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母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贵高原南部碳酸盐与碎屑岩两类型不同时代母质的残坡积土壤的地环质量,找寻两种类型母质间土壤元素的差异,了解两母质类型土壤元素的丰度及环境质量概况,为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滇东南广南县南屏至珠街等地区不同时代母质的残坡积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检测,对两类型土壤的地化特征、元素丰度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类土从母质风化至成土过程中元素活跃程度高、流失量多、风化程度好,成土后元素富集量大,土壤元素丰度高,但土壤环境质量差;B类土壤元素含量低,元素多贫乏,但环境质量良好。B类土元素丰度稍差,土壤环境质量良好,A类土元素丰度高,土壤环境质量差。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采集了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紫色砂页岩等9种母质(岩)上发育的土壤样品763个,测定了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钙质紫色砂页岩、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发育的土壤中镉、铬、汞的含量较高,而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中铅和砷的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最低,其余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介于上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镉、铬、汞、铅、砷的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岩)的"遗传"差异性所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南京郊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析规律进行了探讨。该法把R型因子分析与Q型因子分析统一起来,把变量和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因子轴)的一张图上。图中的分组基本上反映了不同的母质类型。从地球化学角度看,反映了亲铁元素和亲硫元素的富集程度。其分布规律与微量重金属元素在岩石、矿物中的分布规律相一致。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布与成土母质类型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土壤与成土母质(母岩)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壤(浅层与深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母岩中重金属元素与岩石圈相比As和Cr(除侏罗系下统)含量都高于岩石圈平均含量,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或与岩石圈平均含量相当。[结论]重庆市作为我国较老的工业城市,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除了从母岩中继承而来,还有外源的加入,而浅层土壤受到外源影响更大,污染也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东省17地市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农田土壤,系统采集150余份土壤样品,测定其砷、汞、铅、镉、铬、铜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判断土壤污染状况,并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监测点的6种重金属元素中镉、汞、铜的算术平均值均超过了山东省土壤背景值,表明这3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富集。2镉和铅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交通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用;铬为自然源因子,受到成土母质的控制;砷和汞来源于煤炭燃烧和钢铁冶炼,铜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3监测区总体上处于低等与中等生态风险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的获得方法及其数值范围。对松嫩平原区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垂直深度、土壤成土母质、土壤属性等与土壤背景值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中绝大多数土壤背景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极好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总碱度呈贞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对海南岛26个农业土壤剖面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重金属元素在淋溶层和淀积层的含量变化幅度与母质层含量变化幅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总体上受成土母质层制约.除As、Pb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含量低于世界土壤平均值,但也有部分重金属元素通过淋溶使表层土壤中少量重金属元素迁移而至淀积层中积累.除Cd有机态含量最低外,各层中重金属元素在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中均显示可交换态含量最低,而残渣态含量最高.区内土壤表层7种重金属分布总体上可归为3类:Cr、Ni、Cd 3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表层平均含量较低,变异系数小,表层元素主要继承于母质层;Cu、Zn组中的Zn可能存在一定的外源混入,但Cu、Zn在土壤表层未发生富集;而As、Pb等重金属元素不仅有外源混入,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积累,为区内土壤主要的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城郊典型蔬菜生产基地八卦洲和江心洲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调查小区,采样分析剖面土壤、表层土壤及其对应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探讨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差异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蔬菜品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八卦洲土壤重金属呈现表聚性特点,这与周边存在化工园区、境内贯穿长江二桥公路和靠近长江航道等外源因素有关;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中的含量均相近,八卦洲与江心洲两处成土母质均为长江冲积物,具有同源性特点。同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和对应的蔬菜样品能较好地评估土壤污染的危害,与全量指标相比,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连霍高速中牟段3断面表层土壤为对象,探讨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扩散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来源识别,旨在为土壤修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应用SPSS10.0、CorelDRAW 12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作图.结果表明:公路旁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积累,污染水平总体上维持在Ⅱ和Ⅲ级水平;不同的重金属扩散能力不同,且同种元素在不同宽度、郁闭度的防护林带下被抑制程度亦不相同;成土母质及农业活动对该区域土壤Zn、Cu和Cr含量贡献最大,其中有机肥的施用对Cu的累积作用明显,Pb与Cd主要来自于高速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水茄主要分布区的药材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 、Ni、Pb、Zn),分析比较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地区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茄根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地区水茄对元素的富集系数差异显著,水茄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Cu的富集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石家庄市城区土壤为例,阐述了广场、居住区、公园、开发区、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壤剖面中重金属As、Cd、Co、Cu、Ni、Pb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所呈现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都是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在地表有富集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影响;Cd、Pb在开发区富集最为明显,Co和Ni富集于15~30 cm土层,广场土地利用类型各重金属元素都是在30~45 cm的土层含量高。Pb、Cd 2种元素垂向迁移距离较大;而As、Ni、Co 3种元素的土壤剖面的的垂向迁移不是很明显,其含量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u元素迁移距离较大在公园剖面中表现最为突出,表明灌溉作用是重金属元素Cu迁移的主要原因,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来源,于2021年7—9月期间采集该区域六堡茶叶及根系土样品各45个,测定其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应用因子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等研究茶叶对土壤重金属的继承性。结果表明:Pb、Zn、Cd含量高值区主要聚集于铅锌矿开采区附近,西南部Hg元素含量整体上高于东北部,Cr、Ni、Cu的高含量区域出现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As高含量区域则主要出现在研究区西部;茶园土壤存在As、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67%、2.22%;土壤重金属来源于矿业活动、成土母质、化石燃料燃烧、农业活动,其贡献率分别为32.80%、28.86%、19.50%、18.84%。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未发现超标情况;茶叶对Cd、Zn、Cu、Ni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富集系数,其中茶叶中的Cd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应该关注外界输入到茶园土壤中的Cd元素。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及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2、3.6和2.6倍;(2)Cu、Zn、Pb、Cr、Ni和As风险等级"低";Cd、Hg的风险等级以"中"和"较重"为主。整体茶园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和"重"为主(78.9%)。(3)Pb为交通源因子;Cu、Cr和Ni的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为农业源因子;Zn受到自然地质背景和交通运输的共同控制;Cd除了交通源还有农业源。由于Cd和Hg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茶园农业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铬是污染环境的主要重金属之一,当它进入农业环境后,对作物生长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 一、土壤中铬的来源 土壤中的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并因成土母质不同,含量差异很大。发育于蛇纹岩的土壤,铬的含量非常高。如波多黎各Mayaguez地区的土壤,铬含量高达33,800  相似文献   

15.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30-4533,4535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以太行山大枣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18种植物营养元素以及动物、人体必需元素的背景值与影响元素背景值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Ca)、镁(Mg)、钠(Na)、铝(Al)、铬(Cr)、锶(Sr)、磷(P)、镍(Ni)含量相对富集,而硼(B)、钼(Mo)、氮(N)、钾(K)、铁(Fe)、铜(Cu)、锰(Mn)、锌(Zn)、硒(Se)含量相对贫乏。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海拔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广西柳城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层土壤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硒量变幅为0.09~2.90 mg/kg,平均含量为0.56 mg/k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水平,大部分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富硒水平。土壤硒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成土母质以第四系沉积物及二叠系、石炭系灰岩类形成的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类型中石灰土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类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农耕地中水田地土壤硒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p H值、有机质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成土母质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鑫  陈芬洁  俞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09-2512,2523
通过对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实地调查,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品质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成土母质各有特点;各类成土母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提出了安徽省的名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典型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探讨安徽省南部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成因,以安徽省南部某一典型区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土壤上共布设314个点位,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中Cd、Hg、As、Pb和Cr 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污染成因、空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土壤中Cd、Hg、As、Pb、Cr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2、0.1、14.38、49.44、87.42 mg·kg~(-1),超标率分别为26.93%、3.81%、23.47%、3.35%、2.23%;Cd、As在洪积物和冲积物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Hg、Cr在洪积物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为:工矿污染源贡献率39.6%,交通污染源和大气沉降综合污染源贡献率42.3%,成土母质源贡献率18.1%。  相似文献   

20.
选取城郊梭梭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梭梭茎枝、根、凋落物及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测定(Cd、Hg、Pb、Zn、Mn、Ni、As、Cu、Cr)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量化梭梭各器官修复潜力,并根据生物量方程估算梭梭单位面积及单位空间重金属累积量,进而评价梭梭对各元素富集效能。结果表明,9种元素均低于土壤风险筛选值,除Mn、Ni、Pb含量低于新疆土壤环境背景值外,其余元素均不同程度超出背景值,其中Hg元素是背景值的4倍,表明研究区土壤产生不同程度重金属累计现象,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垃圾、秸秆焚烧有关。梭梭各器官表现出对Mn、Cd、Hg良好的富集能力,对Ni、Zn、Cr、Cu具备一定的修复潜力,对Pb、As表现出低修复潜力;单株梭梭对重金属元素累计总量大小顺序为Mn>Zn>Cr>Cu>Ni>Pb>Cd>As>Hg,地上部分对各重金属元素累积量均明显大于地下部分。梭梭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具备较强的修复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