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果腺肋花楸营养杯苗荒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辽宁朝阳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将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黑果腺肋花楸及其关键栽培技术应用于荒山造林建设中,提出了整地方式、栽植、抚育管理等荒山造林技术,以期为半干旱地区黑果腺肋花楸荒山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黑果腺肋花楸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该文依据生产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解决的具体对策和建议。黑果腺肋花楸种子繁育是选择新品种和促使外来物种"乡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土壤pH值高于8.5时就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现象,可以施用硫磺粉加以改良;黑果腺肋花楸初植行株距以2 m×1.5 m或2 m×1.8 m比较适宜;冬季采用营养杯苗冻土坨造林,造林成活率高,人工成本低;采用秸秆覆盖可以抗旱保水、培肥土壤、抑制杂草。  相似文献   

3.
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树种简介 1.1 引种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开始了我国最初的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工作。在此之前,我国没有黑果腺肋花楸。我们先后从朝鲜、美国、俄罗斯引进黑果腺肋花楸7个品种,其中,果用型品种5个,观赏型品种2个。  相似文献   

4.
欧美国家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在欧美发达国家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研究以物候观测、品种繁育、多酚积累研究为主。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特殊功能性已经被广泛认知,其相关产业也已经在欧美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借鉴和利用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为快速促进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种植产业建立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果腺肋花楸兼具食用、药用、观赏和生态价值,通过在三北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栽培实践,得出其环境适应性,以及在整地、栽植、施肥、修剪、密度、病虫害防治、采收各方面的技术方法,证明黑果腺肋花楸适宜在三北地区广泛栽植。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在山西省也得到了推广。调查表明,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盲目引种、栽培管理中技术水平低、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的合作,并搞好技术人员培训,普及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948项目"引进的黑果腺肋花楸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概况、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栽植季节、苗木准备、栽植方法以及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成活率调查、苗木补植、防寒和修枝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黑果腺肋花楸在半干旱地区的栽植和管理。为在相似地区推广黑果腺肋花楸栽植并进行栽后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价值、目前在国内外的产业开发状况、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立地条件、栽植技术以及苗木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黑果腺肋花楸用途广、发展潜力大,是一种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值得大力推广栽植。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有益成分,研发出产品必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好处。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化学研究和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产业开发进行综述,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与增产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研究表明:不炼山造林可使58 t·hm^-2(鲜重)采伐剩余物逐步转化为有机肥,造林当年可郁闭成林;1.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基本与炼山造林持平;5.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高于炼山造林,但未达到显著差异,保存率低于炼山造林,主要原因为林木后期生长快,导致风折风倒。不炼山造林人工费比炼山造林增加30.7%-42.1%,采伐剩余物保留成本21.0-28.8元·t^-1。5.5 a时,因增产而增收的是营林成本增加的2.8-3.8倍。推广尾巨桉不炼山造林应重点抓好7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国升 《防护林科技》2021,(2):34-35,69
以3年生茖葱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1.3%(Ⅰ区)、39.2%(Ⅱ区)、57.5%(Ⅲ区)、79.6%(Ⅳ区)和100%(CK)等5个透光处理,对茖葱物候期、苗木生长及苗木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处理对茖葱萌动期无影响,随着遮阴强度增大,枯萎期延后,CK比其他处理早进入展叶期和枯萎期。Ⅱ区和Ⅲ区生长最好,可食用部分鲜质量最大,分别为133.2和129.6 g·株-1。水分利用率以Ⅰ区最高,为0.157 mmol·mol-1;Ⅱ区次之,为0.156 mmol·mol-1。遮阴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增加,各处理明显高于CK。人工栽植茖葱以透光率40%~60%的环境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分析不同整地方式、整地时间、造林树种、造林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汇集径流整地方式、夏秋两秋两季整地、春季造林、青杨插干造林成活率较高,效果较好。另外,从林木生长状况即当年侧根数和高生长量来看,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对4种不同整地规格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整地成本、土壤平均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为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整地规格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整地规格中,2 m×1 m×0.5 m(G2)规格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整地成本最高。由于太行山北段土壤干旱瘠薄,造林困难,整地时优先选取0.8 m×0.6 m×0.4 m(G0.8),0.6 m×0.5 m×0.4 m(G0.6)这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6.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西北半干旱石质山区进行不同材料覆盖保墒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覆草和覆石均降低土壤温度;造林后覆盖,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照提高0.39%~2.34%,覆草效果最好;不同覆盖材料均能提高大部分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以覆草效果最好,覆膜次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朝阳县荒漠化极重度、重度、中度的山地或坟茔地,采取无规格的随机选点挖穴植苗方式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极重度荒漠化山地采用1年生山杏裸根苗无规格造林,10年后保存率76%,比对照高出26个百分点;在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山地分别采用1.5年生侧柏营养杯小苗和5年生侧柏袋装带土坨大苗无规格造林,10年后保存率分别达到了84%和100%,分别比对照高出42和12个百分点。在特殊的宜林山地采取无规格的随机选点挖穴植苗的造林方式,其造林效果远好于按规格要求定点挖穴植苗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保水剂处理苗木方法试验、保水剂适宜配制浓度与用量的试验、保水剂在不同立地条件的施用效果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造林地应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1:300浓度保水剂浸根最适宜浓度;栽植穴内撒施10-25 g的保水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安市香椿山地丰产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应选择Ⅰ~Ⅱ类山地造林,造林密度为1 500株·hm-2,Ⅲ类山地造林不能成材.山地造林应选择山的中下部,采用基肥造林,基肥以农家肥每穴2 500g或有机果蔬王每穴750 g为好,追肥每年1次,4月份进行,追肥以每株施尿素125 g+氯化钾97 g或复合肥255 g...  相似文献   

20.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