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葡萄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在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适应性,探讨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方法】在帕米尔高原戈壁温室延晚栽培条件下,以3 a生‘红地球’、‘克瑞森’、‘木纳格’、‘秋黑’和‘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测定并研究了开花期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情况,首次将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模型引入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光照强度在95~543μmol·m-2·s-1时,各品种光能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克瑞森’、‘木纳格’的暗呼吸速率较高;‘红地球’净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2 287μmol·m-2·s-1)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木纳格’光能利用率最高;‘克瑞森’和‘木纳格’光合产物的夜间消耗较大;‘红地球’存在光抑制现象,当光强超过其饱和点时,适当遮阴将有利于‘红地球’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4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筛选出具有较好抗寒性的品种。【方法】以引进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北冰红’、‘左优红’、‘双红’以及石河子主栽品种‘赤霞珠’的1 a(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低温处理后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抗寒力进行比较。【结果】4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升高,POD活性下降。【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4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双红’‘左优红’‘北冰红’‘赤霞珠’,研究结果为酿酒葡萄的引种与栽培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缺硼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葡萄的硼效率大小,揭示造成葡萄硼效率差异的原因。【方法】以葡萄属4个种7个基因型为试材,采用营养液试验,研究缺硼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葡萄幼苗的生长状况及硼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毛葡萄‘花溪-9’、‘花溪-4’和葛藟葡萄‘习水-4’为硼高效基因型,而毛葡萄‘福泉-1’、‘农院-11’和欧洲葡萄‘红地球’、欧美杂交种‘水晶’为硼低效基因型。与对照相比,缺硼胁迫对硼高效基因型地上部或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硼低效基因型。缺硼处理降低了不同基因型葡萄体内硼含量和硼积累量,其中,硼高效单株‘花溪-9’的根系和茎中的硼含量为对照的97.89%和95.28%,全株的硼积累量降幅小于50%,而硼低效植株‘福泉-1’只有51.38%和66.66%,且硼积累量降幅均大于50%。缺硼胁迫下,硼高效单株(‘花溪-9’、‘花溪-4’和‘习水-4’)根系和茎干中硼的再分配能力强于硼低效单株或品种的(‘福泉-1’、‘红地球’和‘水晶’)。缺硼胁迫下,不同葡萄基因型的硼效率与葡萄的生物量及根系特性关系密切。【结论】原产贵州喀斯特山区的野生葡萄种群整体硼效率高于欧洲葡萄和欧美杂种,但野生葡萄种内存在差异。缺硼胁迫对硼高效基因型的抑制作用小于硼低效基因型,不同基因型葡萄的硼效率差异取决于硼在植株内的移动性和再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光质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转熟时对果穗进行红、橙、绿、蓝、白滤光膜与避光套袋处理,测定分析了转熟至采收期间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糖酸积累、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等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蓝色滤光膜套袋‘红地球’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果糖、蔗糖3种糖分含量相比白膜分别提高了7.2%、13.7%、17.2%,糖酸比提高,显著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色度角h最小,果皮中主要花色素苷组分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较白膜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8.4%与12.5%,PAL活性增强,促进了葡萄积累花色素苷;而避光处理的‘红地球’果实糖酸比小,花色素苷合成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果实部位光环境对设施葡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蓝色滤光膜套袋可以增加蓝紫光的比例,调控葡萄光合产物分配,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欧亚种‘红地球’葡萄果实糖的积累和着色,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葡萄嫁接部位生理生化变化与嫁接亲和性的关系。【方法】以不同葡萄砧木和品种试管苗为试材,通过劈接法进行试管苗嫁接,检测与亲和性相关的不同生理生化指标,以嫁接成活率为葡萄试管嫁接苗的亲和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评价葡萄嫁接亲和性的主要相关指标。【结果】通过嫁接成活率比较,‘贝达’+‘红地球’组合成活率最高,达88.89%,而‘贝达’+‘黑比诺’成活率最低,为64.44%。以嫁接成活为指标判断试验组合嫁接亲和性强弱顺序为:‘贝达’+‘红地球’‘双优’+‘红地球’‘贝达’+‘赤霞珠’‘双优’+‘赤霞珠’‘双优’+‘黑比诺’‘贝达’+‘黑比诺’。对嫁接愈合部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和赤霉素(GA)、单宁、果糖含量的变化量与成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果糖变化量外其他指标变化量均与成活率显著相关,SOD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嫁接愈合部位的SOD、POD、CAT、PPO活性及GA3和单宁含量的变化量与亲和性显著相关,而果糖含量的变化量与亲和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30~120 mg·L-1的BTH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累积等品质特征的变化。【结果】BTH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CIRG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依次为60 mg·L-1120 mg·L-130 mg·L-1;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PAL、CHS1、CHS2、CHI1、CHI2、F3’H、F3H1、F3H2、DFR、LDOX、UFGT-2和Vvmyby A1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BTH诱导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F3’5’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且花色素苷单体主要以F3’H支路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Pn)为主,F3’5’H支路产物锦葵素-3-O-葡萄糖苷(Mv)、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t)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含量极少,据此推测BTH处理‘红地球’葡萄可能主要通过F3’H支路合成花色素苷。BTH处理使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SSC/TA)显著提高;60 mg·L-1BTH处理还对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效果;除120mg·L-1BTH处理导致葡萄果实横径变小外,其他浓度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红地球’葡萄转色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BTH溶液可显著促进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着色和转熟,并提高果实品质,且以60 mg·L-1BT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6-BA及氨基酸硒在激素水平上对葡萄叶片衰老的调控,为设施葡萄叶片衰老延缓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条件下,以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6-BA和氨基酸硒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衰老期间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及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外源6-BA和氨基酸硒处理显著延缓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明显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比值,显著降低了ABA含量。生长素(IAA)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2个葡萄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结论】6-BA和氨基酸硒通过维持较高的GA3/ABA、ZR/ABA和(GA3+ZR)/ABA比值,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期,因此,外源喷施6-BA和氨基酸硒是延缓葡萄叶片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宜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研究的评价方法。【方法】以‘北冰红’‘左山一’‘贝达’及‘双红’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相关指标的变化,以电导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近似呈单峰曲线变化;指标平均隶属度与各理化指标相关性均较高;低温半致死温度几乎与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各品种抗寒性为:‘左山一’‘双红’‘贝达’‘北冰红’。【结论】抗寒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变化曲线能够更全面可靠地反映出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差异的本质及其可承受的冻害极限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套袋对‘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鸭梨’幼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L-8900对‘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鸭梨’果实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实成熟时(花后160 d),套袋后果皮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1),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而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果肉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对照,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果实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个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高效、合理利用丰富的核桃雄花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区5个不同基因型盛花期的核桃雄花为试材,测定9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9种矿质元素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活性物质和其抗氧化能力。【结果】(1)‘黔核7号’在常规营养成分和矿质营养方面优于其他基因型核桃雄花,‘黔核5号’和‘香玲’在矿质营养方面表现较差,而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上并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在EAA/TAA的比例上‘黔核7号’(42.01%)和‘黔核8号’(41.98%)最高,‘香玲’(39.40%)最低。(2)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中‘黔核8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黔核5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差。【结论】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营养成分的组成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含量上原产于贵州的核桃品种具有明显优势,尤以‘黔核7号’品质突出,‘香玲’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环剥和G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于2003、2004年分别在河南长垣、开封及新密进行了4个独立试验,主要研究了环剥和GA3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粒大小、果穗重量、种子数目、果梗耐拉力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15-16mm时主干环剥可增大果粒10%左右,应用GA340-60mg/L水溶液浸蘸果穗,可显著增大果粒,增加果穗重量,对果穗其他性状、成熟期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葡萄转色期乙醇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进行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果穗喷施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定期采样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不同部位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及果实色度角、果皮亮度、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葡萄果皮总酚含量的累积,同时延缓了花青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保持了较高的果皮亮度。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处理能够显著延缓葡萄果实的成熟和着色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质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种植于大棚内的7种菜用甘薯茎尖的12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不同甘薯茎尖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区别。常量元素方面,镁的含量波动较小,为2 904.53~3 903.17 mg/kg,钾、钙、钠的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钠,为544.24~11 086.49 mg/kg;微量元素方面,7种甘薯茎尖含量较大的分别为铁、锌、锰、硼,在18.64~115.88 mg/kg,含量较小的分别为铜、铬、钼、钴,在0.02~21.65 mg/kg。7种甘薯茎尖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总量在26.61%~30.03%,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E/T值在33.20%~37.66%,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E/N值在0.50~0.6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金顶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金顶侧耳菌株子实体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水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鲜菇含水量为87.5%~89.7%;干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2.3%~47.9%、0.8%~1.9%、10.7%~14.9%和23.68%~25.42%;7种测试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含量丰富,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接近或超过α-酪蛋白和卵蛋白。  相似文献   

15.
非SO2型红地球葡萄专用保鲜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SO2型红地球葡萄专用保鲜剂CND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过CND处理后,红地球葡萄还原糖、总酸、VC 的3种营养指标总体消耗显著降低,品质保持较好.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影响红地球葡萄品质的3种主要酶类均保持较低活跃水平.说明CND能较好的控制红地球葡萄的生理代谢,保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葡萄不同着色期果皮中蛋白质表达特征,以着色初期、中期和后期等3个着色时期的葡萄果皮为研究对象,运用2-DE、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凝胶电泳显示,果皮着色3个时期有1050个高度重复的蛋白点,差异显著的蛋白点有162个,其中108个蛋白得到鉴定,有87个蛋白映射到葡萄蛋白质组数据库中;3个时期均表达的差异蛋白有20个,且随着果皮颜色加深,差异蛋白数量呈上升趋势。(2)GO分析显示,ATP合成酶β亚基(ATPβ)极显著富集于磷酸核糖代谢过程,对着色初期果皮生理代谢的能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3)KEGG分析表明,碳代谢、生物固碳、磷酸戊糖、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在果皮着色的不同时期显著富集。(4)qRT-PCR分析显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VvMETK4)在果皮着色后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早熟灵对温州蜜柑提早着色及增进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中旬对温州蜜柑成年树喷施一次200—300mg·1~(-1) 的早熟灵,能提早果实着色13—16d,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1%左右,柠檬酸含量降低23%—36%,可溶性固形物与酸比明显增大35%—50%,维生素C也显著增加10%—12%.6月中旬喷施一次100—150mg·l~(-1)的早熟灵能促进果实明显膨大,产量有所增加,并能增加 30%—50%的新梢生长量,从而可以缓和早熟温州蜜柑结果与抽梢的矛盾.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灵对温州蜜柑提早着色、增进品质、提早上市、增加收入、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8.
芽变红地球葡萄的倍性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芽变红地球葡萄是新近发现的自然变异新种质。为搞清其倍性结构,以芽变红地球、红地球为试材,根据组织发生层学说推断材料的倍性结构。测定保卫细胞大小和统计叶绿体数目的试验表明,芽变红地球保卫细胞长略大于红地球,宽略小于红地球;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粒数,芽变红地球为11.35个,红地球为10.63个,均没有显著差异,从而推断芽变红地球的L1层为二倍体。测定花粉粒大小的试验结果表明,芽变红地球花粉粒长度为35.46μm,宽度为22.95μm,红地球的花粉粒长度为33.03μm,宽度为18.04μm,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芽变红地球的LⅡ层为四倍体。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芽变红地球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76,红地球的为2n=2x=38,表明芽变红地球的LⅢ为四倍体。另外,通过对梢端切片观察,芽变红地球的LⅠ层的细胞与红地球的没有明显差异,而LⅡ、LⅢ则显著大于红地球。由此证明,芽变红地球的倍性结构为2-4-4型,为周缘嵌合体。  相似文献   

19.
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效应及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郭修武  郭印山  谢洪刚  胡禧熙 《果树学报》2011,(5):776-781,F0003
为探讨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组培苗和室外贝达葡萄(V.ri-paria×V.labrusca)盆栽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腐解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0.01、0.05、0.1 g.mL-1(根系...  相似文献   

20.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病和感病品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胺蓝染色结合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葡萄感病品种‘红提’和抗病品种‘北玫’中的侵染过程,发现两品种从接菌到显症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孢子囊伸出气孔的时间、伸出孢囊梗气孔比例、孢囊梗数量及孢囊梗分支,‘红提’比‘北玫’多;菌丝在‘北玫’上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量也较少。‘红提’的潜育期为4 d,而‘北玫’的为5 d,‘红提’和‘北玫’的长菌丝、分支的长菌丝、疏松菌丝体出现的时间也不同。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在‘北玫’上停留在疏松菌丝体阶段,而‘红提’96 h时叶片组织内长满致密的菌丝体。两品种在初生菌丝和长菌丝阶段产生吸器的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