝江市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概述了枝江市水稻"一种两收"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分析了水稻"一种两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实施应用,旨在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一种两收"是指头季稻种植、成熟、收割后,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二次抽穗、成熟、收获的一种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具有人力投入少、生产成本低、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全程机械化生产等特点,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和轻型栽培方式的稻作制度。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肥东县近3年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拱棚种植茄子栽培技术由往年的"一种一收"栽培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一种两收"栽培模式,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为此,本文从品种选择、平茬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此项技术要点,以期为拱棚茄子平茬再生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无为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2021 年,无为市福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荃两优851、荃优1606、隆两优1377等9 个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及其构成因素、产量等。结果表明,荃两优851、荃优1606等2 个品种产量潜力较高,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无为市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冬季空闲地块种植藏红花球茎,是一种"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将其茬口安排及效益、水稻栽培技术、藏红花大田栽培技术及室内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8.
无为市自2010年开始引种蓝莓,现已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且呈快速发展的态势。通过对蓝莓种植基地生产情况的调研,该文总结分析了无为市蓝莓种植中存在的土壤调酸改良不达标、品种结构不合理、规划管理不到位、产业链不完整等影响蓝莓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无为市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席草产业是无为市一项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为席草种植面积下降,加工贸易萎缩。该文阐述了无为市席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无为市席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具有一种两收、生产成本低、双季双优质、全年高丰收、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本文从机播育秧、移栽大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成熟收割等方面总结了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模式在闽西地区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水稻生产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无为市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稻品种,2021年无为市福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荃两优851、荃优1606、隆两优1377等9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荃两优851、荃优1606这2个中籼稻品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整体表现良好,建议在无为市开展大面积的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是利用水稻秸秆在稻田里种植大球盖菇、实现"一地双收"的一种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是近年来上海市发展循环农业,助推农民增收、农业致富的新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对水稻-大球盖菇轮作模式的种植技术要点及生产效益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沿海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西瓜产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西瓜-水稻水旱轮作成为当地一种高效栽培方式。为加快这种种植模式推广,我们选择沿海地区大棚西瓜、水稻主产区,调查研究西瓜-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大面积推广大棚西瓜-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为促进沿海地区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稻是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继续萌发生长成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该技术特别适合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方种植,能达到"一种两收"多产稻谷的效果。本文就达州市适宜发展再生稻的片区作了简明介绍,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秧田管理、科学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留桩等,以期为达州市更好地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hm2,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海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在稻田中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虾"与"一季晚稻+两季虾" 2种"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虾"模式产值24.66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10.635万元/hm~2;"一季晚稻+两季虾"模式产值44.67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达19.620万元,2种模式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海门市临江新区充分利用间作套种,探索出了鲜食"蚕豆-玉米-大豆"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年三种三收、周年高效等优点,且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食用需要。为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该模式的产量与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一种两收”,解决了水稻“双改单”的困扰,又成功解决了水稻“单改双”中劳力紧张、粮食产量低和种植效益差的现实问题,缓解了劳力紧张、稳定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种植效益,堪比双季稻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三头好”优越性的稻作制度。晶两优1468系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晶4155S为母本,以R1468为父本选育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再生能力好、抗逆性强、两季米质优良。晶两优1468为优质型水稻品种,2019年被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评定为重点推广的再生稻品种之一,也是浏阳市近年来作为优质稻推广的当家品种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晶两优1468在浏阳市作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一种两收” 是指头季稻种植、成熟、收割后,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二次抽穗、成熟、收获的一种生产方式。具有人力投入少、生产成本低、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全程机械化生产等特点,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和轻型栽培方式的稻作制度,基于此本文对我县近三年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生产情况作调研,为以后的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安徽省无为市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水稻种植历史、种植制度演变简析无为市发展再生稻的良好基础和发展优点。从再生稻生产技术、生产情况、生产效益简述再生稻生产现状,从再生稻生产现状中看清无为市再生稻生产技术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再生稻生产发展的潜力、再生稻增产增效的前景。从自然因素的制约、生产技术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没有形成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再生稻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生产技术保障、扶持建立再生稻产业化发展体系、落实正确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再生稻生产的发展对策,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