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妙峰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运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妙峰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分异性规律 ,提出了在风景名胜区中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并制定了妙峰山风景区保护小区的规划方案 .功能区划分为严格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小区、景观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植物繁殖自然保护小区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相似文献   

2.
五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营建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泄风景名胜区是以瀑峰林著称的天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植被状况良好,但季相变化不甚明显,结合景区内植物景观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植物景观特色、绿化方式和绿化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立地环境植物营建的措施和对策。参6。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聚集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人与自然接触的一个敏感区,当下随着旅游业等外部因素的介入,使得风景区保护与聚落的和谐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从风景名胜区内部聚落的演变及所引发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与聚落的和谐发展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公团管理体制的职责明确,机构设置比较完善,有十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通过与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概况、管理体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缺陷与不足.而研究分析美国国家公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的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盘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目前已普查到的古树名木有425棵。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盘山风景名胜区对古树名木的管养实践,介绍了古树名木的的管理现状与养护措施,以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家层面风景名胜区相关政策文本,提取资源动态管理刚性和柔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42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29个,人文资源13个,通过刚性合规性评估的资源有30个;进入下一轮柔性评估后,资源价值较高的27个,资源管理较为统一的28个,资源聚集性较高的26个,资源可达性较高的26个;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综合价值较高,适宜保留的资源26个。研究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也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戴丽云 《吉林农业》2010,(7):181-181
文章从地质公园的定义出发,从理论上对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规划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两者在具体规划中的联系和区别,并从规划内容、管理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国在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今后对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必须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东南,区划面积2600 hm2。区内既有长白区系代表植物,也有华北区系代表植物。有高等植物114科461属102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余种,省级保护植物13种,辽宁新记录种7种。通过实地调查,对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变,特色植被类型多样,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多样,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森林景观较为单调、行道树缺乏等问题,风景旅游区内的部分森林植被及珍惜植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对该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珍稀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侯雯娜  胡巍  尤劲  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8-1350
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特点及典型问题,从人口调控、经营模式、村民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增进景中村管理和发展的对策.最后,将国内其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情况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他景区景中村可以借鉴和关注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职责明确,机构设置比较完善,有十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通过与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概况、管理体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缺陷与不足。而研究分析美国国家公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的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对其进行了评述,并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其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解释,得出: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过程较为复杂,其路径依赖的起点在于对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约束性控制,而路径依赖的来源则在于各利益集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利益的诉求,并在路径强化的效应下进一步复杂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的复杂性,所存在的问题均需要通过改变路径依赖的来源即协调影响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管理的各种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1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特点国家风景名胜区将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等作为基本内容,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称作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体系。在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实践中不仅体现了科学、美学、文化、历史学等价值,而且还展现出山水审美、旅游休闲、健康娱乐等多个功能,在打造多元文化价值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具备综合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保护风景名胜区内林木的丰富多彩绿化景观,在充分调查了泰山玉泉寺景区内月季白粉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的措施。包括消灭病害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立地条件、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实践证明切实可行。为今后的景区林木生产、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前瞻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工作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内容复杂。总规中需要明确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范围,提出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本文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制图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制图的主要内容及常规技术;梳理了总规制图工作的逻辑顺序;总结了图纸表达的主要原则即:完整性、直观性、主次分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初步分析了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的土壤主要类型和植物群落特征,为了解区内植被分布、种类组成和植物群落的概况,找出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核心景区是风景名胜区的精华与核心,核心景区的保护对于整个风景名胜区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红池坝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和探讨,明确了其核心景区保护的对象并对各个保护对象在景点单元内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保护规划,使核心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更加有效、合理,从而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807-1812
[目的]为杨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游客调查问卷、环境监测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整体水平良好,但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才能满足游客对5A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要求.[建议]应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知识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推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做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旅游立省"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全省绿色基础设施和营造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迅速,但从省里到地方景区总体上还处于管理混乱、体制不顺的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客观分析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意见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为加强保护这一绿色瑰宝,永嘉县林业局于2002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名胜区现存古树名木1000株,隶属25科43属54种。为楠溪江旅游资源挖掘了自然生态植物景观,也为研究永嘉古代原始森林植被起源、演替、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和气候历史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今后要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绿化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分枝学科.1985~1986年在对全国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查研究和绿化规划的基础上,为恢复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维护生态平衡,提出在绿化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现状:面上绿化控制和改造单一树种组成的人工群落,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多种复层的人工经济植物群落;景区景点绿化,总结、推广、提高民族经济植物配植的传统方式;游览路线配植体现热带风光的风景林带。使风景名胜区绿化达到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稳定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民族性,景观上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