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解蒙古栎、栓皮栎在太行山冀北平原区的生长特性,对其进行种间和种内嫁接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嫁接组合的成活率、生长量、分枝数、成熟叶叶长、成熟叶叶宽、南北冠幅、东西冠幅、高径比。结果表明,蒙古栎/蒙古栎与栓皮栎/栓皮栎种内嫁接组合在生长量、分枝数、成熟叶叶长、成熟叶叶宽等生长指标要优于蒙古栎/栓皮栎与栓皮栎/蒙古栎种间嫁接组合。以成活率为筛选标准,则栓皮栎/栓皮栎>蒙古栎/栓皮栎>蒙古栎/蒙古栎>栓皮栎/蒙古栎,其中栓皮栎/栓皮栎成活率最高,为56.00%,蒙古栎/蒙古栎生长量最高,为112.54cm。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不同质量浓度的NAA、IBA对选育的栓皮栎、蒙古栎优良种源当年生实生苗半木质化黄化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探究何种质量浓度下最有利于其扦插生根,以期选出最合适的质量浓度组合,为今后栓皮栎和蒙古栎的无性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选育的栓皮栎、蒙古栎优良种源当年生实生苗半木质化黄化嫩枝为材料,采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6个质量浓度(3 000、2 000、1 500、750、600、400 mg/L),并用清水、未黄化实生苗半木质化嫩枝为对照,调查不同质量浓度NAA、IBA对栓皮栎、蒙古栎黄化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黄化插穗在生根率、生根数、根长和根径方面均明显优于未黄化插穗,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化栓皮栎、蒙古栎嫩枝插穗不定根诱导差异显著。IBA分别为2 000、1 500、750、600、400 mg/L时处理黄化或未黄化栓皮栎、蒙古栎嫩枝的生根效果均优于NAA相对应的5个不同质量浓度处理的生根效果。在生长调节剂各个质量浓度条件下,处理的黄化栓皮栎、蒙古栎插穗,其不定根发生率、生根数等生根指标均明显高于未黄化插穗所对应的指标。当质量浓度为1 500 mg/L时,栓皮栎黄化嫩枝生根率比未黄化栓皮栎嫩枝的还要高20.0%,蒙古栎黄化嫩枝生根率比未黄化蒙古栎嫩枝的还要高14.6%。结论栓皮栎、蒙古栎优良种源当年生实生苗半木质化的黄化与未黄化嫩枝扦插繁殖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剂量均为1 500 mg/L的IBA。其不定根发生率、生根数等生根指标均最大,其中黄化栓皮栎插穗生根率达100%,黄化蒙古栎插穗生根率达84.6%。   相似文献   

3.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 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数...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栎类植物空间分布及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北京市栎类植物的资源状况,结合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各区县典型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槲栎林、槲树林)中进行67个标准地调查及261个年轮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栎林主要以蒙古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阴坡和半阴坡,以怀柔区喇叭沟门乡、门头沟区清水乡、密云县云蒙山林场较为集中且生长良好,最大蓄积量为173.834m3hm2;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50m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以平谷区分布最为广泛;槲栎林和槲树林则很少有成片出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槲栎天然次生林和槲树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一般在1~12年最快,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0、45~48、51和42年之后。  相似文献   

5.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固碳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山区两种主要树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组成树种)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将林木生长过程转换为林木碳素积累过程,对两树种树干碳素积累过程的特征、各林龄段内树干碳素储量的动态及不同器官碳素储量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树干连年碳素积累和平均碳素积累都明显快于蒙古栎.长白落叶松碳素快速...  相似文献   

6.
收集8个种源地7个栎属树种(蒙古栎、栓皮栎、短柄抱栎、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橿子栎)在保定市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栎属不同树种在出苗时间、出苗率及高生长过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出苗最早的雾灵山蒙古栎与出苗最晚的武安栓皮栎相差15 d,帽儿山蒙古栎出苗时间比原产地提前37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出苗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雾灵山蒙古栎出苗持续时间最长,为65 d,而宝天曼短柄抱栎的持续时间只有30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的高生长过程基本一致,都经历一个慢-快-慢的生长节律,多数都在40 d以内完成高生长,但高生长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出苗率及苗期高生长量与种子千粒重相关关系显著,千粒重越大,高生长量越大,千粒重中等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千粒重较小和较大的种子出苗率都比较低。综合幼苗期各方面的特征来看,雾灵山蒙古栎在保定地区表现较好,适用于该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蒙古栎天然林的生长和发展,为其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固定样地的两期复测数据,分析蒙古栎林单木直径平方生长量(以下简称直径生长量)与竞争因子、林木大小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找出影响林木直径生长量的主要因子,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蒙古栎林的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结果】最终确定的蒙古栎林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567,预估精度为98.95%,平均误差为4.792 7E-5cm2,平均绝对误差为0.651 2cm2,均方根误差为0.842 1cm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255 2。【结论】影响蒙古栎单木直径生长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林木期初胸径,其次是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对其影响不大。建立的模型形式简洁、统计可靠,可用于吉林省汪清地区蒙古栎天然林的直径生长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的单木枯死模型,为蒙古栎天然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固定样地的2期复测数据,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蒙古栎天然林的单木枯死模型。【结果】期初胸径、竞争指数、林分密度都是显著影响树木枯死的因子,林木直径是影响林木枯死的重要因子,直径越小,枯死概率越大。χ2检验结果以及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显示,使用Logistic回归可以有效预测树木的枯死情况,所建模型较合理。【结论】建立的单木枯死模型统计可靠,可为吉林省汪清地区蒙古栎天然林的生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林分的根系形态、分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纯林、混交林、油松纯林的细根(<2毫米)量和粗根(2—10毫米)量分别为:2440.18公斤/公顷和3897.11公斤/公顷;1861.65公斤/公顷和3323.87公斤/公顷;1441.98公斤/公顷和1767.93公斤/公顷。2.在混交林中,栓皮栎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均大于纯林栓皮栎,而油松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小于纯林油松。3.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根系分布合理,没有观察到两种林木根系间有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0.
蒙古栎育苗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瑞丰  邓丽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84-184,188
蒙古栎又称柞木、柞栎、蒙栎,属乔木类,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因其耐寒、耐旱、耐瘠薄,喜温凉,所以多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适宜与其他林木混种,可人工培育,容易存活、繁殖速度较快、寿命较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上选树种。从种子的处理、立地条件的选择与作床整理、田间管理等3个方面介绍了蒙古栎育苗与栽培技术,以期达到普及蒙古栎种植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阴坡、阳坡栓皮栎林木生长及干形的影响,为栓皮栎林的合理抚育间伐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阴坡、阳坡生长的栓皮栎次生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弱度、中度、强度间伐分别保留郁闭度为0.8,0.7和0.6)和对照(未间伐)样地各3块,每块样地面积20m×20m,于抚育间伐7年后对不同间伐强度下林木的生长、干形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阴、阳坡两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胸径、冠幅、单株胸高断面积、单株材积现存量均与间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间伐7年后林分胸高断面积、蓄积均下降,间伐强度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两种坡向的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年均生长率均表现为冠幅年均生长率胸径年均生长率树高年均生长率;间伐后,两种坡向的林木平均通直度均提高,阴、阳坡林木平均通直度分别在中度、弱度间伐时最高,高径比、活枝下高有所降低,而栓皮栎林平均分杈率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阴坡的平均分杈率小于阳坡。【结论】间伐强度对不同坡向栓皮栎林木生长、干形的影响存在差异,强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6)对两种坡向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弱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8)较利于阳坡培育优质干形,而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较利于阴坡培育优质干形;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时,应考虑培育目标以及林木的生境条件,以便在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栓皮栎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栓皮栎是河南省林木良种,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叶色季相变化明显等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森防应用价值。对栓皮栎的特征特性作了简要描述,从采种与贮藏、催芽播种、肥水管理、间苗、抚育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特殊珍稀林木后备资源培育工作会议"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始荒山造林工作,俗话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打造绿水青山已经成为林业部门的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蒙古栎荒山造林为研究视角,从蒙古栎这一珍稀树种的基本介绍出发,分析了蒙古栎营养钵育苗技术的基本方法,之后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讨论分析了蒙古栎营养钵荒山造林技术的要点。期待为各地区利用蒙古栎实施荒山造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栓皮栎磷素营养动态及转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5年生栓皮栎磷素营养动态及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树干、枝、叶、皮、根等器官中的磷素含量均随季节发生变化,且幼嫩组织变化幅度较老组织大。栓皮栎树叶在凋落前转移出的磷为9.542kg/hm^2,占地上部分转移总量的52.57%;树干每年迁入磷素高达6.909kg/hm^2。根系生长过程中,磷素含量出现锐减而形成的含量曲线呈“V形谷主”,该“V形谷”可作为林木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古栎又称柞树,俗称蔡树,学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Ledeb,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属于特殊树种资源系列。蒙古栎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或与其他树木混交成林均适宜。2013年以来,涞水县开始实施蒙古栎荒山造林项目,几年来项目进展顺利,育苗出苗率和荒山造林成活率逐步提高,形成了完整的蒙古栎等特殊树种培育经营管理技术体系,积累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区造林树种耗水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扩散探针配合自动气象站于2004年度在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试验林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侧柏、栓皮栎等树种的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有很大差异;林木耗水量受到树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和外界气候因子的制约,其中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速与液流呈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对液流的影响表现为负向关系;不同树种间耗水量为:阳坡栓皮栎>阴坡栓皮栎>油松>侧柏。  相似文献   

17.
北京栎属8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北京地区栎属(Quercus Linn.)中的北京槲栎(Quercus aliena var.pekingensis Schott.)、锐齿槲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夏栎(Q.robur Linn.)、栓皮栎(Q.variabilis B1.)、麻栎(Q.acutissima Carr.)和槲树(Q.dentata Thunb.)8个种和变种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长度在1.14—3.18微米之间。通过核型分析,将该属8个种(变种)分为三个类型:①栓皮栎型,2n=24=20m+4sm,②夏栎型,2n=24=14m+10sm;③槲栎型,2n=24=22m+2sm。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6.13~6.97,没有出现酸雨;电导率(EC)平均为0.18 mS/cm,悬浮物含量平均为44.02 mg/L.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油松的酸化栓皮栎的酸化.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1.00 mS/cm,是林外降水的5.88倍,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分别为0.34、0.30 mS/cm,分别是林外降水的2.00倍和1.76倍;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随夏季降水量、降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树干茎流的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16.95 mg/L,纯林的为87.14 mg/L,分别比林外降水的高出72.93、43.12 mg/L.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面临的形势、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对策,以期为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壳斗科树木是我国阔叶林重要成分,种类丰富,用途繁多,经济意义极为重要。这一科植物的种子富于淀粉,可以代替粮食作饲料、酿酒等用途;其中板栗属为重要木本粮食和干果,是具有广泛利用前途的木本粮食原料和创汇物资;壳斗科中多种植物的壳斗、树皮、枝条等含鞣质,可提炼栲胶;栓皮栎的木栓组织可作软木;柞栎、麻栎、蒙古栎的幼叶可以养柞蚕。许多壳斗科树种的木材坚硬、耐腐、耐湿,可用作建筑、造船、枕木、矿柱、车辆、家具及薪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